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新华社调查涉中小学招生套路:“教育焦虑”已成有力带货工具_教育家

新华社调查涉中小学招生套路:“教育焦虑”已成有力带货工具_教育家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区域,规范注册信息采集,完善有序入学机制;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书作为招生的依据或参考。

在北京,有人在网上编造并散布多所学校提交的小升初简历虚假信息。在广州,一些校外机构为初中生组织了一场“秘密考试”,采取网上报名和酒店考试的方式,收费399元…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中小学招生季的临近,一些个人和商家通过煽动焦虑、虚构身份、捏造事实等方式误导和欺骗家长和学生,谋取非法利益。

用虚假信息煽动和放大“教育焦虑”的几个“套路”

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发布捏造的“牛校”“渣校”排名,误导公众。北京市东城区一所中学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网上广为流传的学校排名,有的高考成绩有误差,有的甚至连校名都是错的。”记者还发现,微信官方账号,一个粉丝数很高的房产中介,甚至把自己包装成所谓的“升学专家”,编造虚假学校信息,骗取用户高额咨询费。

记者发现,有博主公布了一张“青年牛娃布局图”,将所谓的“普瓦”、“牛娃”、“超级牛娃”分为三个等级。其中,所谓的“超级牛娃”据说语文识字1500字以上,精通拼音,背诵复述300字故事,看图有情节有逻辑;数学可以算乘除,“敖静+”;精通英语会话,运动球拍和跳绳,还有很多百科知识。“对于幼儿期来说,这些要求明显是超前学习,严重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位资深小学老师提醒家长,不要相信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浪费钱,伤害孩子”的虚假宣传。

有些人甚至通过编造虚假招生信息来吸引流量。前不久,北京市民郭某某在网上编造并散布北京市西城区多所学校当场收到小升初简历投递的虚假信息。该行为干扰了相关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郭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关于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严禁以考试、收简历等方式选拔学生。

新华社网络平台上的“普瓦”和“牛娃”业务

煽动和放大“教育焦虑”都是为了赚钱。

煽动和放大“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一些个人和企业屡试不爽的“商业经验”。

教育资源的竞争焦虑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前几天,“幼升小offer”一词被微博搜索,引发热议。一位上海妈妈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孩子通过四所学校的面试成功获得“大满贯”的信息。有网友质疑:“这个‘鸡宝宝’真的合理吗?”

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位资深老师告诉记者,一些家庭在“争宝宝”、“比宝宝强”的情绪支配下,过早地开始了对教育资源不必要的争夺,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他们的焦虑。

“教育焦虑”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记者了解到,科目训练隐形变异、非科目训练质量良莠不齐仍是当前突出问题。煽动和放大“教育焦虑”是非法培训机构的惯用伎俩。

“教育焦虑”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载货工具。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Tik Tok教育创作者整体规模增长超过90%,粉丝不足万人的普通创作者不断涌现,并持续高速增长。据多位行业从业者透露,这类账号的长期运营可以收获一些稳定的粉丝群体,然后最终转化为“带货”、流量提成等变现能力。记者发现,一些所谓的“牛娃”家长已经运营了自媒体账户,提出他们的观点,倡导成功教育。也有很多家长自称是“高考状元”“985名校”。看似共享升学政策和教育理念,实则“带货”如绘本、玩具。

加强网络主体监管,推进权威信息公开

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认为,网络虚假内容煽动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影响“双降”政策的实施。相关部门要绷紧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网站平台完善账号注册、运营、关闭全链条管理制度,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职业资格认证、信息内容审核等常态化管理。“应该对发布教育信息的主体设置一定的门槛。”

不少受访者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的公开,方便家长获取学校的教学特色、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招生要求等关键信息。,并缓解升学焦虑和与人攀比的冲动。

北京教育学院心理学教师林建议,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以积极、多元的视角评价孩子,避免“功利、短视”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持招生政策相对稳定。大力推行“阳光招生”,在招生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时间,对群众关心的核心政策和政策问题主动宣传,释疑解惑。建立健全招生应急协调机制。对于有倒闭风险的民办学校,要提前预警,做好学生安置计划。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十个严禁”,畅通投诉受理机制,严肃查处违规招生行为。

责任编辑:王卉图片编辑:乐浴峰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新华社调查涉中小学招生套路:“教育焦虑”已成有力带货工具_教育家》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6308.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