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我国不是理工科弱了,而是文科弱了”,这位大学党委书记呼吁改革高校评价机制_教育家

“我国不是理工科弱了,而是文科弱了”,这位大学党委书记呼吁改革高校评价机制_教育家

5月25日,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对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的专访。本次采访在第58届和第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进行。蔡京民与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话,就高校如何支撑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分享了大学的经验和思考。

蔡京民在专访中表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哲学、历史和艺术是引领人类文明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虽然不一定是现实生产力,但其深远意义远远超过现实生产力。但实际上,在国际关系分析、中西文化对立场的争夺、我们的预见性和系统性、我们的智库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文科支撑不足的现象。一方面,一些学校为了平衡办学成本,增加文科数量;另一方面,部分文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文科如果大量招收本科生,学生找工作会有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国际上,中国不是理工科弱,而是文科弱,必须加强。这需要国家高度重视。

为什么我们文科弱?蔡京民解释:一方面,文科的弱势是评价机制造成的。比如文科全国职称很少,除了“长江”,而理工科既可以评“杰青”,也可以评“长江”;另外,理工科可以上院士,文科不行。我认为文科,尤其是政治、社会学、哲学、历史等基础文科,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非常重要,国家应该高度重视。这些科目不用做很多,但一定要精。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智库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储备足够的智力支持。

该报记者注意到,呼吁改革高校评估机制的类似观点最近得到了许多大学领导的支持。

比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目前高校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分类评价体系不健全,办学的衔接性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教育评价指标的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国家战略需求”等。

尤政建议,进一步完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类高校在不同领域发挥所长。具体措施:一是根据高校实际,建立“重创新、比贡献、重质量”的分类分层多元评价机制;二是强调国家需求导向的办学目标,并落实到评价指标设置中;三是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加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

尤政还建议,重视市场导向在高校特色发展和分类中的作用,改变评价结果和资源配置的单一传递。具体内容包括:完善高等教育多元投入体系,加强市场化指标体系建设;制定持续的政策,赋予高校自主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的权力;加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建设。

同样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南通大学校长石卫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评价高校不一定要看排名靠前的论文。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更重要的是结合学校特点做好分类分级评估”。

石卫东说,建立分类评价导向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这将有助于突出师德师风的第一标准,消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继续推进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还有助于突出质量导向,消除简单化、量化指标评价带来的急功近利现象,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和配套人才培养。

这些措施确实很难做到。石卫东承认,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成绩很难用量化评价来体现。比如工科教师的成果可以直接转化,创造经济效益,相对容易评价。难点在于一般结果转化周期长。如何进行中间评价?教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只看教学成果奖和教改项目,就要回归量化评价的思路。

在这方面,石卫东建议探索多种评估方法。工科等应用型学科更注重成果转化,而不是过度审题;基础科目重点考核高水平论文,主要看论文质量而不是数量;智库看决策建议的采纳和应用;教学不仅要看教学成果奖和教改项目,更要关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成果。此外,要探索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实行匿名评价和签名评价,确保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责任编辑:蒋晨锐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我国不是理工科弱了,而是文科弱了”,这位大学党委书记呼吁改革高校评价机制_教育家》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6579.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