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经济日报:“负首付”看似馅饼实为陷阱_舆论场

经济日报:“负首付”看似馅饼实为陷阱_舆论场

最近有房产中介声称可以“负首付”买房,吸引了不少购房者。“负首付”看似诱人的大饼,实则是骗人的陷阱,暗藏风险,充满套路。

所谓“负首付”,很大程度上是偷换概念的文字游戏。从表面上看,这种模式不需要购房者提供首付,还可以获得额外的钱用于装修等用途。实际上,开发商和中介要么通过首付分期、返还首付等形式吸引购房者,要么通过制定更高的合同价格帮助购房者获得更高的贷款。无论采取什么形式,买房的成本和多出来的利息都会转嫁给购房者。

“负首付”模式是对法律底线和制度红线的公然挑衅。对于购房首付比例,相关部门有明确规定。“增加合同总价”和首付是违法的。其中,骗贷和流入楼市的信贷资金早已被监管部门明令禁止。过去,许多地方用重拳处理相关乱象,涉及违规用于购房的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购房者一定要看到“负首付”并没有降低购房价格。合同总价上调后,提高了每月贷款额度,增加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一些购房者只能通过消费贷款、贷款中介、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筹集资金,不仅增加了购房成本,也产生了新的风险。

楼市花式营销要有底线。“小麦换房子”、“大蒜换房子”、“西瓜换房子”、“买房换工作”、“买房换猪”…近年来,各种楼市促销手段轮番上演。在营销说辞下,部分购房者失去理智,继续加大杠杆,加大了供应失灵的风险。总体来看,花式营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与房地产市场的大环境和购房者的预期不无关系。

整顿中介兴风作浪还需要很长时间。“负首付”之所以有生存土壤,与一些中介的鼓励不无关系,既有贷款中介,也有房产中介。长期以来,一些房地产经纪人在房地产市场上扮演着主角。在房价上涨的时候,一些中介不愿意卖房,甚至隐藏优质房源信息,等房价上涨了再抛出去。还有一些中介故弄玄虚,以虚假的楼市成交报告为幌子,甚至故意扭曲楼市政策,制造恐慌,影响恶劣。

今年以来,多地房地产市场在经历短暂的“小阳春”后开始降温,反映出楼市稳定基础仍不牢固,市场预期仍需加强。在当前楼市大背景下,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管理,及时干预和整治市场可能出现的乱象,加快建立房地产开发新模式,促进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周子静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经济日报:“负首付”看似馅饼实为陷阱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6943.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