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躲事儿”干部面面观_打虎记

“躲事儿”干部面面观_打虎记

管事情是干部的责任和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为了干事,而不是为了干事和享乐。当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总体上是积极进取、创先争优的,但部分党员干部仍存在不作为、慢作为、躲事、软作为的现象。这背后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法?

不想干:个人“小算盘”响。

“在我们单位,现在有些干部是平躺的.”采访中,某单位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这些干部的人生价值观就是这样。第一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第二是照顾好家人,第三是工作,工作差不多就够了。”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没有追求”是一些干部不想当官的重要原因。他们自嘲“佛系”“平躺”,对评先评优、政治进步、事业成就毫无感觉。有的自认为“条件好”,工作就是混个编制。他们每天上班就想着去哪里吃喝玩乐,心思不在工作上;有的即将退休,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他们不想立功,只想享受生活,等待顺利退休。有的人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认为自己配得上组织和领导,安于现状;有的人觉得专业天花板有希望,晋升渺茫,干脆放弃努力,偷懒。

如果说“不追求”是因为一些干部对待自己随波逐流,那么对待群众没有感情和情怀,就是其他干部不干事的重要原因。有的官员是老爷,高高在上,以为群众来办事是给自己找麻烦,是给群众办事的礼物,就直言不讳,避重就轻;有的人坐在远离群众的机构里,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消极被动。比如,曾经被通报的哈尔滨市道里区,未经精打细算,决定每天发放60个号,导致群众连夜排队办理医保事宜,群众多次反映后仍无动于衷。

还有一些干部不做事,是因为有私心、邪念。事情做不做,做得快还是慢,做到什么程度,才有机会获利。这种干部看似“不作为”、“慢作为”,实则背后有不良想法。各种暗示摇头叹气,不容易。给了钱和货之后,店员会很快地把鞭子抽起来。如黑龙江省工信委某处原副处长张,利用审核企业申报补贴的便利,为加快工作进度,向企业索要核定资金15%的好处费。黑手伸了出来,赚了不少钱。有的是找代理或中介,没有自己的代理就做不了,通过“白手套”谋取私利。比如一个案例报道中提到的某行政办公大厅有人与内部人员勾结,打着“代理人”的招牌直接游街示众。一边是“黄牛”在门外明目张胆地招揽生意,一边是办事的人频频碰壁。

本文图片均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Te不敢做:“不炫耀就别冒险。”

“现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责任也很大,这就要求效率必须大大提高。但现在的情况是,一些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却被频繁询问和汇报,效率大打折扣。”采访中,一位领导干部这样描述自己遇到的困惑。记者在多个省份采访发现,出于焦虑,一些干部故意迟迟不出手,“等着瞧”、“以后再做”,往往压下工作,交卷。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怕犯错被追究责任。一些干部倾向于回避“风险”。有的人认为官越多、事越多,责任越大、风险越高,导致一些干部产生了做多了、做错了太多的错误思想。也有一些干部因为客观容错免责机制不够准确,对“事前支持”的保障不足,害怕出错、产生偏差。创意工作提供的“试错空”是狭隘有限的,他们害怕错误和偏差。久而久之,他们不敢尝试,不敢冲,也懒得思考。

怕得罪别人,不值得。一些领导干部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习惯于当“好人”、“和事佬”。他们宁愿降低标准,也不愿批评或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在利益冲突、矛盾纠纷中,领导干部不敢拍板,一味‘得过且过’怕得罪人,导致本来可以很快解决的问题被拖了很久,最后什么都没做成!”一位干部坦承工作中的困难。也有怕困难的干部。他们担心,如果真的掌握了真正的管理层,动了别人的“奶酪”,就会失去选票,引发矛盾。

我怕媒体炒作太轻率。有些干部有“一般学生”的心态,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会引来媒体曝光。一旦他们在聚光灯下,很多细节就会被放大,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和错误就会被审视。与其冒“翻船”的风险,不如不喊不扯,宁可不发光,也不出事。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被媒体报道,形成热议。他们担心自己会被贴上爱出风头的标签,最后会射死第一只鸟,得不偿失。“没必要冒这个险。”

害怕被盯上暴露。一些干部信奉“和平第一”,期待“软着陆”。有的人遇到人事等棘手问题畏缩不前,怕被提拔的人反对,被举报影响仕途,干脆不动;有的人对工作敷衍了事,假装“划水”也不敢指责别人躺着“潜水”;跑官要官,就不敢阻止别人私下的授受。不公平的时候在重大问题面前不敢去争,没有底气去争,怕按下葫芦浮起瓢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经纪人能做到吗:“一条满是石头的河,能少压点菜。”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隐瞒事情,说是担心出问题,被问责。其实就是对政策把握不充分,对风险预测不到位,做得不好做得不到位。

技能真的跟不上。一些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差,缺乏专业知识,开展工作无所适从。比如某市辖区海洋职能部门的一位同志,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海洋管理事务一无所知,导致分管的渔港监督管理秩序混乱,问题频发。有些干部因为经验不足,思路不清,方法不多,不能长期工作。比如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开发区政策好,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筑巢引凤不见凤”、“只听雷声不见雨点小”,干部不会干,拖了发展的脚步。也有干部抬不起眼,工作马虎,失误频繁,耽误进度,“做了总比没做好。”

