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千亿房企陷退市危机,到底是咋回事?

千亿房企陷退市危机,到底是咋回事?

年度第一房企退市!4月6日,港股新力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未能在2023年3月19日前复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宣布,自2023年4月13日上午9时起,新力控股集团の上市地位将根据《上市规则》的规定,

文本摘要:

年度第一房企退市!4月6日,港股新力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未能于2023年3月19日前复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宣布,自2023年4月13日上午9时起,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取消新力控股集团の的上市地位。几年前,谁会想到,从0亿到1000亿,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被称为中国发展最快的黑马地产商,索尼控股会落得如此下场?不过,虽然现在尘埃落定,但仍有不少房企的心还悬在空。要知道,2019年新力控股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张元林43岁就当上了千亿上市房企总裁。
千亿房企陷退市危机究竟是肿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以前有多辉煌,现在有多惨。……

年度第一房企退市!

4月6日,港股公司02103.HK发布公告称,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宣布,由于公司未能在2023年3月19日前复牌,索尼控股集团の公司的上市地位将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被取消。

几年前,谁会想到,从0亿到1000亿,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被称为中国发展最快的黑马地产商,索尼控股会落得如此下场?

停牌一年半多来,新力控股的股票市值一直定格在每股0.5港元,市值从上市时的139亿港元跌至不足20亿港元!

这不禁让人感叹: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过,虽然现在尘埃落定,但仍有不少房企的心还悬在空。据悉,目前已有17家内地房企暂停港股交易。如果复牌指引没有及时完成,就会成为下一个新生力量。……

一个

仅用10年时间,实现1000亿销售额,成为地产圈奇迹!

索尼控股的发展有多传奇?这么跟你说吧,万科用了26年才做到1000亿的销售额,但是作为后来者,索尼控股虽然2010年才成立,但是只用了10年就完成了1000亿的销售额。

而带领索尼控股完成这一奇迹的,和索尼控股一样传奇——75后总裁张元林!

要知道,2019年新力控股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张元林43岁就当上了千亿上市房企总裁。

就连一位房地产行业的资深职业经理人也曾感慨:“张元林这么年轻就成功创业,成为一家上市千亿房企的老板,这在行业内绝无仅有。”

那么张元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在短短十年内创造出这个地产传奇?

与很多大老板不同,张元林的家世极其传奇。只看TAの’的出身,你就不能把他和千亿上市房企总裁联系起来。

新力控股上市前发布的招股书中披露了张元林的简历,显示这位千亿上市房企最年轻的总裁连大学都没上过,只上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2002年,25岁的张元林开始在江西吴健打工,担任建筑项目的总承包,最后一路干到了总经理!

2005年,张元林出任江西于人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07年,30岁的张元林在江西省丰城市希尔顿置地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接手了丰城希尔顿未完工的项目。

2010年,33岁的张元林创办了江西新力置地。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元林更加传奇的一生开始了。

从张元林创办江西新力置地开始,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地产公司就开启了飞奔模式,一路扶摇直上。

据悉,刚成立几个月,索尼就以2.3亿元拿下了第一块占地278亩的土地。第二年击败中海等房企,以5.2亿元拿下南昌朝阳新城地王项目。

随后的几年,土地陆续被拿走,一块地的价格比一块地还贵!

据相关数据显示,仅仅用了5年时间,也就是2015年,这家名为新力の的房地产公司在南昌名声大噪,年销售额达到35亿,成为南昌房地产销售の第四名!

2017年开始,索尼将总部迁至上海,开始正式进军全国市场,并持续飞速发展!

到2018年,索尼销售额直接增长10倍,达到322亿元,成为南昌第一房企!

当时在南昌只要提到索尼,没有人不感叹TA惊人的发展速度。毕竟到2018年,几乎垄断了南昌的房地产行业,万科、绿地、保利加起来南昌的销售额都赶不上这个初出茅庐的新力!

但大家都知道,张元林之所以能一路飙升,背后的人一定不简单!

张元林背后的人是谁?

张元林能够从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为江西吴健项目的总承包人,然后成为总经理,那就是他的哥哥张国印。

据相关媒体报道,张元林的哥哥张国印在2001年通过重组成为江西吴健的实际控制人,拥有超过80%的股权。

重组前,江西吴健濒临破产,但至于江西吴健的重组过程,以及张国印为何成为实际控制人,目前不得而知。

据江西吴健官方网站介绍,张国印白手起家,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多个项目的总指挥。TA曾经是南昌市人大代表,热衷于公益事业。经常在江西参加大型公益活动。

据有关媒体报道,新力和张花园的崛起,除了其兄的帮助外,还有许多神秘的资本大佬在背后支持。

据悉,索尼刚成立时有四大股东,除了张元林,还有江西圣凯投资、万琦、沈凌华,他们都有很大的资本实力,索尼后来发展的成功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总之,索尼崛起和腾飞的背后,不仅仅是张元霖的强大!毕竟索尼发展这么快,张元林一个人是做不到的!

