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美日将第一岛链打造成“导弹链”,能锁住中国吗(上)
[编者按]
近日,日本以应对朝鲜可能发射卫星为由,在冲绳县宫古岛的航空空自卫队宫古岛分站基地部署了爱国者-PAC3反导系统。此前,日本曾以“应对朝鲜远程导弹发射”为由,在石垣岛和与那国岛部署爱国者-PAC3反[/K0/]反导系统。
近年来,美日加快调整军事战略和部署,探索新的作战理念,积极在第一岛链部署岸舰导弹、反导系统、对陆攻击中程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导弹,以将第一岛链升级为“导弹链”,进一步提升美日在第一岛链的攻防能力,达到遏制和封锁中国的目的。
日本自卫队装备的爱国者PAC-3导弹。
“边缘地带”和“岛链”
在“尽可能深入太平洋”的过程中,海军基地的选择和维护应纳入首要战略考虑。“通过维护太平洋岛屿并将其开发为基地,开发其资源,补充装备,不仅可以提高海军力量,还可以增强军队的机动性。”阿尔弗雷德·马汉。
“在一些信任岛上建立新的基地,重建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力量,是最起码的措施”——尼古拉斯·斯皮克曼。
美国的战略投射必须到达“太平洋最西端”,即“从阿留申群岛到日本,从琉球到菲律宾群岛”——迪安·艾奇逊。
说到第一岛链或“岛链战略”,大家对这些名词都很熟悉,一般也知道他们针对的国家。但要理解美日等国将第一岛链升级为“导弹链”,恐怕就要深入了解第一岛链或“岛链战略”在地缘战略中的角色演变、军事部署的变化以及军事技术发展对岛链的影响。
除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繁荣(二战前很多对外战争都是踩对了点,尤其是一战和二战),最基本的前提是美国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辽阔的国土自然资源丰富。两大洋之间的地理隔离使北美大陆远离了战乱频繁的欧亚大陆。在拓荒时期,这种地缘优势给了美国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但进入20世纪后,地缘劣势逐渐显露,即美国不希望隔岸观火,由于远离欧亚大陆,容易被孤立于欧亚事务之外。
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占领或殖民欧亚大陆的土地,但这种方式在20世纪初并不现实,因为一些弱国的领土早已被列强瓜分,而当时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实力又不允许我们在列强中抢占“囊中之物”。20世纪20年代,日益羽翼丰满的美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散在太平洋的岛屿上。在岛链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不能回避海权理论之父、美国人少将·阿尔弗雷德·马汉。
马汉极力鼓吹太平洋,尤其是西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对美国的战略意义。马汉认为,美国在太平洋周边大国竞争中取胜的途径是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与海洋强国结盟,争取在太平洋的“前进基地”。马汉将该岛视为“前进基地”,不仅可以提高海军力量,还可以增强陆军的机动性。美国占领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后,马汉非常满意,认为这足以“避免太平洋上的任何严重威胁”;美国在1898年占领关岛后说,“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关岛那样捍卫我们在太平洋的安全利益。”
在东北亚的基地中,冲绳的基地在第一岛链中举足轻重。图为部署在冲绳嘉手纳基地的F-15战斗机。
地缘政治兴起后,以美国地理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Speakman)为主的地缘政治学者大力倡导“边缘地带”理论,对二战后美国战略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Spikman认为欧亚大陆和它周围的一系列内海和边缘海之间的地带具有非凡的战略价值。边缘带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中东、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内新月带或边缘新月带围绕着“心脏带”。在斯皮克曼看来:“谁控制了边缘地区,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主宰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的地位和实力如日中天,使得美国获得了大量的托管岛屿,也在日本、菲律宾等国驻军。此外,由于朝鲜战场和中国内战,美国实现了对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牢牢控制,基本完成了斯派克曼的战略规划。整个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对“边缘地带”的控制,在第一、第二、第三岛链建设大量军事基地,成为西方遏制、防范、封锁“共产东方”的所谓“海上锁链”。冷战时期美军海外军事基地约有1000个,冷战后数量锐减,但也有700多个,依然是世界第一。
日本在琉球群岛多个岛屿部署了12式岸对舰导弹。
美国在第一岛链的进退
既然岛链被视为“前进基地”,必然要在岛上进行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部署。当人类进入大航海、航海空时代,岛礁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自然是军用机场、军用港口和部分警卫部队。各种类型的军用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是要部署的军事装备。岛礁警卫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抵抗登陆和空攻击和轻武器。
