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专家:成熟的MDT模式结合创新药,为攻克神经纤维瘤病带来希望

专家:成熟的MDT模式结合创新药,为攻克神经纤维瘤病带来希望

5月17日是世界神经纤维瘤病关爱日。这种罕见病有什么特点,诊疗上有什么新进展?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涉及许多系统,如神经。临床上有三种类型,包括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和神经鞘瘤(SN)。其中,NF1最为常见,常发生于儿童期。

公开数据显示,NF1新生儿全球发病率约为1/3000,中国估计发病率约为5/100万。由于罕见,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有限。

在世界神经纤维瘤病关爱日,小儿神经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毅教授在接受本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NF1是罕见病中的常见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谓显性遗传病,就是只要爸爸妈妈在一条染色体上有NF1基因的缺陷,就有可能致病,发病率在50%左右。

NF1的突变基因在受精卵阶段发生突变,不同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王毅说,有的孩子腋下会有雀斑,骨头上也会有生长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虹膜结节,疾病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开始出现症状的时候,会主要是奶咖斑。随着孩子病情的进展,该病还会出现惊厥、癫痫等症状,并发展为累及皮肤、骨骼、神经的多系统慢性综合征。

“一个孩子因为抽搐来到我们诊所。我们看到他的皮肤上有6个以上的奶咖啡斑,或者单个奶咖啡斑的直径在5毫米以上,这个时候我们第一时间考虑到了疾病。”王毅介绍。

部分NF1儿童还会出现行为认知问题,如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注意力缺陷、自闭症等。更严重的是,有些孩子的神经纤维瘤会恶变,而此时的患者大多是成年人。

在疾病的诊疗方面,王毅表示,MDT(多学科诊疗)通常是所有罕见病的诊疗模式之一,因为罕见病的特点是涉及器官较多,神经系统往往首当其冲,占70%以上。面对NF1,不是神经内科一个学科可以应对的,还需要很多学科参与,比如皮肤科、外科、骨科、眼科、遗传学、药学、护理、心理学等。,围绕此病涉及的器官,启动整体的评估、诊断、治疗、管理、干预和康复。

自2016年以来,复旦儿科医院为NF1建立了一个MDT团队,汇集了至少5-6个学科,加上护理,康复和相关的心理学科。多年来,神经纤维瘤病儿童的治疗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王毅还表示,过去神经纤维瘤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困境。手术治疗风险很大,大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后复发。临床常用的抑制性药物常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NF1作为一种罕见的难治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创新药物的出现,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NF1治疗药物之一是2020年FDA批准的Selumetinib(斯美替尼)。2023年5月,斯美替尼也获准在中国上市,开启了NF1患者治疗的新阶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

王毅表示,在创新药物介入之前,NF1治疗缺乏一个“刹车”机制。面对NF1患者,治疗团队主要以并发症的随访和治疗为主,为患者建立队列。复旦儿科医院、上海九院等医院都有不少病例。医院管理病人,评估他们的进展,并进行相关的治疗。例如,当患者出现骨骼畸形、脊柱侧凸、虹膜结节,或者神经纤维瘤越来越大时,可以使用MDT模型进行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如今在创新药物的作用下,可以大大抑制病情的进展,相当于一种“刹车”机制。在王毅看来,这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成熟的MDT团队和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为攻克NF1带来了巨大希望。随着更多相关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发布,我国NF1病的诊疗水平和研究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

王毅认为,一方面需要在药物上市后进行相关的申请和评估,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剂量、给药时间、依从性管理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科普,让更多的普通人乃至医务人员了解和认识神经纤维瘤病,促进早诊断、早干预。

此外,王毅还认为,应推进罕见病的立法工作,让罕见病的定义、用药、治疗和保障有更明确、更完善的标准,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医保和多层次保障,提高各种罕见病的药物可及性,惠及所有罕见病患者和家庭。

责任编辑:高文图片编辑:张同泽校对:栾梦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专家:成熟的MDT模式结合创新药,为攻克神经纤维瘤病带来希望》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5321.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