就连张元林本人之前也一直很低调。很多人只知道TA是索尼的实际控制人,却很少有人见过TA。

外界第一次见到张元霖是在2018年7月,当时TA作为易居赴港IPO平台出现在香港。直到这时,外界才第一次见到了新力的传奇控制人张元林。

2019年11月15日,张园林带领新力控股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让新力成为房企传奇,同时让自己成为最年轻的销售千亿的房企总裁!

那时候的张园有无限风情!同年,全球房地产富豪榜上,张元林夫妇以110亿身家进入前180!

但谁也没想到,索尼上市后不久,张元林再次选择退居幕后,将公司交给了职业经理人陈凯!

可惜最后双方的合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最终分道扬镳。无奈之下,张元林又上台了!

上市后,索尼处境尴尬,上演了很多惊艳的戏码,最后还是倒下了!

索尼能够在短时间内疯狂奔跑,成为销售额千亿的房地产企业,离不开近乎疯狂的紧张拿地。据悉,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张元林通过疯狂举债加杠杆,在全国各地拿了不少高价地,新力甚至被业内称为“王迪收割机”。

正是这种疯狂的土地收购,帮助索尼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为新力《雷雨》埋下了伏笔。

尤其是新力上市后,张元林凭借丰富的融资渠道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并将业务拓展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部核心城市等。

这条路也让新力成为了“三高”房企,面临着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压力。

2021年7月,网上突然冒出一封“新力地产老板的求助信”,让张元林成为地产界的舆论焦点。

网传的“求救信”称,为筹集上市资金,张元林被一个由保荐人、承销商、金融高利贷集团、市值管理团队、基金经理等五类专业人士组成的金融诈骗团伙设立。ta们逐渐诱导张元霖借钱,最后还了空张元霖。

随后,市场上爆发了张元林与海外投资者的冲突。消息称,在新力海外投资者聊天群中,张元林表示:“公司目前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加快应对10月份到期的美元债务。一有新的进展我就和你沟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有意思的是,张元林随后退出了群聊,引起了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退团后,张元林变得迷茫。她失联已经500多天了,没有人知道Ta去哪了!

就在这件事发生后,索尼の公司的股价也暴跌了。2021年9月20日,新力控股集团股价下跌87%,市值蒸发120亿港元,以内幕消息为由宣布停牌。

有知情人士透露,张元林退团很可能是股价大跌的导火索之一!

直到十几天后,一份姗姗来迟的公告才给出了暂停的原因:“由于本集团近期因宏观经济状况面临意外的流动性问题,公司部分子公司于2021年9月18日未能支付两笔国内融资安排的应付利息,共计约人民币3,874.2万元(逾期付款)。”

其实那时候索尼已经负债累累了,问题多多!

根据索尼2021年9月的最后一份财报,公司总负债为918亿,总负债率近82%,其中流动负债754.2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132.4亿元,现金和银行余额193.5亿元,短期债务占现金的68.4%。

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上交所披露新力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逾期商业票据共计1700万元,尚有1.12亿元商业票据待支付。

去年12月,索尼控股集团甚至被香港高等法院发出“清盘令”。2022年8月,公司因为一笔私募债券,收到了债权人的清算申请。从那以后,请愿的听证被多次推迟。根据索尼控股集团11月的公告,法院将清算申请的听证会推迟至12月7日。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倒下了,与此同时,张花园最大的靠山也频频出事。据火眼金睛调查,哥哥张国印曾实际控制江西省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因金融借款纠纷卷入多起诉讼,成为最高法宣传的失信公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索尼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就了房企传奇,但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陷入一地鸡毛!

不过话说回来,索尼虽然已经退市,但也早就失联了。张元林和TA背后的那些大佬,现在不知道在哪个岛上!

