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答澎湃:将稳步扩大火电、钢铁等行业碳监测评估试点_绿政公署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在回答(www.thepaper.cn)关于碳监测的论文提问时表示,环境部将启动第二阶段碳监测评估工作,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扩大行业试点范围。稳步扩大火电、钢铁等行业试点,逐步增加参与企业数量,增强试点工作的代表性。二是深化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碳监测技术指南和标准,为碳排放监测、碳通量监测和环境浓度监测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监测手段的精准支撑。加快突破流量监测等碳监测关键技术,提高用监测数据核对核算数据的科学性。
自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监测与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以来,试点工作总体进展较为顺利,第一阶段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据蒋火华介绍,试点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进展:一是网络初步建立。从无到有建设碳监测网络,实现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全覆盖,在5个试点行业建设在线监测装置93台;建成了63个高精度和95个中精度城市监测站;有序实施全国空气体本底站升级改造。二是探索建立方法。碳监测技术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试点单位及时总结技术方法,先后发布碳监测技术指南或法规10余项,涵盖重点行业、城市、区域、海洋碳汇等领域。三是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开展了监测和核算数据的对比分析、浓度到排放量的反演分析和时间空分布特征分析,有效加强了碳监测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增强了对规律性的认识。
蒋火华表示,碳监测的作用很好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服务企业的碳排放检查。总体而言,CO2在线监测法和核算法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在线监测提供了另一种计算碳排放的方式,可以提高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帮助企业减碳减污。二是有望服务于城市碳排放核算。试点城市可以探索构建碳排放反演模型,找到从浓度数据到排放量的转化路径,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碳排放量。三是有序推进与国际先进接轨。探索在我国建立独立的、国际等效的碳监测溯源体系,统一碳监测的“标尺”。
责任编辑:蒋子文图片编辑: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