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评:C919商业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一飞冲天”_舆论场
2023年5月28日,由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东航空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圆满完成了该型飞机的全球首次商业客运飞行。当天,130多名乘客率先体验了C919 空的旅程。
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飞行。见证了C919客机从立项到商业飞行的不平凡历程,凝聚了几代航空空人的心血和努力,承载了中华民族扬帆星辰大海空强国梦。从此,普通人买张机票就能坐上“自己国家的大飞机”。
C919客机作为我国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全球单通道干线客机,正式商用,是中国航空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彰显了中国大飞机参与全球竞争的信心和实力。
大飞机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架C919客机有724根电缆、2328根导管和管道,总长近80公里,共有250万个零件。将这么多部件“组合”在一起,实现安全高效的飞行,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从立项研制到完成数百个试飞科目、数千个试验科目、数千小时的适航审定,国产大飞机开始了交付后100小时的验证飞行。成绩来之不易,过程艰辛。整个过程就像接力跑一样。如今,随着C919的“腾飞”,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人都骄傲了。
为什么中国人要自己造大飞机?
大飞机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不可能长期依赖进口外国飞机,受制于人。”一个外国型号的螺丝钉要15美元.”在讨论启动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意义时,业内人士的话指出了航空空行业的残酷现实,也深刻说明了我国自主研制大飞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当时美国航空空周刊嘲讽中国人要造大飞机,是‘虚晃一枪’。现在C919造出来了,说明我们还没有。我们真的造出了大飞机!”回顾倡导和推动大飞机工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的肺腑之言,让人深受感动。C919随风而升,标志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用飞机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商飞表示,未来5年C919年产能计划达到150架,目前已有1200多架订单,产能已进入成熟阶段。国产大飞机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成为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的缩影。
航空空是勇者的事业。随着C919翱翔蓝天,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研发一线默默奉献、无私工作的勇士们。他们充分发扬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优良作风,以“永不放弃”的精神,为实现中国的大飞机梦奉献青春和热血。
“没有参考资料,我们就反复模拟计算;没有经验可循,所以我们会反复测试。累了就睡一会儿,然后死。”为了自主掌握大型客机的控制律技术,年轻的R&D团队在“连块石头都不是”的窘境下,终于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道路。
十年磨一剑。作为民航空制造业的后起之秀,C919客机在总体设计上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自动化程度更高,乘坐体验更舒适。未来,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国产大飞机一定能飞得更远,到达更多的地方,深度参与国际航空空市场竞争。
与老牌的航空空工业强国相比,我们起步较晚,在核心技术上仍有一定差距。国产大飞机C919的正式商用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不断奋斗和不断创新攻关,必将在逐梦蓝天的征程上创造更多奇迹,书写新的时代辉煌!
责任编辑:王卉图片编辑:李晶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