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中青报刊文:正视“带娃上班”背后的社会需求_舆论场

中青报刊文:正视“带娃上班”背后的社会需求_舆论场

“一边上班一边照看孩子,别耽误了!”据海报新闻报道,近日,浙江杭州葛女士晒出自己带宝宝上班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据葛女士介绍,同事遇到特殊情况,也会偶尔带宝宝上班。只要不影响他们工作,公司是允许的,也很人性化。对此,不少网友感叹,这真是令人羡慕的“神仙公司”。

让宝宝上班,确实可以解决很多职场人士无处安放的育儿焦虑。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无人照看、无处托付是必然的,年轻父母也容易陷入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境地。公司弹性管理,让宝宝上班,体现了温馨人性化的背景,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员工的燃眉之急。但也要看到,这毕竟是一种“不正常”的暖心之举,也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比如把孩子放在工位旁边,只能偶尔做,不能长时间做。尤其是0到3岁的婴幼儿,有时会不受控制地发出噪音,必然会牵扯到大人的精力,干扰其他同事的工作。而且每个人的工作场所和性质都不一样,所以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要时不时的出外勤,户外工作,加班赶报告,显然是不现实的。

由此可见,公司对“带娃上班”的友好和包容,只能解决部分专业人士的暂时需求,更根本的解决之道是着力增加普惠性的托儿服务。

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统计,我国0 ~ 3岁婴幼儿约4200万人,其中1/3的婴幼儿对托育服务需求强烈,但实际托育率仅为5.5%左右,供需缺口较大。巨大的差距背后,是双收入家庭非常现实的“带娃难”问题。

目前照顾孩子的方式大多是寻求家庭帮助,代代抚养,或者送到市场化的托养机构。但是,照顾宝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体力和精力上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老人身体不好,难免力不从心。而且,据笔者观察,大城市由于住房空有限,只能让一个老人帮忙带娃的情况并不少见,老人要两地分居,孩子的父亲要长期睡在沙发上。

另一方面,找到合适的托育机构也不容易:有的离家或上班太远,早晚接都是问题;有的私立托儿服务一次收费五六千元,让普通上班族的家长感到“钱包紧”;由于托育市场发展不成熟,托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家长在送的时候会比较担心。

要缓解有孩子的年轻人的焦虑,不妨从这些现实痛点入手,提供更实惠的普惠性护理服务。2021年发布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将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到2025年,每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名额由1.8个增加到4.5个。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减免税费、提供专项补贴、融资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激发市场热情,增加供给。在托育机构的选址上,可以着眼于专业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半径,基于社区和单位的布局,减少人们来回奔波的时间成本。对此,一些地方创新推广了“公建民营”的托幼服务模式,由社区提供场地,专业托幼机构负责师资和运营,值得研究推广。

对于自建托儿所、幼儿园,提供“妈妈岗”、“爸爸岗”等生育友好措施,可以通过税收减免、人才扶持等方式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进一步提高行业标准,加强系统化的人才建设,才能保证服务质量,让职场父母更加安心和放心。

责任编辑:陈建慧图片编辑:沈轲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中青报刊文:正视“带娃上班”背后的社会需求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5168.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