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处处“杨幂”时时“热巴”?直播间不能任AI换脸横行_舆论场
明星带货直播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但人们发现,一些“知名女星”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直播间,“杨幂”随处可见,“辣条”无时无刻不在。然而仔细一看,这些带货的主播并不是星神,而是使用AI实时“变脸”技术的普通主播。追了一个“李鬼”很久,网友们难免义愤填膺:“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欺骗吗?”
的确,很多人在直播间“买中买”,就是针对明星的。而这也是商家引入“死对头”的算计。“蒙面”主播大声疾呼,宣传真实交易,不仅是对名人肖像权的侵犯,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消费者的欺诈。近年来,“AI变脸”触碰伦理和法律底线的事件高发,变脸诈骗、诽谤案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困扰和伤害,也影响了传播秩序和社会运行。
“AI换脸”技术不是最近才成熟的,早在2019年就已经炙手可热。然而,它一诞生就伴随着伦理和法律上的争议,相当一部分R&D创业公司在推广时都很谨慎和克制。但随着生成式AI技术浪潮的爆发,“变脸”变得越来越没有门槛,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市场,催生了很多灰色产业。据悉,一款适合直播聊天的现成模型“实时版”只要2000元/套,任何明星,“虚拟脸可以随意定制”。定制美颜形象并不难,价格从100到180元不等。“有押金就可以操作”。只是当“卖家”用所谓的“教程”“模型”赚了大钱后,“李鬼”的受害者自己却不得不四处申诉,证明自己的清白,为“一场事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和收益的不匹配,加剧了这个市场的畸形。
技术中立不等于价值中立。无论是谁,拥有什么样的技术,在人类社会运行时,都必须接受法律的规制和道德伦理的约束。而这一点,我们不能总是指望个体的自发意识和自我保护。我们必须让法律跟上技术的步伐,筑起一道保护的堤坝。目前我国民法典中的肖像权内容直接规定了这一领域,网络安全法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对信息真实性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深度合成人工智能技术仍有待细化和加强。同时,相关部门和相关主体也需要“擦亮眼睛”,守住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尤其是平台方,作为内容投放的最后一道坎,绝不允许换马甲再次作恶,否则直播间的“李鬼”将被查出,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只有坚决堵住鬼出现的渠道,才能让网络空清朗起来。
AI时代正在加速,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逐渐模糊,但法律和规则必须保持清晰。必须做点什么来控制“变脸”的冲动,让它造福人类,而不是骚扰社会。
责任编辑:万婷婷图片编辑: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