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首届中国-中亚峰会5月18日开幕,双多边经济合作备受关注_大国外交
“中国-中亚机制虽然起步较晚,但注重务实,尊重各国诉求,深受中亚国家支持和欢迎。”5月16日,中国-中亚峰会进入倒计时。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于君在当天峰会东道主Xi安举行的首次吹风会上表示,“下一阶段,我们愿与中亚国家共同努力,不断把中国-中亚机制做大做强。”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Xi市举行。中国习近平主席将主办这次峰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应邀与会。
这将是今年中国主办的第一次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首次举行的六国元首面对面峰会,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通过市场实现民生。
据于君介绍,本次峰会的主要内容是:一是习近平主席将在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二是将有近20场双边和多边活动;第三,各国领导人将就机制建设、各项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政治文件。通过这次峰会,中国与中亚关系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国与中亚五国将进一步建立合作共识。
这次峰会可能开启中国与中亚合作的新领域。“中亚本身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它是欧亚大陆的腹地,是中国通过陆路到达欧洲市场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中亚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核心区域。”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卢刚16日对本报(www.thepaper.cn)表示,过去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更多是基于能源和反恐方面的合作,并没有主动设计经济和战略合作的方案。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种类丰富。中亚国家向中国出口原材料,包括石油、天然气、黄金和铝,而中国供应高附加值商品,包括机械、设备、电气工程和工业配件。然而,长期以来,双方在相互贸易中存在明显的不对称,中亚国家在中国外贸出口中的份额仅为1.1%。对此,陆刚认为,“中亚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经济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整个中亚实施制度规划将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
于君16日对中外媒体表示,在此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将就机制建设、各项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就深化中国-中亚战略互信和重点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六国元首还将共同签署或见证签署多项重要政治文件,涉及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发地,也是“一带一路”早期收获集中的主要地区之一。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有分析认为,讨论如何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共建也将是峰会的重点之一。
“中亚本身远离国际市场。除了能源,中亚国家的产品很难进入西方国际市场。西方对中亚的发展也相对谨慎。他们认为中亚是一个政治集体。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所以中亚可以在中国有无限的发展机会。”陆刚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一带一路’可以通过消费市场实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生和经济沟通。”
致力于和平与发展
峰会前,中亚国家的媒体也在讨论中国-中亚关系的升温。“经济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合作,可能成为中国与中亚关系的转折点。”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时报》本月的一篇社论指出,“它有望给该地区带来积极和实际的结果。”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分析家塞斯塔科夫13日被吉媒体《斯坦雷达报》引述称,在过去30年里,中国已成为中亚地区主要的贸易和经济伙伴之一,通过实施“一带一路”项目,中国为这一地区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领导人不断强调致力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官方路线,这对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这一立场也对上合组织的理念产生了积极影响,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合作促和平是该组织框架内全面伙伴关系和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亚国家一直在追求多元化和平衡的外交,追求独立,越来越倾向于整体布局外交。除中国外,他们还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C5+1机制。
在16日的吹风会上,来自中亚国家的记者也非常关注中国-中亚机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提出的中亚相关机制之间的差异。对此,于君强调,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无意与其他机制竞争。
“通过这次峰会,中国和中亚五国将进一步巩固合作共识,以更加团结的态度、更加高效的合作和更加务实的合作,携手进入中国-中亚关系的新时代,为各自的发展和振兴增添强大助力,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注入强大正能量。”于君说。
责任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