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Kindle生错了时代?也许是我们辜负了阅读

Kindle生错了时代?也许是我们辜负了阅读

Kindle电子书视觉中国资料图

早在去年,亚马逊就宣布从2023年6月30日起停止Kindle电子书店在中国的运营。5月31日,亚马逊发布公告,回答关于Kindle中国电子书店运营停止的问题。该公司表示,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将运营至2023年6月30日,之后用户将无法继续购买新书。

Kindle,字面意思为“光”,意为“点燃智慧之火”,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一度大踏步前进,冲击固有的实体阅读模式。然而十年后,它却黯然离场,只留下了“泡面盖”的传奇。

Kindle是亚马逊设计和销售的电子阅读器。2007年11月19日,第一代Kindle在美国发布,售价399美元。首批产品上市后5个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2009年发布Kindle 2,当年发布国际版,开始全球发售。十几年过去了,Kindle陆续发布了各种版本,屏幕更清晰,内存更大,机身更薄,续航更稳定。从按键到触摸屏,阅读灯和冷暖灯都成了标配…但是无论怎么改进,有两个基本要素始终没有改变:单一阅读功能和不发光的护眼墨水屏。

这曾经是Kindle最大的卖点,但在中国市场,却成了最大的劣势。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多功能产品。Kindle作为一款简单的电子书,经常被拿来和平板电脑比较。不会看视频,不会玩游戏,不会刷好友,这些都成了缺陷。至于墨水屏,尽管护眼,再高清,也远不如手机、平板的电子屏色彩鲜艳。而且因为墨水屏厂商相对集中,经不起任何磕碰的墨水屏价格和Kindle本身差不多,更换成本高且繁琐。

当然,还有价格因素。Kindle最初是价格市场的亮点。在其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国内一些厂商将电子书阅读器定位为高端产品,产品毛利率一度高达50%。Kindle进入后,通过各种低价硬件销售策略,拉低了整个市场价格体系。从2013年到2018年,Kindle电子阅读器在中国销售了数百万台,中国成为亚马逊全球最大的Kindle设备市场。

但时至今日,希望走“低价销售硬件,通过虚拟平台卖书获取长期利润”之路的showstopper已经有些落后于市场了。

虽然Kindle商城购书价格低于纸质书价格,还有会员制订阅服务,但国内纸质书市场往往在网购平台的带动下“畸形打折”。同时,近年来,国内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竞争激烈。不仅产品多,微信读书等电子书平台也崛起了。他们的包月价格更低,借助平台原有的社交功能氛围,互赞、留言、阅读时长排名等功能广受欢迎,因此注册用户和日活用户远超Kindle用户。相反,对于出版机构来说,曾经被视为行业发展方向之一的电子书,经过多年的探索,增长相当缓慢,盈利空早已成为瓶颈。很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电子书平台的崛起,认为其挤压了本已艰难的传统出版市场。在这种对抗格局下,两头不讨好的Kindle更加边缘化。

还有一些网民的版权意识还比较薄弱,习惯了到处“找资源”。Kindle对盗版书格式支持差,本来是版权保护层面的做法,但在这些网友看来,也成了“不好用”的证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Kindle是电子书领域划时代的产品,但它也有不合时宜的一面——从诞生之日起,它就面临着智能手机的敌人,而苹果手机也是在同一年诞生的。智能手机作为多功能载体,迅速突破了固有的通话功能,将人类带入了社交媒体和视频时代,压缩了人们的阅读时间和空。更何况,如果不在乎电子屏幕伤眼,手机和平板也可以用来看电子书。相比之下,Kindle在功能上的“纯粹单一”很可能会成为用户眼中“无法支付的成本”。

Kindle退出中国市场更多是出于市场利益,不会改变中国电子书市场乃至阅读市场的格局。对于读者来说,只少了一个平台渠道。但借此机会考察“读书”或许是个好机会。

与中国市场的情况相比,Kindle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还算不错。有很多因素,比如纸质出版市场的不同,纸质书和电子书出版节奏的不同。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在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的欧美,人们的手机使用频率和对短视频平台的依赖程度远低于国内,在公园、地铁甚至理发店长时间学习也是常事,这让Kindle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空。

以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阅读器可以容纳大量的书籍,解决了纸质书的负载限制,同时比纸质书更方便提取、搜索、批注、查阅词典。“沉浸式阅读”是它最大的价值。很多电子书阅读器和纸质书的粉丝抵制手机阅读,恰恰是因为手机上的功能和诱惑太多,一条微信就可能打断阅读节奏。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将达到110分钟,2021年,这一数字将扩大至120分钟。沉浸感,甚至对短视频的依赖,引发了很多担忧。在空闲暇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每天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短视频时间,意味着很多人可能永远不会阅读。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阅读的载体怎么变,而在于谁在读,读多少时间。

书籍自古以来就是知识的载体。古代有竹简,牛皮卷轴。纸和印刷术逐渐兴起后,纸质书进入人类生活,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奢侈品。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来说,直到明清时期,雕版印刷走向成熟,小说才真正进入市场生活。至于中世纪的欧洲,一个几百本的藏书可以在各个国家家喻户晓,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一本私人的书。直到古腾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成熟,书籍才得以普及,知识不再被教会垄断,这为欧洲进入公民社会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契机。

电子书阅读器只是知识载体的又一次变化。知识获取的方式永远在变,但获取者不会变,永远是人类个体。Kindle作为划时代的成功产品,颠覆了图书销售模式,是数字内容产业盈利模式的先行者。无愧于当初的口号:“把书店打开大众的口袋”。对于个人来说,在一个“口袋里有书店”的时代,不读书是一种失望吗?

Kindle离开了,但阅读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沈彬图片编辑:沈轲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Kindle生错了时代?也许是我们辜负了阅读》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466.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