忽视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干部明显不称职,没本事慌,对提高工作能力态度不好。有的工作有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等别人来经验”,靠领导来指示,没有创新思维和主动意识;有的对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更新“嗤之以鼻”,承受不起学习的艰辛和工作的劳累。他们不想跑基层,也不想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他们的思想缺乏细节,他们的工作缺乏抓手。比如,一些换届后调入乡镇的年轻干部,对文件学习不透彻,对低保政策理解不透彻,对审批标准不清楚,导致申报不严,重复领取低保和残保金,接到大量群众投诉。

用人机制不合理。有的人岗不匹配,没有用对干部,没有人尽其才。“有的干部明明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却让他做研究;有的干部明明调研能力强,却让他做接待。”一位干部向记者吐槽这些话的时候,一脸的失望和无奈。他们不重视长处,不重视短处,导致一些干部工作热情耗尽,逐渐步入不会干事的“不作为”行列。在其他单位,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有限,天花板明显,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此外,单位内部师徒新机制不健全,年轻干部成长受到极大限制,导致干部错过黄金成长期。

绑着不肯做:“绑着脚走路的媳妇,又疼又难。”

“我想了想确实不行,就一直拖着”,某综合园区党委书记告诉记者。此前,由于农村清洁能源改造,上级“一刀切”不得不将当地农民换成太阳能取暖。“这里的照明条件不好。如果改用太阳能,人民晚上就得挨冻,我得对人民负责。”这位基层干部说的话,反映了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是因为政策脱离实际,不能落实。“生在淮南的是橘子,生在淮北的是橘子。”有些政策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他们盲目指挥,把一个地区的做法照搬到另一个地区,把城市的做法照搬到农村。基层干部不是不愿意做,而是政策不符合实际。还有上级笼统抽象的要求,没有具体政策没有指导,基层不知道怎么办。

有些事情不做是因为部门推诿扯皮。有的是工作来回推拉,“踢皮球”,三不管。比如某学校反映,学校门口修了路,路修好了,绿化好了,但是围挡长时间不拆,严重影响师生安全。据调查,围挡设置在街道,但绿化归园林部门管理,道路施工归交通部门。街道称不清楚绿化和道路施工何时结束,围挡一直无人看管。有些人态度很好,却只是官僚主义地“再学习”“别着急”。某工业园区干部告诉记者,在工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明明书记办公会已经通过了某件事,但有的部门却以没有会议纪要为由拖延。

干事创业氛围不浓,也是一些干部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的一个原因。有的是会议、文件、报告,忙得应付不了检查,工作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军官;有的单位创业氛围差,但是愿意工作又能工作的都被挤出去了。某单位主要领导告诉记者,“幼儿会告诫在工作岗位上比较活跃的新来的孩子不要太投入,说如果这么投入,大家都会参与进来”;还有的单位,考核机制不健全,选人用人导向有问题,哭多吃奶,被拍戏青睐,市场跑路等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想做又能做:“提大衣就得提领子。”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进入了“舟中徘徊更急,人在山中更陡”的阶段。特别是要激发干部更难更险、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做前人没做过的事的精神。

选人用人用实际成绩说话,让创业的人有“先机”。选对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在调研中,这句话被事实反复印证,被很多干部反复提及。在江苏扬州,提拔了一批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做出成绩的同志。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干部的——276次实地调研,6100多次谈心…扬州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记功,及时重用了一批在经济发展、安全稳定等重大斗争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同样,在高邮等地,从一线走出去的年轻干部也越来越多。当地有关同志表示,“市委要通过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绩效评价,突出那些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做好事的人,树立起一个实践绩效的风向标。”

问责的板子要高高举起,更准确地落下,让懒政的人真正吃点苦头。动员一千次不如问责一次,精准问责才能震慑和警醒。调查发现,问责对不作为的警示作用明显。“主要责任人问责后,整治效果就达到了,岸也就清了。”谈及“三无”船舶排查整治,连云港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船舶侧翻事故和非法载客暴露出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等问题,准确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抓住责任关键,有效遏制了“三无”船舶泛滥现象。

绩效考评打破轮流坐庄的“大锅饭”,让表现突出的同志尝到“甜头”。每个干部都渴望被肯定。评价首先是树立“风向标”,传播“正能量”。应该明确界定,让“谁优谁劣”一目了然,让真正优秀的干部被评价为优秀,让其他干部真正服气。同时,性能不能被所有标准共享。要使之成为奋进的“催化剂”和干事创业的“助推器”,让做得好的人得到表彰和受益,做得不好的人得到面子和票子,真正激发干部创先争优的动力。

鼓励保护和创新,让敢为人先的干部有“能量”。做生意总是有风险的,你不能指望每一份工作都不失败就能成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一再强调,要对敢于担当的干部负责,对敢于担当的干部负责。对于哪些错误可以容忍,哪些错误不能容忍,有干部提到,首先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容错。一个是,一个是,要讲什么是问题。领导要负起自己的责任,让干部安心。有的干部还提到,要坚决纠错不犯错误,容错不是纵向错误。重点是总结经验教训,尽快改正错误,防止小错变成大错,错误变成常态,给事业造成损失。不少干部还提到,要加强对被问责处理干部的关心爱护,把容错纠错的理念向前向后延伸,覆盖审查调查、回访教育、组织鼓励的全过程,让官员更多感受到制度的保护和组织的温暖。

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不仅呼唤更多“今日执缨在手”的壮举,更期待“豪情展望未来”的战斗精神。让我们勇挑重担,艰苦奋斗,携手共进,团结奋斗,在新征程、新时代凝聚奋进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题为《各方面“藏事”干部》)

责任编辑:蒋晨锐图片编辑:乐浴峰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躲事儿”干部面面观_打虎记》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6244.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