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联合创始人赵宁去世,到底是咋回事?
智通财经APP消息,姚明生物发布公告称,胡正国辞任非执行董事,自年度股东大会结束时起生效,因此TA不再担任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委员;
文本摘要:
智通财经APP消息,姚明生物发布公告称,胡正国辞任非执行董事,自年度股东大会结束时起生效,因此TA不再担任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委员;药明生物联合创始人赵宁去世究竟是肿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智通财经APP消息,姚明生物(02269)发布公告称,胡正国辞任非执行董事,自年度股东大会结束时起生效,因此TA不再担任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委员;
赵宁自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并于同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及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成员;
Kenneth Walton Hitchner III被任命为审计委员会成员,自2021年6月16日起生效。
姚明生物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赵宁去世了。相关阅读:
CXO龙头药明康德再度减持,市值两年蒸发2500多亿,难以摆脱“业绩-热股遇冷”的窘境
4月17日晚间,药明康德(603259。全球领先的医药R&D和生产外包企业SH)宣布减持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预计减持不超过3%。
据钛媒体APP统计,近一年来,药明康德发布了近7次减持公告。据医药网报道,2019年7月2日至2021年9月30日,药明康德股东增持或减持34次,累计减持326.1亿元。对于持续减持,药明康德在公告中回应称,是股东出于资金需求的“正常行为”。
据了解,2022年,药明康德业绩非常亮眼,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面对大股东和高管的接连抛售,市场难免不满。宣布减持的第二天(4月18日),药明康德股价开盘下跌5%,收盘下跌5.61%,最新股价为80.888。
药明康德接连遭遇减持。
根据4月17日晚间公告,药明康德实际控制人控制股东及与实际控制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股东,拟根据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a股股份总数,即不超过8902.2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如果药明康德公告当日收盘价为85.62元/股,股东减持的话,减持市值最高将达到76亿元左右。
钛媒体APP了解到,距离上次减持公告还不到半年。去年11月25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股东,并与实际控制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拟减持不超过65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按照当日81.94元/股的股价计算,如果药明康德上述股东减持6500万股,套现金额约为53亿元。
去年6月10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股东,并与实际控制人签订一致行动协议。股东拟于7月4日至9月30日减持a股不超过3%,即不超过8868万股。如果顶格减持,套现金额在90亿元左右。减持计划披露后首个交易日,药明康德a股大幅低开,一度跌停,最终收跌9.56%。
但从最终的减持结果来看,药明康德上述股东并未减持,其减持了232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8%。交易均价9.502元/股,套现总额约22亿元。
钛媒体APP注意到,过去两年,得益于CXO产业的发展,药明康德股价飙升。粗略估算,其股价从2018年的21元/股发行价大幅上涨至2021年的188元/股(最高),股价涨幅近9倍。然而,药明康德掌权后,其控股机构和高管也随之掌权。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持有药明康德股票的机构有1730家,累计持股14.7亿股;截至2022年底,持有药明康德股票的机构有466家,累计持股12.47亿股。
此外,面对飙升的股价,药明康德高管开始不耐烦。公开资料显示,胡正国(副董事长)、(联席CEO)、、陈、(董秘)等高管均参与了此次减持计划。Wind数据显示,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药明康德高管减持50余次,累计套现1.17亿元。与此同时,在多次减持后,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戈和赵宁已悄然从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药明康德股东上海盈溢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甚至利用股价上涨之机,在未通知投资者的情况下,私自减持套现28.94亿元,堪称a股反面教材的典范。为此,上海英一被证监会罚款2亿元。
随着机构和高管相继出逃,药明康德市值不到两年蒸发超2500亿。
未来增长有隐忧,估值期还没过?
不难推测,股东和机构选择在公司高光时刻立即套现,也暴露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前景的担忧。那么,作为CXO的龙头老大,药明康德的“含金量”到底如何?
从业绩来看,药明康德无愧于“领头羊”的称号。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71.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13亿元,同比增长72.91%,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药明康德去年的“强劲”增长可能不可持续。药明康德在年报中表示,预计2023年营收将继续增长5%-7%,不到2022年实际增速的十分之一。其中,剔除具体商业项目,化工业务收入预计增长36%-38%,其TA业务板块收入预计增长20%-23%;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将继续迭代升级业务,收入预计下降20%以上。
据悉,辉瑞还预计2023年帕昔洛韦的全球销量将下降58%。浦银国际研究报告也显示,预计2022年无锡生物和药明康德将分别贡献新冠肺炎约20%和25%的订单收入,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趋于稳定,2023年这一比例将大幅降低。可以看出,随着新冠肺炎项目的逐步退出,药明康德的营业收入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换句话说,虽然药明康德短期内业绩亮眼,但CXO轨道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仍存隐忧。此外,市场上有很多声音认为,药明康德股价之所以持续走低,也是因为其过去估值过高,但如此高的估值与其实力并不匹配,市场必然会经历一段估值厮杀期。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药明康德到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仅为2.9%,营收规模在前五之外。排名第一的cro公司的“LH”市场份额高达20%。2022年“LH”营业收入为1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17亿元,是药明康德的2.5倍,但其市值仅为2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88亿元(截至4月18日)。
另一方面,药明康德在2021年8月股价见顶时曾一度突破7000亿元。目前a股经过一轮调整,总市值仍有2300多亿,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股东和机构纷纷减持,在高点套现。(本文为第一钛媒体APP,作者|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