阅读千亿房企退市危机;

看深夜档|再见,蓝光?以前“方川一歌”或者退市,从年收入1000亿到负债100亿,只要三年时间

阅创/深圳商报记者李艳

今日(5月9日),*ST蓝光(600466)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收于0.4元/股。成都地产昔日的“一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有可能被上交所摘牌。如果终止上市,蓝光发展将成为a股市场首家因交易而被迫退市的房企。

公司股票已经触及退市交易。

5月10日起停课。

*ST蓝光5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股票2023年5月9日收盘价为0.40元/股,已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触及上述交易的退市。

公告显示,公司股票自2023年5月10日(星期三)开市起停牌。

上交所将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终止蓝光发展股票上市的决定。如果终止上市,蓝光发展将是2021年下半年发生房企流动性危机以来,a股市场首家因股价低于1元而被迫退市的房企。

不久前,蓝光发展披露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净亏损约249亿元,蓝光发展の股份面临退市风险。现公司股票简称由“蓝光发展”变更为“*ST蓝光”。近两年(2021 -2022年),蓝光发展分别巨亏138.34亿元和249.42亿元,两年合计亏损387.76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亏损6.72亿元。近期上证综指站上3400点,创2022年7月以来新高。然而,5月9日收盘时,*ST蓝光股价仅为0.40元,较前一日下跌4.76%。

4年,从地方小房企

变成了全国前30

自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2019年,蓝光已跻身中国房企30强,并开启双总部战略。

回顾蓝光的发展历程,1989年开始做汽车配件厂,1992年开始涉足商业地产,2004年开始涉足住宅开发,2012年开始全国布局,2015年借壳上市,上市后一路开跑。2019年成为千亿房企之一。

2019年,可谓南广发展的高光时刻。Boss以财富140亿元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266位,四川省富豪第5位。

年报显示,2015年至2020年,蓝光开发单年拿地数量分别为15宗、18宗、31宗、85宗、48宗和60宗。综合年报和公开报道,其投资金额也随着规模水涨船高。2015年其签约土地金额为91.69亿元,而蓝光发展2018年至2020年的土地总投资计划分别不超过650亿元、500亿元和400亿元。2018年拿地金额和总投资计划最高,蓝光发展销售金额和营业收入仅855亿元和308.21亿元。

3年,从千亿巅峰到退市边缘。

2019年蓝光发展首次突破1000亿,但千亿房企的地位只维持了两年,随后迅速下滑。从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到负债突破400亿,只用了三年时间。

2020年下半年以来,蓝光发展先后出售迪康药业、蓝光嘉宝服务和房地产项目回笼资金,但这并没有阻止债务危机的扩大。2021年7月,蓝光发展宣布公共债务爆炸,从此陷入泥潭。从上海虹桥总部撤出,出售医疗资产和物业管理公司后,大量高管离职。

资料显示,2021年7月8日,公司及子公司未能偿还债务,涉及本息金额24.84亿元,至2023年4月4日,蓝光发展未偿还债务累计本息金额已达420.55亿元。

2023年4月6日,其收盘价首次跌破1元,未能东山再起。

据了解,2019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有多宗高溢价率拿地案例,其中溢价率超过50%的地块已达28宗,这两年蓝光发展合计拿地108宗。此后,蓝光的发展逐渐负债累累。除了高成本和短期之外,还有一种怀疑是,资产负债表外有大量债务存量。

4月24日,蓝光发展发布关于债务重组的澄清公告,称公司未与债权人签署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重组协议。蓝光发展4月5日公告称,截至2023年4月4日,蓝光发展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总额共计420.55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及其他债务形式)。目前,公司正积极与上述相关金融机构协调解决方案。

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蓝光采取了各种措施自救,包括出售物业公司、出售项目、寻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2022年以来,蓝光在解决债务和引入战争投资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虽然在蓝光的开发上做了各种努力,但依然不见曙光。

今年起强制退市

会有30多家公司。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余家公司“锁定”强制退市,6家公司已经退市,年内退市。今年,强制退市公司将超过30家。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日收盘,已有多家上市房企被迫退市。其中包括*ST中天连续1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ST美佳连续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ST泛海连续1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今年也有*ST金州区(退市)、*ST西苑(退市)、*ST荣华(退市)、*ST乐凯(退市)等4只股票。此外,*ST尚易、*ST文化、*ST腾信、*ST银河等10余只股票已收到交易所作出退市决定前的事先告知书。

今年以来,退市多元化特征尤为明显,包括交易退市、财务退市、重大违法退市等退市案例。退市风险企业数量的增加源于2020年底发布了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构建了财务、交易、规范、重大违法四大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增加了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负面意见触发退市的退市风险警示。同时,审计意见与其TA财务指标交叉适用,审计意见交叉适用。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全面铺开,常态化退市的格局更加稳固,“走进去”“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新生态正在逐步构建。

此外,房地产企业在合规经营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开发质量和内在投资价值。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债务问题,将对企业形象、声誉和资金流动产生负面影响。一旦盈利能力下降,退市也将成为可能。

审核:谭鲁刚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千亿房企陷退市危机,到底是咋回事?》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6873.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