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中国政治学的“牛鼻子”何在?复旦大学四位教授这样解析

中国政治学的“牛鼻子”何在?复旦大学四位教授这样解析

[编者按]

2023年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庆祝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自1954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在校庆前夕提出这一思想以来,在校庆期间举行科学报告已成为复旦大学的重要学术传统之一。

延续学术传统,百年弦歌不绝。从5月9日起,50多位来自文、社科、工、医各学科的复旦名师将陆续进行学术讲座。

在“2023香会庆典系列学术报告”第七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苏长河,政治学系主任、教授郭定平,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陈,李瑞昌共同作了题为“世界知识图谱的变迁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使命”的讲座。

目前,中国政治学的“牛鼻子”在于构建独立的知识体系。

在一个大变革的世纪里,世界的知识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与世界、中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紧密相连,政治学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苏长河教授。本文图片均由复旦大学提供。

苏长河认为,当前中国的政治学需要做到“四个服务”,为党的执政服务,为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大国外交服务。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当前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的“牛鼻子”在于构建独立的知识体系,能够主动解释中国,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解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全面理解和总结当代中国的政治原则,进行一系列观念性、理论性、系统性的创造和实践。

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如何与世界联系起来?苏长河认为,中国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不仅是中国特有的,而且包含了许多政治学的普遍规律。这种中国特色,其实是中国学者在深入理解古今中外治国理政普遍原则的基础上,用中国特色话语表达出来的内容,本身就可以还原为世界,可以用来与世界对话。

他以中国现代化为例,说中国现代化道路提出的特征转换,其实是回答一个问题——好的现代化道路的总标准是什么?对于全世界来说,意味着庞大的人口正在走向现代化,以人为中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正在改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发展。

面对当前的国际舆论环境,“要讲好有学术理论和知识体系支撑的中国政治发展故事”,在国际经验交流互鉴中总结传播中国治理案例。

在政治学知识体系建设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郭定平教授

郭定平说,“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首先要有自主意识。”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传承和积累。政党研究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视野,也是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新的生长点之一。要把政党研究与治理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党研究渗透到国家治理、全球治理、区域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等不同研究领域。

要结合中国的发展经验,推进政治学的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为世界政治学知识谱系的突破和拓展做出中国贡献。

构建独立的政治学知识体系,要立足中国,提出真题。

陈教授

陈认为,国家与民主是政治学建构独立知识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的命题。他从国家理论中的国家治理和民主理论全过程中的人民民主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政治学独立知识体系的发展过程和方向。

国家理论的重建总是在进行中。陈说,“西方学者只是把国家作为一个变量来解释社会现象,我们的目的是重构关于国家的知识。”人民民主理论的全过程是基于中国自身实践的探索,其理论发展代表了构建中国独立的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意在立足中国实际,“找真问题,找事物发展规律。”

构建基于“物”的政府治理新理论

李瑞昌教授

李瑞昌指出,政府已经成为政治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构建自身政府的理论已经成为政治学等许多学科独立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直有句话叫‘有事找政府’。”“事务”已经成为新政府治理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他从大与小、公与私四个坐标锚定了“物”的类型,指出行政贯穿了“自治”和“统治”的概念,使个人、国家、社会和阶级更好地运转。

责任编辑:高文图片编辑:张同泽校对:丁晓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中国政治学的“牛鼻子”何在?复旦大学四位教授这样解析》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568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