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AI诈骗潮真的要来了?你会被亲友的脸骗到吗?_10%公司
通过AI变脸和拟声词技术,10分钟骗走430万元;AI虚拟人在聊天中筛选出受害者,通过人工接力实施诈骗…近期,多起声称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件引发关注。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向公安部门核实,“AI诈骗全国爆发”的消息不实,目前此类诈骗案件占比很低。但公安机关已注意到这种新的犯罪方式,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开展技术对策和宣传防范。
专家表示,随着AI技术的加速迭代,由于使用边界不明确,欺诈风险正在积累,需要高度警惕。
“变脸”诈骗引发焦虑:会不会被亲戚朋友的脸骗了?
近日,内蒙古包头警方通报了一起利用AI实施诈骗的案件。福州某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据介绍,骗子通过AI变脸和拟声词技术伪装成熟人实施诈骗。
案件披露后,很多报道称要警惕“AI诈骗潮”的到来,并曝光了很多类似案件。比如江苏常州的小刘,就被骗子冒充他的同学打语音电话,打视频电话。看到“真人”后,小刘信以为真,向骗子“借”了6000元。
那么,“AI造假潮”真的到来了吗?
据记者调查,AI在技术上确实可以变脸、模仿声音,但要用于“撒网”诈骗需要很多条件。
一位被列入公安部专家库的民警告诉记者,这种诈骗要想成功,必须做到:采集变脸对象的个人身份信息、大量人脸图片和语音素材,通过AI生成以假乱真的音视频;窃取变脸对象的微信号;全面掌握诈骗对象的个人身份信息,熟悉其与变脸对象的社会关系,综合犯罪成本很高。
他认为:“相关报道对一些案件典型细节的描述不够准确。AI诈骗案件还是零星的。”他表示,成熟类型的诈骗犯罪往往具有在全国多地集中爆发的特点,但目前没有大规模的AI诈骗案件。
公安机关判断,近期“全国爆发AI变脸诈骗”的传言不实,全国此类案件不到10起,但这一趋势值得高度关注。互联网上具有一键变脸功能的app和小程序存在技术滥用的风险,需要加强技术防范和反制措施。
AI进入快速迭代期,诈骗相关犯罪风险正在积累。
“目前AI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螺旋上升的拐点,未来几年技术迭代将按月计算。”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人工智能主任熊辉说。
工信部的信息显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合成技术的门槛不断降低,逐渐向低计算能力、小样本学习的方向演进,使用移动终端即可完成,对计算能力和数据的要求明显下降。同时在AI大模型的技术加持下,正逐步从面部合成向全身和3D合成发展,效果更加逼真。
中国开发投资集团特聘专家、厦门美亚百科AI R&D中心总经理赵建强表示,AI技术正在加速向网络诈骗、虚假信息、色情等领域渗透。比如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假冒明星、公众人物生成视频图像来吸引网友。此外,AI技术还可能被用于大规模犯罪,比如批量和自动维护网络账号、发送虚假信息、模拟人工网络聊天等。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AI技术已经不是实验室里的半成品,引起热议的“变脸”和“拟声词”技术都有成熟的开源软件,使用门槛低。
记者注意到,网上有很多AI换脸教程。在国内某知名App上输入“换脸”,弹出的高频检索记录显示“换脸软件”、“换脸App免费”、“如何制作换脸视频”、“换脸算法”。一款名为“史上最强AI变脸软件”的软件正式上线!技术门槛大大降低”,里面介绍了一款变脸软件,通过视频演示教程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用。
“老话说‘眼见为实’,但眼睛看到的未来未必是真的。”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虎城表示,未来,涉及AI合成技术的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以及肖像权、名誉权等民事侵权问题可能会逐渐出现。
“从现有的案例来看,这些技术已经被犯罪分子利用了。如假明星变脸、一键脱衣、造谣、制作色情视频等。虽然AI诈骗案件还没成气候,但这种趋势值得关注,必须及早防范。”一位反诈骗民警说。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少量图片和音频信息合成特定视频,利用人工智能模型批量设计诈骗脚本,客观上降低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实施难度,进一步提升了AI新型犯罪的可能性。
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AI技术发展的规划线。
中国移动信息安全中心质量管理部副主任周剑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外各界都在积极探索深度合成技术的有效治理路径,判断AI技术给社会带来的风险和潜在威胁,都在试图将AI技术的发展纳入一定的规则,使其安全可控。
业内人士建议,要加强AI反制技术的研究,“以AI制AI”。一些科技公司正在加强对图像和声音伪造技术的对策研究,已经应用于公安、金融等视频认证场景。有一线民警建议,应加强AI安全技术的研发,将AI技术应用于犯罪识别、预警和对抗,实现“白”AI对抗“黑”AI。
其次,加强源头治理和行业引导,及时更新完善相关法律、标准和规则,为AI技术发展保驾护航。
“数据是AI犯罪的源头。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可以最大限度降低AI的犯罪能力。”熊辉说道。
中国互联网协会监管与支持部主任郝智超建议,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AI技术的发展上划红线、踩刹车。要更加重视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明确信息监管红线,遵循AI技术研发、传播和使用的规律,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对技术服务提供者的规范引导。
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防骗宣传。熊辉表示,在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大数据创造出一种极其接近现实的“现实”。“要通过不断的教育来改变公众的观念,让人们知道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有图不一定有真相,从而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度。”他说。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诈骗团伙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远程控制、分屏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与公安机关在通信网络、洗钱等方面的攻防对抗加剧升级。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正在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不断研究调整防范措施,确保始终保持主动。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积极会同网信、公安等部门,督促企业健全完善深度合成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撑措施;鼓励技术研究,联合产学研各方力量,提升深度合成风险的技术防范能力;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深度合成技术相关的行业标准、行业指南和自律管理制度,督促和指导深度合成服务商和技术支持者制定和完善业务规范,依法开展业务,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编辑:万婷婷图片编辑:朱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