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为什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_舆论场

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为什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_舆论场

编者按:前不久,《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论述摘编》出版,其中收录了80余篇与粮食安全相关的重要文献,部分文献为首次公开发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是深化对粮食问题规律性认识,提高重农抓粮能力,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为此,农民日报今日推出评论专栏《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敬请关注。

为什么粮食安全“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每次都对国家粮食安全进行深刻阐述和系统部署;十多年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不仅如此,每年我们到地方视察时,都要到粮田里去看一看,询问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的情况,并和农民算好收入账。这时,总书记由衷感叹:“今年的馒头可以吃了”、“中国的粮食,中国的饭碗”、“豆子长得很好”…这是有着“农民背景”的大国领导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天然感受,是14亿人时时刻刻不愁吃的头,也是船长对大航海的坚定信心。

一个大国的事情很多,但吃饭问题永远是“天字第一号”的问题。14亿人每天一张嘴消耗巨量的粮、油、菜、肉。总书记指出,“农业保障生命和生存安全,是极其重要的国家安全。”没有农业,就不稳定,没有粮食,就混乱。粮食是一个生存和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所有的梦想或者烦恼,都是吃饱了之后的问题。在吃饱之前,吃饱是唯一的梦想和烦恼。

正是因为粮食的极端重要性,粮食往往成为“一剑封喉”的利器,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终极武器。远的是春秋时期“万奇鲁毛”的故事。高价买丝诱使鲁国放弃粮食生产,从而以粮战击败鲁国;冷战时期,西方奉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的原则;2022年,全球粮价飙升,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导致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约2.58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一些国家因粮食和农业问题而破产,一些粮食大国的政治家因失去粮食自主权而当众哭泣。粮食日益工具化、武器化、金融化和能源化,粮食安全也与金融安全和能源安全紧密联系、交织和捆绑在一起。俄乌冲突以来的国际地缘政治斗争,让这一切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旦遇到危机,钱是买不到也买不到的,即使买了也运不出也运不出。正如总书记所说,“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家的高度谋划粮食问题,提出了“立足自身、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端好中国饭碗指明了方向。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养活自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这是否意味着连年丰收,粮食问题已经过去了呢?我们现在主食吃的少了,能不能放松对食物的控制?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吃饭不能失忆”,“不能轻易说粮食过了关”,“要时刻有粮食安全的危机感”,“手里有粮,心里随时不慌”这是真的!粮食安全“第一大国”的属性决定了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目前来看,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从过去一个世纪的变化来看,当今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金融风险交织叠加,各种“灰犀牛”“黑天鹅”频频再现。但有危险也有有机变化,如何在变化中打开新局面?我们要用粮食安全“压舱石”的确定性来应对国际博弈“惊涛骇浪”的不确定性;以“手中有粮”的确定性应对极端天气频发的不确定性;有了“粮食丰、农业稳”的确定性,就要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要展现中国坚如磐石的确定性,就要让粮食安全的系数更高,既要保证产量和产能的安全,又要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从现代化的全局来看,需要以高质量的粮食安全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升级。《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原粮消费量为144.6公斤,而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为483公斤,似乎绰绰有余。然而,这种简单的核算忽略了食品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的加深,人口的减少,确实抑制了居民食物消费的增长,但是肉蛋奶的消费还是刚性增长,“一斤肉五斤粮”。而且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从长期来看,城乡居民对动物蛋白的需求远未达到顶峰,部分主粮作物未来可能出现产需缺口。中国现代化应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生产更多的名牌、高效产品,实现高质量的粮食安全。

不可否认,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民数量少的国家,粮食问题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我们没有一些国家大机械农场的先天优势,也不像一些人口少的小国,依靠国际市场就能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在国际上也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在国内也面临农业生产要素外流、生产与资源错配、工业化和城镇化占用农地等现实挑战。可以说,每年看似理所当然的收获,都是靠“一分钱一分货”,一分钱一分货赢回来的。但是,不管这条路有多难,我们都要走下去。粮食安全“全国第一”,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这是一道必考题,不是选择题。

为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好粮食政策。粮食要安全,农民要挣钱。要协调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整合各项优惠政策和支持保护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增加主产区种粮获得感和农民收入,调动种粮积极性。还要确保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统一性,把握好工作的力度和节奏,避免“一刀切”、“翻芝麻”,切实稳定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

谁来养活中国?我们用行动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对粮食安全的清醒认识,守住“中国的粮食、中国的饭碗”的底线,真正让粮食安全这个“大国”惠及耕者和食者。

责任编辑:张珺图片编辑:陈飞燕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为什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6707.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