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工人日报社评:不能让网络直播成违法犯罪的隐蔽通道_舆论场

工人日报社评:不能让网络直播成违法犯罪的隐蔽通道_舆论场

根据报纸的报道。com 5月15日消息,近日,上海公安机关破获“全国首例网络直播洗钱犯罪案”,涉案金额近亿元。警方发现,一起集资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利用巨额资金在某网络直播平台充值打赏,然后其个人账户会收到网络主播的巨款,从而为集资诈骗团伙挖掘出一条新的洗钱犯罪通道,将赃款清洗转移。

传统的洗钱方式多为通过“地下钱庄”进行外汇交易,开店将非法所得混入合法所得,利用对外贸易与境外团伙进行虚假交易,实现资金转移。现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直播进行洗钱是一种新的方式,值得警惕。

从法律角度讲,通过各种手段将违法犯罪手段获得的资金“合法化”的过程涉嫌洗钱。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接实施洗钱的人,提供账户、通过转账帮助转移资金的人也涉嫌洗钱。明知资金及其收益是违法犯罪所得,仍然帮助掩饰、隐瞒或者转移等。,他们涉嫌掩饰、隐瞒犯罪事实。

网络直播被视为“洗钱池”,主要是因为其隐蔽性和便捷性。犯罪痕迹难以追查,尤其是充值、打赏、刷礼物的方式,零碎而海量,相当混乱,可以“日清”,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洗钱周期。同样,通过充值游戏币、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实现非法资金回流。第二,巨大的利益诱惑。据介绍,由于打赏金额巨大,网络主播在平台上的排名飙升,因此可以赚取平台打赏。因此,一些主播主动联系犯罪嫌疑人参与洗钱,甚至在直播间公开邀约洗钱。此外,犯罪分子利用空子法规。近年来,有关方面加强了对网络直播的监管,但大多倾向于规范直播内容和主播服装,但对观众刷礼物的数量、频率和方式仍关注不够。

从犯罪嫌疑人与网络直播平台主播相互勾结,到个别主播公开号召邀请他人洗钱,网络直播被一些不法分子视为实施违法犯罪的隐蔽渠道,令人担忧和警醒。如果不严格监管,会使传统犯罪向互联网延伸更长的时间。

网络直播作为违法行为的载体,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小到零散案件,如某网络直播辱骂他人案被查处,某主播利用网络直播寻衅滋事被抓,某“大师”通过网络直播推荐股票诈骗上亿元;通过网络直播主播特定群体进而实施电信诈骗、非法吸储、网络赌博、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传播淫秽物品等有组织、大规模的刑事案件。

目前很多人刷手机都会看网络直播。当网络直播被用于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其危害不可低估。以电信诈骗案件、侮辱他人案件等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案件为例。网络直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以及主播强大的话语权,使得信息的单向传播更具影响力,容易混淆大众,使得网络暴力和“社交死亡”频发。如果我们坐视网络直播一次次被不法分子染指,无疑会侵蚀网络安全、经济秩序、社会安宁的基石。

近年来,得益于对虚拟货币交易投机、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活动的持续打击,线上线下洗钱违法活动的存在越来越小。同时,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直播行为规范,如将网络主播列为新职业并出台技能标准,对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做出31条具体要求。各种措施都是为了规范网络空之间的秩序,堵住隐藏在其中的不法活动的可能。

网络直播被视为实施洗钱犯罪的工具,暗示着一些传统的违法犯罪行为正在利用互联网“改头换面”、“换马甲”,这对打击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平台要建立和完善数据异常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异常资金和流向,重点筛查和应对;有关方面应加快制定洗钱、涉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现和识别机制。

网络直播越是成为时代宠儿,越是要警惕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性。期待各方充分认识到传统犯罪网络化的新趋势、新难点,决不让网络直播成为违法行为的隐蔽通道,切实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国家财产,维护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责任编辑:张珺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工人日报社评:不能让网络直播成违法犯罪的隐蔽通道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5176.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