根据美国国防部2018财年美国军事基地结构报告,美国共有514个海外军事基地。然而,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认为,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数量远远超过这一数字,在海外80个国家和地区有750个各种规模的军事基地,但其中一些非常隐蔽,并未公布。其中,美国在东北亚共有143个军事基地(日本86个,韩国57个)。
在东北亚的基地中,冲绳的基地在第一岛链中举足轻重。冲绳的基地群由嘉手纳空陆军基地、普天间基地和海军陆战队巴特勒兵营组成。嘉手纳空军事基地最早由日本建造,日本战败后由美军接管。几经扩建,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前沿军事基地。该基地拥有两条3700米长的平行跑道,可起降战略轰炸机、战略运输机等大型飞机。该基地主要部署的部队包括美军第5航空队空第18联队、第909加油机中队、第961预警机中队和海军巡逻机中队,其中第5航空队空第18联队是美军海外航空兵空联队中最大的一个。
在以航空兵空士兵和舰艇为主力的岛礁基地,攻防能力的来源也是各种类型的飞机和舰艇。比如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战略轰炸机的轰炸机主要从硫磺岛、塞班岛等岛屿的机场起飞,朝鲜战争时期也有不少美国轰炸机从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在平时,这些基地也是情报搜集的重要基地,尤其是第一岛链的基地,通常部署有电子侦察部队和装备,也有一些侦察机在活动。此外,美日还依托第一岛链设置水下监听阵列,对潜艇进行监听。导弹部署方面,反[/k0/]导弹主要部署在岛上,负责提供反[/k0/]保护。岸舰导弹和常规对陆导弹基本不部署。需要提到的是,冷战时期,美国曾在冲绳部署过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但80年代后陆续退役。此后,美国没有在第一岛链基地部署核导弹。
关岛是第二岛链的核心。图为部署在关岛的美军B-52轰炸机。
军事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不断加深。随着导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无人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旦传统的陆上强国,尤其是陆海复合型强国在上述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大规模体系能力,不仅可以打击数千公里范围内的边缘地区的岛屿军事基地,还可以对海上的运动目标进行探测和打击,削弱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力量的作战能力。没有航母编队的有效支持,岛屿军事基地生存能力不足的缺陷将被进一步放大。而且控制边境地区的国家很难有效打击这种“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核心装备,因为陆海复合大国的导弹都是采用机动作战,依靠广阔的领土进行机动。陆海综合体如果大力发展海军,边境地区还会面临来自海上的航海空部队和导弹的打击和封锁。
如果没有中国的迅速崛起,按照惯性,美日在岛链的军事部署很可能会延续冷战的格局,岛上的军机和反空导弹最多更新一次。基地攻防能力的来源主要是各型飞机和舰艇以及反空导弹。但是,现实中没有假设。中国加强军事实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正当发展利益,让美日紧张。特别是所谓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让美国认为其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基地已经不安全,一旦介入地区局势,很可能成为导弹和战机的首要目标。因此,近年来,是否放弃第一岛链基地成为美军争议的问题。
关岛安德森空军事基地。
2022年11月,美国空陆军已经确认开始分阶段“撤回”部署在冲绳嘉手纳空军事基地的F-15,整个撤离计划将持续两年。来自阿拉斯加的F-22隐形战机将暂时替代F-15进行轮换部署。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制定了撤离计划。今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关岛举行了新营地的启用仪式。该基地是奥巴马政府和日本双边协议的一部分,该协议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从冲绳转移到关岛设定了框架。根据星条旗报,大约有5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将驻扎在该基地。
表面上看,一些长期驻扎在第一岛链的美军开始撤离第一岛链,但这并不是放弃第一岛链,而是调整军事部署。在第一岛链保持一定的军事部署,但军事部署重点在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填补第一岛链固定军事部署的空白。美军本身把第一岛链作为分布式作战和“远征基地作战”的节点,进行以岛礁为依托的大规模机动作战,这就是“海上游击战”,与过去不同。
在上述背景下,要加强基地在岛链上的攻防能力,除了传统的空空兵、舰之外,还要重点增强基地在岛链上的导弹作战能力:部署岸舰导弹,增强封锁重点航道和海域的能力,部署新型反空反导系统,增强反空反导能力,特别是防御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能力。部署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增强对陆常规精确打击能力。文章开头提到,日本在宫古岛部署爱国者PAC-3导弹,是提升岛链上基地导弹战斗力的措施。(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谢瑞强图片编辑:朱伟辉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