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外需回落叠加基数效应,5月出口怎么走_财经上下游
海关总署将于近日发布5月份中国进出口数据。
多家机构预测,高基数叠加的出口需求将有所回落,可能拖累5月份国内出口同比增速。内需不足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下行,5月份进口同比增速维持负增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0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2954.2亿美元,同比增长8.5%;进口2052.1亿美元,同比下降7.9%;贸易顺差902.1亿美元。
出口:高基数叠加外需下滑。
出口方面,该机构认为,高基数叠加出口需求高点,可能拖累5月国内出口同比增速。
对于5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速,CICC宏观、中信证券研究部、华泰证券研究所、兴业宏观研究部的预测值分别为-1%、4%、0%、1.5%。以人民币计算,浙商证券李超宏观团队的预测值为10%。
基数公用事业方面,2022年5月出口同比增长16.4%,超过2022年4月的3.5%。中信证券研究部表示,5月以来,宁波出口集装箱运费指数基本持平,义乌商品价格指数小幅波动。总的来说,出口繁荣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考虑基数因素,预计5月出口增速可能小幅回落。
外需方面,中信证券研究部表示,4月出口增速较3月大幅回落至8.5%,主要是3月出口积压需求释放后出口增速自然回落。目前美国等海外发达经济体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国内出口。
从5月出口景气数据来看,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降至47.2%,为2023年1月以来最低。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认为,这将从数量上拖累中国出口的同比读数。
海外PMI指数方面,美国和欧元区5月制造业Markit PMI分别为48.5%和44.8%(4月分别为50.2%和45.8%)。5月份PMI新出口订单为47.2% (4月份为47.6%)。
从高频数据来看,华泰证券研究所表示,5月前20天韩国出口同比增速从4月的11.1%进一步拉大至16.1%,显示全球制造业贸易周期可能仍在触底。5月1日至5月29日,华泰出口需求日均指数(HDET)录得-3.5%的同比跌幅。鉴于4月份出口增长8.5%,5月份出口同比增幅或大幅下降。
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也表示,5月20日韩国自中国进口同比录得-15.7%,为2021年8月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中国出口下行风险加大。
在外贸亮点方面,李超宏观团队指出,他们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制造”带来的出口支持。新兴市场国家也是中国出口的重要新兴增长点,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和东盟地区。1-4月,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出口1.27万亿元,增长24.1%;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76万亿元,增长26%。
中信证券研究部也表示,一带一路等新兴国家逐渐加强了对出口的支持。
Wind的数据显示,11家机构对5月中国出口增速的平均预测为0.6%,较4月下降约7.9个百分点,预测区间为-5.4%至4%;11家机构预测,5月出口同比增幅将较上月收窄。
进口:内需不足,叠加价格下跌
进口方面,该机构认为,内需不足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趋势,5月进口同比增速可能维持负值。
对于5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速,CICC宏观、中信证券研究部、华泰证券研究所和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的预测值分别为-6%、-10%、-13%和-8%。以人民币计算,浙商证券李超宏观团队的预测值为4%。
从景气指数看内需,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表示,5月制造业PMI和建筑业PMI同步回落,制造业进口PMI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48.6%,反映进口数量需求不足。
李超宏观团队表示,总体而言,中国内需仍处于弱势修复阶段。内需不足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4月份消费和投资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居民和企业信心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从大宗商品价格来看,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表示,5月原油价格同比跌幅由上月的19.1%进一步扩大至33.1%,可能从进口价格上拖累中国进口读数。
供给方面,李超宏观团队表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但服务业继续回暖。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联络聚集型服务业改善明显。
在基数因素上,李超宏观团队认为,2022年第二季度内需将受到疫情扰动,进口基数较低。2022年二季度的低基数也支撑了2023年的进口读数。结合基数较低和经济复苏乏力,预计5月份人民币计价进口同比增速将小幅回升。
责任编辑:孙扶图片编辑:沈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