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全球第一的城市轨交网如何“从零生长”
2023年5月28日是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
30年前的今天,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徐家汇站至锦江公园)试运营观光,全长6公里,设5座车站,迎来了上海轨道交通时代。
1993年5月28日,地铁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徐家汇)建成试运营。本文图片均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shmetro”图片。
“我都不敢想象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作为上海地铁的第一代站务员,上海地铁五号线党支部的李峻参与见证了地铁的发展。李峻于1993年1月6日加入徐家汇车站,并回忆了她第一次到达车站的情景。她形容“就像来到工地,站内没有任何土建设施”。
上海地铁经过30年的运营,从1条线扩展到20条线,从最初的5个车站发展到508个车站,遍布上海乃至周边省份;从开业第一年累计客流量106万,到现在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1329万。上海地铁以线相连,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基本形成。
如今,上海地铁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的73%,地铁已成为上海市民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地铁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徐家汇)建成通车。图为前来观摩的小学生。
老员工:真不敢想象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1993年1月6日加入徐家汇车站后,李峻在车站当服务员。“我清楚地记得,当我们只有一条线五个车站,车站没有任何民用设施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克服了无数次。”
1992年左右,梅陇基地正在建设中。
因为车站的大部分基础设施都处于未完工状态,李峻第一次来到车站,就像来到工地一样。虽然每天只有几趟车,但是站内所有的工作都需要现场服务人员的配合,比如安装玻璃栏杆,安装售票亭,每天无数次的清扫车站。
“只要是需要配合施工的工作,不分工种,大家都一起干。”李峻说,正是因为空间站的大部分基础设施没有完成,所以许多施工作业不得不在夜间进行。
让李峻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为了晚上完成车站的建设工作,不影响第二天车站的接待任务,所有服务人员自愿留在车站,一夜不归。施工工作在后半夜完成,大家全力以赴,完成了全站的现场清理工作,第二天顺利开始了车站的接待任务。
1993年6月15日,原徐家汇站客运二班乘务人员在地铁徐家汇站合影留念。李峻在前排的左边。
李峻回忆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主要乘公交车出行。为了准时上班,大部分车站工作人员都要坐两三趟车。“那时候,我应该是离我们通勤最远的。我住在上海北角共青森林公园附近,西南面是徐家汇。每天我去上班的时候,一想到要乘公共汽车,我一定会感到虚弱无力…尤其是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因为堵车,有时候晚上9点多才能到家。”
时隔30年,再回头看,李峻直言无法想象自己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也许是因为他年轻,也许是他心中有一个梦想,也许是一代代地铁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上海地铁的奇迹。”
全自动线路运营里程规模居世界第一。
在今天的上海,地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吴中路地铁站,号称“最美地铁站”。
运营30年来,上海地铁线路不断扩建,从0到全网总长831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从1条线到20条线,涵盖轻轨、磁浮、APM等多标准轨道交通。从最初的5个站到508个站遍布上海,甚至穿越邻省;从开业第一年累计客流量106万,到现在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1329万。
为缓解客流高峰压力,上海地铁通过多样化的运营线路(单线、大小线路、环形线路、Y形线路等)提高了高客流区段的通过能力。)和多样化的运行方式(上下游方向不对称的列车运行计划)。此外,通过压缩发车间隔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其间,中心城区所有线路高峰时段最小发车间隔由2012年的5分钟缩短至2021年的2分30秒。其中,7号线最小发车间隔达到115秒,9号线达到110秒,10号线运行100秒。
上海地铁第一代列车司机。
上海地铁除了提供定时运营,还在时间上延伸运营服务供给。2013年,1号线和2号线首次在关键节假日期间晚点一小时。2016年底,1、2、8号线率先实行周末(周五、周六)正常延时运营30分钟。
2017年4月28日起,1号线、2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周末(周五、周六)夜间运营,实现中心城区延迟线路站运营时间零交叉。2019年再次加开13号线,实施周末夜间延时运营。2021年4月30日起,除周五、周六外,法定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网络相关线路也将实行延时运营。
随着上海城际圈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旅客来到上海,乘坐高铁返回上海。对于进入上海的铁路乘客,上海地铁也格外关注。
