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观察|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不高,浙江如何建现代种业强省?_能见度

观察|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不高,浙江如何建现代种业强省?_能见度

“虽然我们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在下降,但全社会的粮食总需求在增加。过去,我们的粮食供应总是处于紧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将持续下去。”在2023浙江种业博览会期间举行的2023浙江种业振兴发展大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说。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两田”之称。浙江省的基本情况是耕地资源少,分布分散,人口增长快。“特别是对于人多地少的浙江来说,粮食自给率不高,保障粮食安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来源。新中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从2000亿斤逐步攀升到1.3万亿斤以上,农作物品种升级6至8次,对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农业农村部此前的数据,良种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5%,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这一贡献率已大幅提高空。

在振兴种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浙江如何发展现代种业?“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现代种业大省和特色品种大省,这是浙江的产业地位和基础优势决定的。”蔡对说道。

蔡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本报记者何丽萍

种质资源丰富,有“国家名牌”等科研力量在管。

“浙江自身的气候条件,加上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使得浙江的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也拥有一批古老、珍稀、奇异的种质资源。”蔡介绍。

据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浙江省已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12万余份,畜禽遗传资源14万份,普查发现水产养殖品种(含新品种、新品系)300余个。其中,水稻资源8万种,居全国首位;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居世界首位;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13个,居全国第三。

这些种质资源是浙江农业新品种的“坚实基础”,也是重大创新技术和成果的“底气”。以浙江种业的“明星”,即“尤勇”系列杂交水稻为例,原宁波市农科院院长马蓉蓉等人此前突破了籼粳杂交稻难孕问题,解决了籼粳远缘杂交问题,育成了长势旺盛、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好的品种,实现了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

导报记者在展会现场还见到了两只“特殊身份”的湖羊。据现场介绍,此次展出的湖羊是1998年冷冻的湖羊胚胎于2018年复活繁殖后生产的第六代羔羊。

早在30年前,原农牧渔业部和浙江省农业厅就召集全国各地专家,在塔山、湖州等地开展湖羊育种,并保留了优良的种质资源。2018年,浙江省利用长期冷冻胚胎和精液复苏育种技术,移植保存20年的湖羊胚胎,获得8只活体羔羊。利用保存了30年的冷冻精液,繁殖了87只活羊,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老”和“最长代”的湖羊。

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白色羔羊品种,属于国家一级地方保护畜禽。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畜禽资源保护的七个绵羊品种之一,是江南唯一的优良地方绵羊品种。湖州是湖羊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养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展示湖羊。本报记者何丽萍

湖州市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来告诉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目前,湖州已建成1个国家级湖羊保护区、1个省级保种场、6个市级保种场、28个种羊场,构建了“1+6+N”育种推广体系,即1个保护区、6个保种场、N个种羊场,年供种能力8万只,占全省总量。

值得注意的是,李来说,除了保种工作外,湖州还在努力把湖羊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不仅要面对全国的养羊需求,还要特别面对长三角的肉类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扩大消费市场,最终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羊肉产品。”李来强调说。

除了丰富的种质资源,浙江种业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强大的科研实力。除浙江大学、浙江A&F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外,还有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茶叶研究所等一批从事育种科技研究的农业高校,以及省农科院、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省级科研机构,11个市级农科院和部分种子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种子科技研发体系。

蔡说,“这些机构应该说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科研和育种的实力都比较强。他们长期深耕种业,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育种技术和经验,培养了一批育种家。”

蔡还表示,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培育创新平台的科研机制,产学研合作不断密切。据悉,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西瓜、油菜、鲜食玉米、青梗蔬菜等育种、繁殖、推广集成创新平台。,整合种业组建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优势资源,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进口替代品种研发。启动西兰花、茶树、鸭等国家重要特色品种选育联合研究和科企合作。

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参展。本报记者何丽萍

以西兰花为例。虽然近年来我国西兰花产业发展迅速,但种子供应长期被日本、欧洲等地的种子公司垄断,种植户陷入“种贵”“不种”等尴尬境地。2018年,浙江率先成立国家青花菜品种重大研究联合课题组,整合国内外育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快品种创新步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据该报记者了解,在联合科研团队的努力下,西兰花育种和种子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已被突破,先后选育出台绿、浙青、梅清等一系列品种,大比例替代进口品种,并在浙江、云南、四川、河北等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国产品种的总市场份额从5%增加到目前的近30%。”蔡对说道。

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等短板亟待解决。

2022年初,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浙江省现代种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阐述了上述两个发展定位,即现代种业强省和特色品种强省。

所谓现代种业科技强,瞄准世界种业科技前沿,以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智慧种业,高水平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和品种创新,种业科研创新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强化人才,畅通种业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加强科研育种、企业管理等人才培养,促进种子人才集聚,努力打造长三角种子人才高地和集聚地;做强企业,加强高能种子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推动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省外海外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强化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强化市场监管,建设高水平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所谓“特色品种大省”,就是加强浙江特色种质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建设水稻、茶树、湖羊、长毛兔、蛋鸭、罗氏沼虾、甲鱼、滩涂贝类等特色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大省;加强优势特色品种打造,以粮油为主、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的水稻等54个特色品种,打造特色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在全省有规模、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新品种;推进特色种业建设,集聚各方资源要素,培育特色种子研究、新品种展示推广、种子生产经营、数字化赋能的种业。

就目前而言,蔡说,虽然近年来我省种子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不怕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就怕发现了问题不解决。”

事实上,它指出的许多问题也是我国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种质资源鉴定评估滞后、育种技术有待提高、品种同质化现象普遍、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种业基础设施薄弱、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等。

从种子企业来看,截至2020年,浙江省共有种子企业1170家,种子种苗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其中农作物种子企业95家,销售总额13.4亿元;畜禽种子企业173家,总销售额超过15亿元;水产种苗企业902家,年产值21.4亿元。这些公司包括宁波魏梦种业有限公司、宁波种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勿忘我农业种业有限公司

不过,蔡提醒,浙江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整体现象是小、散、弱。“经不起市场风浪的冲击,经不起大资本的冲击。”其中进一步提到,“在分散经营的情况下,大家很难推广自己的品种,抢占市场。”

浙江(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本报记者何丽萍

上述规划中描述的浙江现代种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全球种业市场快速增长。种子企业经过多轮重组兼并,头部集中效应显著,跨国种子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对我省种子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

《规划》还明确,“十四五”期间,全面提升全省企业核心竞争力。浙江省将继续推进种业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深化企业与企业合作,打造育繁推一体化、企企联动发展的现代种业企业。培育2-3家综合性种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特色骨干企业和20家以上区域性安全企业,种业年销售额达到8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孙扶校对:张艳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观察|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不高,浙江如何建现代种业强省?_能见度》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556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