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成网红打卡地,央视网:别忘了把本地人的感受放在心上_舆论场
“我是长沙人,五一期间不能吃东西。”
网络名人每个城市的背后,都有一群百感交集的本地人。
他们乐于见到自己的家乡,待在家里,为外国游客腾出空间;一方面,我要“忍受”生活中的各种不便——不能吃饭,不能买菜,到处跟人走…还有一个小凡尔赛:“这地方有什么好去的?”
你家成了网络名人的出拳地,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游客度假,当地人“渡劫”?
今年“五一”期间,淄博的便民市场以多家5A级景区为主,位居全国景区热点排行榜首位。
假期第一天,八普接待游客19万人。当天参观故宫人数3.5万人,颐和园7.8万人,南锣鼓巷7.5万人。这条市场街,连同烧烤,已经成为淄博的一张名片。
在交通到来之前,这是一条普通的十字街,卖果蔬、肉、米面、日用品,还能看到“防水堵漏房”的广告牌,和其他菜市场一样,主打“方便”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京京京京京京京
“对我来说,只是我爷爷家附近最普通的一条巷子。”小红书博主“四宝姑娘”在淄博长大,八大概况菜市场承载着她的童年记忆。奶棒是爸爸送的礼物,烤排骨是奶奶生前惯着的主食,还有炸翅根和脆皮五花,都属于垃圾食品,妈妈看到会生气,但是爸爸会专门买给她吃。
然而,八大事件走红后,她父亲连续两周买不到食物。每天街上从早餐时间就开始拥挤,热闹会持续到晚饭后,根本不可能挤进去。
摊位租金涨了好几倍,果蔬店要么搬出去了,要么开始转做更受游客欢迎的小吃——紫米糕、铁锅糕。长沙臭豆腐、香肠、奶茶等“全国连锁”的网络名人食品也纷纷入驻。
“现在八大大局已经完全属于游客了。当地人只能小心翼翼地避开人流,去更远的菜市场买菜。”
不仅仅是淄博,春节期间,Xi安有市民想去周至水街的烟花巷逛一会儿,被人挤成陕西话喊着“大家都回家吧,让外地人先来!”
给游客让路,已经成为很多网络名人景区居民的共识。
但有时候,即使是在家里,也难免会有困扰。72岁的王大爷从小就住在大具胡同,从这里步行到北京的“宵夜圣地”簋街也就200米。“簋街生意好的时候,就像立交桥。每天晚上,叫卖声、打架声、警笛声混杂在一起,还经常有刺鼻的辣椒味。”
什刹海、鼓楼、雍和宫等网上名人景点附近有大量的胡同四合院,门口通常会贴上自制的告示——“请勿打扰私宅”、“非欲勿入”、“禁止入内”。但是很多游客对老北京的四合院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不进来?”?文明人可以阻止。不文明的人,你停不下来。”
“这东西有什么好的?”
旅游会改变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布局是建立在一定的人口基础上的。外国游客的涌入超过了承载能力,必然导致空之间的资源争夺。”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国际旅游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沈晗表示,产业结构变化、价格上涨和环境破坏都是旅游业的共同影响。
但近年来,这些负面影响变得更集中、更广泛,这与社交媒体密不可分。
老派的旅游城市大家都很熟悉:8D魔都重庆,时尚舒适的成都,十三朝古都Xi安,海风中椰林婆娑的三亚,现代的上海,大气的北京…大多是大城市,很多是省会或者直辖市,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
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名15分钟”,城市也是如此。今年,各地文化旅游局的“才艺展示”、博主的出拳、网友的助力,让这个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三四线城市在短时间内亮相C。
广东江门,《狂飙》,被烧烤包围的山东淄博,被泼水节包围的云南芒市…“一旦社交媒体上的裂变式传播被引发,流量激增,想在世界上出名并不难。”
“相比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突然成为网络名人的地方往往没有做好接待大量游客的准备,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也没有跟上。当地居民没有心理准备,难免会感到不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百人计划”研究员马解释道。
此外,青年群体出行方式的改变也使得网络名人打卡地的居民更容易受到干扰。比起过去坐大巴直接拉到景点的观光游,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去了解和融入一个城市的生活。原本属于当地居民的胡同、小巷、菜市场、小吃街,成了游客最爱打卡的地方。
而现在,旅游、吃饭、购物,都是为了一个“片率”。有些游客为了体现个性,获得流量,就去街角拍照。一束郁金香,一个蝴蝶结,都是拍照打卡的。当地人一脸问号:“这东西有什么好?”“拍照,偷窥居民家门口,甚至擅自跑进人家家里,这种过分的出行实在令人反感。”马说,不仅在中国,在巴塞罗那和威尼斯等旅游城市,许多当地居民都感到不安,不得不搬出去。
当地人舒服了,游客才会舒服。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关注来的快去的也快。交通可以让城市快速获得客源,但如果游客体验不好,城市很难“长红”。
正如复旦大学旅游系讲师张新妹所说,“一个当地人觉得方便的城市,是一个能长期接纳游客,让他们感到舒适的城市。”
这也对网络名人的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空之间的规划需要更加合理。据教授和马研究员介绍,景区空之间的规划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整体搬迁”,居民迁出,将老城区完全留给游客,如漓江古镇、平遥古城、鼓浪屿等。
这样做的缺点是,没有了原住民的景点,很容易走向同质化和商业化,“慢慢失去活力,只剩下一个空壳。”
所以“前店后屋”的共存模式比较可行——沿街是商铺和景点,后面是居民楼。“就像一个舞台,前面是表演区,观众可以欣赏,后台不允许。”这样既能保留当地居民生活的原汁原味,又能让游客和居民有一定空的隔离。
限流错峰措施也能缓解居民的不便。现在越来越多的景区采用在线预订系统,游客数量得到控制,负担自然减轻。在一些生活场所,比如菜市场,也采取错峰措施,把上午的时间留给当地居民买菜,中午向游客开放。
此外,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需要合理分配。“一部分居民从事相关行业,可以直接受益于旅游业;但也有部分居民比较困扰,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让更多的本地人受益。”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乡。即使有各种不便,当地人也是一边抱怨,一边骄傲,一边慢慢学会在假期里放过家乡。毕竟,文化旅游的普及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和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就业机会的增加、固定资产的升值、城市形象的提升和人才的流入…
打卡不打扰。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外地游客,在热情招揽顾客,吃喝玩乐的时候,别忘了把当地人的感受放在心上,不要让他们失望。
责任编辑:周子静图片编辑:沈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