为服务虹桥枢纽夜间到达上海的乘客,2011年起,2号线在正常末班车后每天增加2趟定点加班列车至23:20,2012年调整为23:30;2017年起,10号线将在正常末班车后每天加开2趟定点加班车,直至23:00。
2021年劳动节起,法定节假日最后一个休息日(周五、周六除外),涉及虹桥枢纽、上海站、上海南站的1、2、10号线实行定点加班列车方案,末班车发车时间延长至23:30,惠及上海三大火车站。
除了延长运营时间,上海地铁还延长了列车编组。2016年4月,上海地铁2号线实现高峰时段8趟列车运行至唐镇的方案。这是2号线8列列车首次进入2号线东延,是原来的2倍,有效缓解了广兰路站的换乘压力和唐镇站的客流压力。随后,2018年底,冯凭期投入8趟列车,随后2019年4月,晚高峰期投入8趟列车。然后经过紧锣密鼓的方案编制和设备调试,最终于2019年10月实现了全时段8节编组列车运行。至此,2号线4列编组列车全部下线,全部由8列编组列车运营,显著提升了服务水平。
上海地铁15号线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车头没有驾驶室。
全自动运营,上海地铁引领行业从小心验证到大胆“吃螃蟹”。10号线于2010年投入运营,2017年,GOA4(全自动驾驶)系统投入使用。18号线2020年底开通运营,15号线2021年初开通运营,14号线2021年底开通运营,三线为GOA4等级系统。全自动线总里程167公里(含浦江线),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连接港口的16号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运营方式:大站车、直通车、6节编组、联挂解绑。2016年3月,上海地铁16号线开通大站公交,单程运行时间缩短约12分钟。
为进一步服务港区乘客出行需求,16号线“直通车”方案研究工作于2019年启动,2020年6月18日正式启动。16号线是国内首条引入快慢车设计的地铁线路,也是国内首条贯通列车的线路。2020年9月29日,16号线分六组投入运营。
为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运营效率,16号线于2021年11月开始试行平日高峰时段“3+3”上线“拆并”(解绑编),以减少高峰时段列车空运行里程。
方便市民出行,体现了城市的关怀。
经过30年的运营,地铁网络的不断编织,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提高了通勤效率。同时,上海地铁不断提升服务,在细节中体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夕,为方便来沪乘客出行,上海地铁在3、4号线上海站、1、3号线上海南站、2、10、17号线虹桥站、10号线虹桥1号航站楼、2、10号线虹桥2号航站楼、2号线浦东国际机场站部分自动售票机上试点语音识别。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地铁也是科学部署、精细管理,实施了最复杂、最频繁的运营方案调整。
近年来,旅客出行习惯的改变,与一款手机App有着不解之缘。2018年1月20日,上海地铁推出“Metro Metropolis”二维码通过闸机。试点使用后,“Metro Metropolis”逐渐成为市民乘坐地铁的主要车票选择。2022年5月30日,Metro大都会App实现“一码一行”功能。同年9月28日起,乘客无需开通Metro Metropolis,即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乘车。
地铁工作人员为乘客服务。
上海地铁也很关心残疾人的出行。一方面,盲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基本覆盖整个地铁网络;另一方面,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爱心接力”服务,也是上海地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特色服务之一。只需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64370000,上海地铁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帮助有特殊需求的乘客。
为进一步提升无障碍出行质量,方便使用轮椅和婴儿车的乘客上下车,2022年,上海地铁所有车站将配备“无障碍过街板”,提供专门的“过街板”服务,“抹平”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搭建“无缝隙爱心桥”。
细节体现了城市的关怀。2021年8月8日起,夏季高温期间,上海地铁在11条轨道交通线路(3、4、5、10、11、12、13、15、16、17、18号线)试行“分区调温”,即列车前后两节车厢的空调温如下。
小厕所,民生问题,“厕所革命”关乎城市形象和民生需求。2013年以来,上海地铁陆续完成了280多个厕所的改造,如增加厕位、改善排污和通风、增加洗手台、增设第三个厕所、加强保洁管理等。,在减少乘客等候时间和提供人性化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反响。2号线许婧东站、2、10、17号线虹桥火车站、15号线桂林路站先后荣获上海市“最美厕所”荣誉称号。
生命至上。2021年,上海地铁全面推进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覆盖。在原有21个站试点的基础上,实现了全网508个站的全配置。同时,全面开展车站工作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取得相关证书资格,为更多患者赢得挽救生命的“黄金四分钟”。
如今,上海地铁全线贯通,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基本形成。运营规模全球第一,运营里程持续全球领先,日均客流量高达1000万人次。整体运营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朱碧晨设计
