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经济日报刊文:如何看待一线城市的“人口信号”_舆论场

经济日报刊文:如何看待一线城市的“人口信号”_舆论场

2022年统计公报近日陆续发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数据显示,2022年末,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分别为2184.3万人、2475.89万人、1873.41万人,比上年分别减少4.3万人、13.54万人、7.65万人。深圳常住人口1766.18万人,比2021年减少1.98万人。这也是深圳建市以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作为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人口变动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人口的增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而是一个包含许多变量的复杂方程。四大城市常住人口虽然减少了,但背后的原因不适合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广州、深圳所在的广东省,流动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一。2022年,受疫情频发等因素影响,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其中,广州疫情尤为严重,受春节影响,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选择观望,提前返乡。外来人口短时间内的部分回流,使得常住人口规模出现阶段性萎缩。深圳的情况也类似,有分析认为,深圳的调整落户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广东省统计局预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东常住人口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预计2023年广东常住人口将逐步恢复稳定增长。

北京、上海常住人口的减少,更多的是他们作为特大城市,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主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结果。北京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解决“大城市病”、优化首都功能的突破口。近年来,常住人口增速呈双下降趋势,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减少15%,成为全国首个减少发展的特大城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将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定为2500万人左右的控制目标。事实上,2017年,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出现同步下降。

远远望去,我们可以看到,反观北上广深,中西部的很多省会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都成了“赢家”。2022年,24个万亿元GDP城市中有17个实现了常住人口正增长,分别是长沙、杭州、合肥、Xi安、武汉、郑州、青岛、济南、成都、宁波、南京、苏州、泉州、福州、无锡、南通、重庆。其中,长、杭、合、安常住人口增幅均在10万人以上,分别为18.13万人、17.2万人、16.9万人、12.29万人。排名前五的城市中,有四个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此外,中西部省会城市贵阳和南昌分别增加11.81万人和10.06万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通达性更加均衡,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例如,近年来,长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升经济水平、空能级和人才水平,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娱乐产业蓬勃发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连续1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些都是这座“网络名人城”人才“留存”的密码。

在全国人口峰值和区域流动活跃的背景下,受城市治理理念、产业结构调整、生育观念转变、户籍政策、生活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城市之间人口下降的特征可能会更加明显。我们需要关注北上广深的人口负增长,但也不要过度焦虑。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人口红利取决于总量,更取决于质量;既要看人口,也要看人才。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更好协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土地空体系,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人力资源,形成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伍智超图片编辑:张同泽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经济日报刊文:如何看待一线城市的“人口信号”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85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