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马上评|吴谢宇未能“免死”:法律和人伦底线不容触碰

马上评|吴谢宇未能“免死”:法律和人伦底线不容触碰

维持死刑判决。5月30日上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吴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根据一审判决,被告人吴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10.3万元。

二审宣判后,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吴的死刑判决。虽然还有死刑的最后“关”,理论上还是有避免死亡的可能,但在本案中,这种可能性很小。这不仅是因为一审和二审的判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即使得到最高法院的批准,也很难轻易推翻,还因为被告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吴还杀害了他的至亲至爱的母亲,甚至用活性炭和塑料薄膜包裹将作案时间推迟了半年多。还实施了骗取亲友巨额钱财等犯罪行为,主观恶性极大,犯罪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达到“罪行极其严重”的程度。

不要以为直系亲属之间的犯罪可以因为某种血缘关系而抵消罪过。即使按照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近亲之间的犯罪是宽大的,但某些“不服从”、“不孝”、“不和”等犯罪,即殴打甚至谋杀自己的祖父母、父母、叔伯叔伯,一直都在“十恶不赦”的范围之内,不允许被原谅。

现代法律也是如此。考察我国最高法颁布的《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近亲属之间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取得犯罪所得罪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实行宽严相济原则,但仅限于近亲属之间的盗窃、侵犯财产罪。法律从来没有规定近亲属之间故意杀人也可以从宽处理。

尽管吴在被捕几年后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但他还是给看守所里的叔叔、婶婶和其他亲属写了数万字的亲笔信,以寻求原谅和忏悔自己的行为。他哭着求法院二审给他一次机会,希望活着赎罪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亲属都希望得到较轻的判决。他姑姑哭着说不会原谅这个侄子,她姑父也不肯在谅解书上签字。

从司法实践的案例来看,即使亲属表示谅解,基于被告人罪行极其严重,也不能起到“免死”的作用。

至于是否有精神疾病,一方面,本案一审时,原辩护人征求了吴的意见,提出要对吴进行精神病鉴定。吴本人不同意申请鉴定;另一方面,从吴犯罪、脱逃、被捕、受审的迹象来看,其完全具有辨认和控制行为的能力,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他在母亲被害后逃亡三年多,没有投案自首,所以他自得其乐,放纵自己。很难判断他属于精神病人。

从社会影响来看,这起特殊案件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已经不是一起普通的杀人案件。人们关心的是,一个考上最高学府的尖子生,一个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会逐渐成为弑母凶手;人们也关注一个践踏国家法律、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凶手是否会付出应有的违法代价;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吴二审被判死刑,再次告诉人们,法律底线和伦理底线都不能触碰,那些社会共识、人类道德和主流价值观都必须捍卫和维护。所以有些罪行是不能原谅的,这个案件也释放了严惩重大犯罪的强烈信号。

可以预见,在司法审判的大幕缓缓拉开之后,关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讨论还将继续,吴案留下的伤口也将逐渐愈合。

责任编辑:王磊图片编辑:沈轲校对:丁晓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马上评|吴谢宇未能“免死”:法律和人伦底线不容触碰》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284.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