【上海地铁站线全线开通记录】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徐家汇站至锦江公园)试运营观光,全长6公里,设5个车站,迎来了上海轨道交通时代。
1995年:4月10日,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
1999年:9月20日,上海地铁2号线基本建成试运营。
2000年:2月26日,上海地铁明珠线(3号线)一期工程(上海南站至江湾镇站)和上海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东延线【龙阳路站(不含)至张江高科站(高架站)】投入试运营。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线(龙阳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站)试运行。
2003年:11月25日,上海地铁5号线(莘庄站至闵行开发区)试运营。
2004年:12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上海站(不含)至共富新村站】试运行。
2005年:12月31日,上海地铁4号线“C”线(大木桥路站至蓝村路站)试运营。
2006年:12月18日,上海地铁3号线北延【江湾镇站(不含)至江阳北路站】试运营;12月30日,上海地铁2号线西延【中山公园站(不含)至淞虹路站】试运营。
2007年:12月29日,上海地铁4号线全线投入运营,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二期【共富新村站(不含)至富锦路站】,上海地铁6号线(港城路站至灵岩南路站),上海地铁8号线一期(时光路站至耀华路站,周家渡站除外),上海地铁9号线一期(松江)。
2008年:12月28日,上海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剩余段【桂林路站(不含)至宜山路站】投入试运营。
2009年:12月5日,上海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上海大学站至花木路站,后滩站除外)试运营。12月31日,上海地铁9号线二期【宜山路站(不含)至世纪大道站】和上海地铁11号线一期【嘉定北站至江苏路站,肖恩公路站除外(预留站)】投入试运营。
日前,上海地铁美展在人民广场地铁站与乘客见面。
2010年:2月24日,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一期【张江高科站(地下站)至广兰路站】试运营;3月16日,上海地铁2号线西延【淞虹路站(不含)至许婧东站,虹桥火车站除外】投入试运营;3月29日,上海地铁11号线一期支线【嘉定新城站(不含)至安亭站,除昌吉东路站】试运营;4月7日,上海地铁9号线杨高中路站开通运营。4月8日,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二期【广兰路站(不含)至浦东国际机场站】投入试运营;4月10日,上海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新江湾城站至航中路站)试运营。4月20日,上海地铁7号线后滩站投入运营,上海地铁13号线世博段(马当路站至世博大道站)试运行。7月1日;上海地铁2号线虹桥火车站开通运营;11月30日,上海地铁10号线正线剩余区间【龙溪路站(不含)至虹桥火车站】投入试运营;12月28日,上海地铁7号线北延【上海大学站(不含)至美兰湖站,启华路站、刘星站、盘光路站除外】投入试运营。
2012年:9月28日,上海地铁8号线中国艺术宫站开通运营;12月30日,上海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西段(缙云路站至金沙江路,除大渡河路站、祁连山南路站外)投入试运营。
2013年:6月15日,上海地铁13号线祁连山南站开通运营;8月31日,上海地铁11号线二期【江苏路站(不含)至罗山路站】试运营;10月16日,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支线【花桥站至安亭站(不含)】投入试运营。12月29日,上海地铁12号线东段(金海路站至天通路站)、上海地铁16号线(罗山路站至滴水湖站)投入试运营。其中,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延长线是国内首条跨省地铁,使江苏省昆山市、苏州市与上海之间实现了地铁连接。
2014年:5月10日,上海地铁12号线中段【曲阜路站至天通路站(不含)】投入试运营;12月28日,上海地铁13号线东段(不含金沙江路至长寿路站)和上海地铁16号线后段(不含罗山路站至龙阳路站)试运行。
2015年:12月19日,上海地铁11号线迪士尼段【罗山路站(不含)至康新公路站】,上海地铁12号线西段【曲阜路站(不含)至启新路站】,上海地铁13号线二期西段【长寿路站(不含)至世博大道站】投入试运营。
2016年:4月26日,上海地铁11号线迪士尼站开通运营。
2017年:12月30日,上海地铁9号线三期东延【杨高中路站(不含)至曹路站】与上海地铁17号线试运营。
2018年:3月31日,上海地铁浦江线试运营;12月30日,上海地铁5号线南延【东川路站(不含)至奉贤新城站】,上海地铁13号线二期东段,三期【世博大道站(不含)至张江路站】投入试运营。
2020年:8月25日,上海地铁11号线肖恩公路站开通运营;12月26日,上海地铁10号线二期【新江湾城站(不含)至基隆路站】和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南段(玉桥站至航头站)投入试运营。
2021年:1月23日,上海地铁15号线(桂林路站除外)试运营;6月27日,上海地铁15号线桂林路站开通初期运营;12月30日,上海地铁14号线(龙居路站除外)、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北段【长江南路站至玉桥站(不含)】开通初期运营。
责任编辑:李闻莺图片编辑:朱伟辉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