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中亚共商共建共享成果丰硕_舆论场

经济日报:中国—中亚共商共建共享成果丰硕_舆论场

5月16日,游客在Xi安北街与中国-中亚峰会主题装置合影。古都安灯火通明,重现唐风古韵,游人如织,共襄盛举。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Xi市举行。新华社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Xi市举行。此次峰会是中国今年首次在家门口举行的重大外交活动,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普遍认为,中国-中亚峰会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基于本国国情和地区发展需要,顺应时代和国际形势发展做出的自主选择。峰会将总结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历程和成就,规划双边关系未来,推动中国与中亚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国际关系的新范式

驼铃响,丝路延绵。中国与中亚山水相连,永远是不可分割的邻居。地理的自然延伸使中国与中亚的命运紧密相连。31年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双方关系开启了新的航程。31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始终坚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原则。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不断升级,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特别是近10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五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双方携手构建内涵丰富、成果丰硕、友谊长存的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性合作成果,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当前,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动荡和变革时期。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理念高度契合,命运紧密相连。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对双方和本地区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和中亚国家一贯尊重彼此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坚决反对外部干涉内政。中亚国家高度认同中国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重大主张和合作倡议。

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形势,中国和中亚国家依托上海合作组织、亚信等双边和多边平台,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不断建立健全安全合作机制,深入开展执法安全合作,铲除“三股势力”滋生土壤,打击非法贩运毒品、武器弹药和爆炸物,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保障国际信息安全,打击非法移民、人口贩运和爆炸物。

面对猖獗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猖獗,中国和中亚五国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欺凌,维护各方合法权利和战略利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10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在中亚取得了扎实厚重的合作成果,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副教授邵·阿齐姆·沙阿·扎马诺夫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乌兹别克斯坦具有战略意义,乌兹别克斯坦大力参与“一带一路”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有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出口发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是中亚五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2022年,双方贸易额超过7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创历史新高。中国从中亚国家进口的农产品、能源产品和矿产品均同比增长50%以上,对中亚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2%,中国与中亚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同比增长95%,近300家中国和亚洲企业入驻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哈萨克斯坦的骆驼奶、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塔吉克斯坦的干果、土库曼斯坦的棉花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樱桃…越来越多具有中亚特色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截至2022年底,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近150亿美元,在油气开采、加工制造、互联互通、数字技术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项目。

在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100 MW风电、江淮汽车生产线、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等大型战略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助力;在吉尔吉斯斯坦,中吉合作的达特卡-克明输变电工程结束了当地电力资源分布不均、输送不畅的历史,中吉乌鲁木齐公路顺利通车,成为一条畅通无阻的国际交通穿山大动脉;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亚最长的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改变了数千万人的出行方式。当地人称赞:“中国建设者用900天的战斗,实现了900秒火车翻山越岭的奇迹。”

一列列贯穿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一条条点连成线的铁路、公路、隧道,助力了中亚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互联互通,也有力促进了亚欧产业链供应链通道的畅通,给中亚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人文交流共同促进友谊。

在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有一条以中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街道——冼星海大街。不远处,是一条以哈萨克音乐家巴哈德·让·拜卡达莫夫命名的街道。2019年,中哈首部合拍电影《音乐人》上映,讲述了两个身处困境的音乐人的友谊故事,获得好评。

中国和中亚同属亚洲文明。近年来,双方通过加强交流互鉴,促进了相互了解和相亲,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从互派留学生到联合考古,从互译图书到合拍电影…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影视、教育、媒体、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加深了延续千年的友谊。

2004年以来,中亚国家陆续开办了13所孔子学院,24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当地人中很受欢迎,往往一座难求。从学龄儿童到老年人,从商业精英到新锐政治家,认识和了解中文已经成为中亚国家的一种新时尚。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拉希德·尤苏波夫说:“加强对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将有助于人民之间的联系。”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项目,鲁班工坊已成为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技术岗位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连接民心的重要载体。2021年,中国提出在未来3年内帮助5个国家建设5个鲁班工坊,帮助中亚国家培养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2022年11月,中亚首届鲁班研习班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开班,进一步丰富了中塔教育合作的内涵,为当地青年提升学术水平和技术技能搭建了新平台。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校长库德拉特·达夫拉特·佐达说:“鲁班工坊已经成为塔中两国相互尊重、有效合作的典范,从中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友谊。”

责任编辑:张珺图片编辑:张同泽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经济日报:中国—中亚共商共建共享成果丰硕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518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