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老头乐”理当退场,但也要做好过渡保障
近期,多个部门出台了与“老人头乐”相关的监管政策。北京市交管局再次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非法电动三轮、四轮车辆不得上路行驶,不得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停放;上海、江苏和安徽也出台了限制性措施。从趋势来看,“乐老头”似乎离退出不远了。
如今,大部分在路上的“老人乐”都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几乎没有规则来限制。随意买,不需要牌照,也不需要驾照。“乐老头”想停哪儿就停哪儿,想闯红灯就闯红灯,几乎没有任何约束,“自由飞翔”。
正是因为“老人乐”狂野,所以交通事故多。公安交管部门2019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老年代步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多达83万起,其中死亡1.8万人,受伤18.6万人。2022年,“乐老头”已被控制的一线城市北京仍有131起非法电动三轮、四轮车交通事故,死亡138人。
因此,《老人乐》早已引起广泛关注。在微博中,有媒体发起投票,“你支持全面禁止老年人音乐吗?”有45万人投票,其中27万人投了“支持”票。
作者生活的城市充满了“老人乐”。每次开车最怕的就是“乐老头”,跑来跑去,让人捉摸不透。在密集的车流中,没有所谓的交通法规。如果和“乐老头”相撞,就很麻烦了;但是如果他们碰了车,他们很可能就开走了。
小区也是,“乐老头”到处乱停,占了不少车位。关键是不用交停车费。这也让很多车主觉得不公平。每年都有人集中到物业反映问题。
但即便如此,在“全面禁播老年音乐”的投票中,作者还是投了“地域情况,不适合一刀切”,这个选项也有13万票。“老人们的音乐”固然令人生厌,但它的名字本身已经说明了他们面对的是什么群体,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大部分“老人乐”都会写一句台词“接送孩子”的确,大部分“司机”其实都是老人。每次上学,学校门口的“老人都很开心”。“老人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民生需求。比如没有驾照的老人,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不买车的家庭,实际上每天接送孩子出行都要经历“老人乐”。
甚至有年轻朋友买了《老人乐》。原因很简单,住在郊区,地铁公交都不是很方便,只能指望便宜又不用买车的“老人乐”了。
所以,“老人幸福”的问题是存在的,但背后的民生需求也是真实的;毫无疑问,“老人乐”会逐渐退出,但也要保证过渡。
比如“老人头音乐”的禁区能否区分,在一些交通不便、人流量少的地区“老人头音乐”能否存在?再比如,《乐老头》能否提高合规要求,在法治的轨道上重新上路?这些可以从“老头乐”的生产规范入手,规范车牌和驾驶证,考虑给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留一些空的余地。
此外,还有一些更长远的措施,如规划建设更合理、更便捷的公共交通,推广更安全、更正规的微型电动汽车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填补“老人乐”的市场需求。总之,为了安全起见,“乐老头”还是退出吧。当然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责任编辑:李勤余图片编辑:沈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