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和暑假迎来亲子游高峰,儿童用品越来越花哨,都能信吗?
“六一”节前后,各种亲子活动琳琅满目,家长们早早开始了暑假规划。
带孩子出门往往意味着各种装备,相关的儿童产品也加大了营销力度。建模功能各有卖点,有的还提供测试报告供参考。但是,有些卖点有误导性。
长袖长裤不是理想的防晒装备。
在户外活动中,很多家长也会给孩子采取物理防晒的方法,包括穿上薄薄的长袖长裤和帽子,觉得“遮住皮肤”就可以防晒。
这还不够。
户外服装设计师程波表示,具有防晒指数的服装不仅仅是一种物理遮挡,还可以通过防晒面料本身的特性阻挡不同波段的有害光线。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防晒衣的材质和功能,并要求相关产品标注UPF50+。所以在户外服装选择这个话题上,孩子和大人差不多,建议穿有防晒指数的面料的产品。
同样,防晒面料制成的太阳帽比普通材质的太阳帽更适合户外活动。孩子用的太阳帽建议帽檐大一点,达到全脸防晒。如果长时间在户外,可以选择披肩连帽设计,保护孩子的面部和颈部。
此外,儿童在运动时具有运动幅度大、容易出汗的特点。建议选择轻薄透气速干材质的帽子,或者雕花空帽顶设计的产品,有助于散热。风绳也是必要的,防止孩子运动或刮风时帽子掉下来。
产品介绍示意图,与品牌无关(下同)
另一个防护细节是,给孩子准备太阳镜很有必要。
很多家长都知道户外运动有助于预防近视。但是,长期直接接触紫外线也会伤害孩子的眼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说法,对UVA和UVB提供99%至100%保护的太阳镜可以大大减少暴露在阳光下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在选择太阳镜时,建议放弃那些镜片明亮的产品。根据国家标准GB39552.1—2020《太阳眼镜和太阳镜第1部分:一般要求》,镜片分为浅色太阳镜、遮阳眼镜和特殊用途太阳镜。晶状体的颜色有灰色、棕色和黄褐色。颜色鲜艳的太阳镜可能没有保护作用,反而会伤害视力。
合格的儿童太阳镜也要符合国家标准。
首先,太阳镜要有防紫外线效果,产品要按照国家标准标注“UV400”。
其次,太阳镜的镜面应该是弧形的,以覆盖眼周皮肤,尽可能阻挡各个角度的紫外线。
最后,要注意儿童太阳镜的材质安全。通常不建议选择玻璃镜片,而是选择那些耐磨、耐摔、耐冲击的镜片。就目前市面上儿童太阳镜的镜片来说,PC和TAC是比较理想的材料,比玻璃镜片更耐冲击,重量也更轻。
另外,年幼的孩子更适合轻便的橡胶镜架,因为橡胶有弹性,可以随意扭曲,不容易折断,也不容易压到孩子的鼻子和耳朵,佩戴起来更舒服。
护肤品如果“适合所有人”,可以给宝宝用吗?
