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马上评︱谁来回答何赛飞提出的问题?

马上评︱谁来回答何赛飞提出的问题?

最近,在一场中国传统戏曲比赛中,主持人谈到了一位表演精彩的年轻演员面临的尴尬生活状况。台下的蔡飞鹤评委纷纷发表感想,批评一些院团不关心本剧发展和青年演员成长的现象。很快,此事就冲上了热搜,也引出了“国剧衰落”根源的现实问题。

蔡飞鹤的发言向公众澄清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误区:传统戏曲的困境与“缺钱”无关。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就明确提出“完善戏曲表演团体体制机制和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无论是财政投入还是艺术基金支持,国家对传统戏曲的支持一点都不弱。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一些优秀的青年戏曲演员得不到关心和帮助,为什么传统戏曲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蔡飞鹤的意思是,很多戏班子只关心如何创作出一部有希望竞争奖项的戏,因为一旦获奖,就可以申请国家资金,获得国家拨款。获得资金支持后,学院自然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奖项的争夺上。

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结果是,很多大型新剧在比赛结束后就束之高阁,不仅浪费了国家的巨额资金,而且与普通观众,尤其是戏曲爱好者的距离也很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年轻演员的成长和培养得不到重视了——这和一部剧能不能获奖没有关系。

说到这里,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就很清楚了——传统戏曲一定要好看才能有更多的观众;观众多了,就会需要更多优秀的演员;有了市场需求,演员的生活和待遇自然会有保障。归根结底还是要让优秀的传统戏曲作品进入市场,与观众建立密切的联系。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蔡飞鹤的呐喊——给予艺人“保护”和“基本生存”?显然,重点不应该是小演员们是否“编”了,而是是否给了他们充分的发挥空和施展的舞台。否则,即使有了准备和保障,也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这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有什么好处?蔡飞鹤自己也说,她只拍电视剧是因为“组里没戏”。可见,对年轻演员最好的“保护”就是多给他们出镜的机会,多和观众见面。

诚然,在当前语境下,传统戏曲与影视、综艺等大众文化相比,正在“衰落”。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戏曲就有“惨淡的未来”——传统戏曲好看不好看,选择权要交给广大观众。蔡飞鹤的发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足以说明现在关心和热爱戏曲的人还真不少,但正如她所说的“你花那么多钱买一部戏,得奖后就放在仓库里,老百姓看不到。这出戏怎么样?钱在哪里?你去哪儿了?”

既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什么传统戏曲就不能被普通人“看到”呢?这样的发展模式真的有利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吗?蔡飞何已经把问题提出来了,大家都在期待答案。

责任编辑:李鹏图片编辑:李晶昀校对:刘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马上评︱谁来回答何赛飞提出的问题?》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617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