户外活动,防晒霜等护肤品也是常用物品。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和电商直播间,很多主播宣传适合所有人使用的护肤品,表示大人可以用,小孩也可以用。但专业人士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Babycare for children研发总监杨赤指出,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成人护肤品,尤其是功能性护肤品,如美白、抗皱等。即使是标有“适用于所有人群”的产品,也建议查看具体成分。
他解释说,儿童的角质层发育和分化不太好,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国家《化妆品分类规则和目录》和《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南》将儿童护肤品分为0-3岁(婴儿期)和3-12岁(儿童期)两个阶段。从具体表现来看,儿童皮肤吸水快但保水能力差,皮肤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湿疹等皮炎的特征。基于以上特点,儿童护肤品主要有保湿和舒缓功能。
尚美股份母婴研发负责人也表示,不建议儿童使用成人化妆品,因为成人护肤品在配方设计上以功能性为主,但部分功能性物质对儿童皮肤有刺激风险。
看看护肤品的成分表,就更能理解为什么“所有人适用”不一定包括儿童。
比如儿童不宜长期使用含有酒精、丙二醇等成分的化妆品,会引起过敏;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护肤品中含有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等防腐剂,容易导致雌激素的蓄积;甲基异噻唑啉酮等防腐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致敏性;丙酸氯倍他索是一种激素,可引起“大头娃娃”等过敏现象;肉桂醇、苯甲醇、香茅醇等香精香料都容易含有过敏源,无香配方最适合儿童护肤品。成人化妆品中的维生素A醇、熊果苷、维生素C等常见成分也不适合儿童使用。这些成分虽然有相应的护肤作用,但透皮性强,容易刺激儿童皮肤。
杨赤还特别提醒家长,不要被儿童护肤品中的“天然成分”或“植物成分”误导。“天然”和“植物”并不意味着安全,因为一些天然成分或植物提取物中也含有致敏成分。
购物时,认准“小金盾”很重要。这是国家为区分儿童和成人产品而设置的新标志。至于很多商家提供的检测报告,以及一些主播介绍的“国标和欧标的区别”,家长要综合看待,不要盲目跟随。
尚美股份母婴研发负责人表示,国内外标准各有所长。比如,国内标准涵盖了儿童护肤品的很多基本要求,比如添加的物质是否合法、安全性能、标注规格等等。欧盟对儿童化妆品的标准包括对某些成分的使用限制和残留限量。这些标准可以参考。
杨赤说,有必要检查企业提供的检测报告的来源。一般来说,如果报告来自具有CMA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结果相对可信。至于常见的国际认证,如“ECOCERT”(国际生态认证中心)、“Derma”,则需要国际认证机构出具相关检测报告或认证结果。
注意这些适合幼儿户外活动的装备。
杨赤还提到,一些幼儿在选择户外活动的相关物品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比如幼儿出门经常会带着手推车,很多手推车都会强调便携性。但是,家长不要过分追求推车的小巧轻便。如果四轮距离过小,车架过轻,活泼的宝宝在车上玩耍时,大车很可能会侧翻。
国家对童车产品实行3C认证,儿童自行车、儿童三轮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需要通过3C认证,贴上标签才能上市。所以,家长在选购时不要只看推车的外观,首先应该选择经过认证的产品。
从儿童的舒适性来看,坐得稳、坐得舒服、坐得宽敞是非常重要的。要看面料是否柔软透气,座椅空是否足够大。以及大车颠簸与否。建议家长在选购推车时注意推车是否有减震弹簧等减震结构。
对于幼儿外出时使用的奶瓶,专业人士也有话说。从瓶身材质来说,玻璃是最常见的,不会因为高温而产生有害物质,非常安全。但玻璃较重且易碎,不适合携带外出或让宝宝单独使用。
就塑料材质而言,常见的有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ES(聚醚砜)、PPSU(聚苯砜),一般刻在容器底部。需要注意的是,PC材料虽然透明、质轻、价格便宜,但是遇到高温会析出有害物质,所以国家已经禁止使用PC材料生产婴儿奶瓶。如果看到PC材质的瓶子,不仅要避开,还要投诉举报。
至于PP瓶,安全性没有问题。但其分子结构密度低,所以硬度差,不耐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老化变色,用户体验不好。
相比之下,建议选择聚醚砜和PPSU制成的瓶子。这两种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等领域。其中PPSU的抗冲击强度和耐化学性比PES高,所以价格也较高,属于中高档婴儿奶瓶的常用材料。
选择奶瓶的时候,也要考虑奶瓶和奶嘴的形状。首先,奶瓶的形状和直径要设计成便于握持的形状,这样家长就可以保持自然、长时间的喂养,避免腱鞘炎等疾病的发生。其次,乳头的长度要适合宝宝的口型,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研究表明,当婴儿吮吸乳头时,嘴与乳头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倾斜,大约为13°。所以目前已经有一些婴儿奶瓶设计了倾斜的奶瓶头,有助于给宝宝一种接近母乳的感觉,减少空气体的吸入。
(原标题:“六一”和暑假迎来亲子游高峰,儿童产品越来越花里胡哨。你能相信吗?》)
责任编辑: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