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发布2023年Q1财报:净利润增48%,到底是咋回事?
2月22日,百度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全年未经审计财报,全年营收1236.75亿元,同比下滑1%;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增长10%。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20
文本摘要:
2月22日,百度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全年未经审计财报,全年营收1236.75亿元,同比下滑1%;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增长10%。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2023年,百度核心营收恢复加速增长的道路已经明确,将在中国抓住中国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从李彦宏的表态中可以看出,百度对2023年更有信心,而新的机会无疑是将在3月推出量产AI产品,这也被称为第一个中国中国版的ChatGPT。2023年,百度的网络营销收入将继续受到冲击,但非网络营销收入无疑将有更多看点。此外,百度董事会已授权总价值50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该计划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百度发布2023年Q1财报:净利润增48%究竟是肿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吴晨光/文和摄
2月22日,百度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全年未经审计财报,全年营收1236.75亿元,同比下滑1%;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6.8亿元,同比增长10%。第四季度营收330.77亿元,同比持平;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53.71亿元,同比增长32%。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2023年,百度核心营收恢复加速增长的道路已经明确,将在中国抓住中国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凭借其在AI领域的长期投资,百度将抓住即将到来的AI拐点,为整个业务组合开辟新的机遇。
从李彦宏的表态中可以看出,百度对2023年更有信心,而新的机会无疑是将在3月推出量产AI产品,这也被称为第一个中国中国版的ChatGPT。在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李彦宏指出,百度已经计划将搜索引擎、智能云、智能驾驶、小度等主流业务与文心进行整合。
2023年,百度的网络营销收入将继续受到冲击,但非网络营销收入无疑将有更多看点。至于文心功能的性能,能否提升百度的性能,要等发布后才能知道。但鉴于R&D门槛高,“新手”身份,能否快速普及甚至商业化还需要市场检验。
非网络营销收入占比上升
2022年,百度核心营收95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网络营销收入695亿元,同比下降6%,占全年总收入的56.2%;非网络营销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年总收入的21%。
2022年第四季度,百度核心营收257亿元,同比下降1%;其中,网络营销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6%,占当季总收入的54.7%。非网络营销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1%,占当季总收入的23%。来自爱奇艺的收入为76亿元,同比增长3%。
总体来看,2022年,搜索引擎广告的网络营销收入有所波动,占四个季度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3%、57.7%、57.5%和56.2%。以智能云及其TAAI业务为代表,非线上营销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占四个季度总收入的20.07%、20.6%、20%和23%。
同时,财报显示,2022年下半年,得益于持续的降本增效和精简运营,百度核心营业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同比增长14%;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宏观经济的第四季度,百度的营业利润和营业利润率也同比增长。
此外,百度董事会已授权总价值50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该计划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天辰光源表示,这份财报明确显示,2022年经济下行让百度压力很大,但降本增效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广告收入的瓶颈与大环境有关。至于AI,百度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尤其是C端AI产品的实现迎来了新的机遇。过去几个月,百度股价由跌渐涨,也说明市场对百度AI布局的信心很高。
芯片七普科技总编辑罗国钊指出,搜索广告是基于数据的收入来源,国内市场被视频等内容分流是必然的,这与国内用户的兴趣快速转移有一定关系,用户相对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使用模式。但百度营收的下降和净利润的增长,可以看做是其优势更加巩固的表现,投入更少,产出更多,但这不会是常态。挖到AI的真金白银之后,飞上天空也不是不可能。
文心能带来什么改变?
目前,百度の最大的看点无疑是3月份即将推出的文心伊彦。百度已计划将搜索引擎、智能云、智能驾驶、小迪等主流服务与文新伊彦整合。
李彦宏指出,AI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被改变。中国中国AI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需求增长,其商业价值将是前所未有的指数级增长。只有创新才能驱动增长,应该用技术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简单。
按照计划,文将率先被应用到百度搜索中,重塑信息的生成和呈现方式。除了提供更好的搜索和答案,还将提供全新的交互和聊天体验,以及独特的生成内容,将有机会形成新的流量入口。
文心也将通过百度AI云对外提供服务。在李彦宏看来,在选择云厂商之前,更应该关注计算能力、存储等基础云服务。未来会更加关注框架好不好,模型好不好,模型、框架、芯片、应用是否协调。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云计算市场的游戏规则。
自动驾驶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の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2022年第四季度,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订单量达到56.1万,同比增长162%。截至2023年1月底,萝卜跑累计订单量突破200万。
未来,文易欣燕背后的大比例模型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将加深对复杂城市路况下车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文心的智能语音能力将搭载到Apollo智能客舱系列产品上,为领先一代的智能汽车带来人车语音交互体验。
小迪还将融合文心的话,打造面向智能设备场景的人工智能模型“小迪纪灵”,升级多轮对话能力,让小迪成为更全能的智能助手。
此外,百度还将开放文心词大模型,支持更多企业构建自己的の模型和应用。
目前,百度的移动生态系统仍然是运营利润和现金流的重要来源。所以,即使非网络营销收入占比增加,百度也不可能放弃网络广告营销业务。一句话文心的出现可能会带来改变。
罗国钊表示,百度搜索一直以盈利路径为主,竞价排名带来的副作用也会影响百度的声誉。而AI可以有机结合有效内容,这将提升百度的口碑,带来更多的营收机会。传统的文本搜索,甚至静态的内容搜索,结合AI产生新的内容,是百度独一无二的机会。百度一定会在优势领域和契合场景更快更全面的部署AI及其可行应用。这是文心说的。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知名互联网学者刘兴亮认为,单纯看广告,文心的话肯定会对搜索引擎产生影响,因为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不允许或者不能大量投放广告的,但是会提高用户的体验。预计未来百度网络营销收入占比将下降,而非网络营销收入占比将继续上升。
“谷歌的广告收入约占80%,ChatGPTの的出现让谷歌拉响了红色警报。百度对广告收入的依赖没有那么重,文心的话可能也会促进AI的收入,这对百度来说是好事。”刘兴亮说。
门槛高,注定任重道远。
虽然硅谷公司对ChatGPT热情很高,但实际上很少有自己能做到的,只能选择付费。
原因有三:技术、资金、时间。据悉,模型是生成式AI的灵魂。参数越大,模型越复杂,预测越准确。目前业界主流的AI生成工具和大型模型都是千亿、万亿级的参数,无论是训练还是运行模型都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这将带来巨大的资金消耗。
有研究估计,要训练1750亿个参数化语言模型GPT-3,需要数万个CPU/GPU 24 24小时输入数据,所需能耗相当于往返地球和月球开车,一次运算就要花费450万美元。
这么高的研发门槛,主流的大模型只有头部科技公司或者少数研究机构才能掌握。但是,一个大模型,你不可能做出一个一秒钟就能智能回答的のChatGPT。其数据质量、广泛的应用场景、持续的资金投入,缺一不可,更不用说开发AI产品的边际成本和尚未解决的全栈集成能力。
再看百度,财报显示,2022年,百度核心R&D费用达214.16亿元,占百度核心收入的22.4%。
技术栈过去基本上分为三层:芯片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现在可以分为四层: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百度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全栈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
有观点认为,百度的大规模AI生产已经形成,AI深度学习从技术、生态、产业等多个维度逐渐成熟。所以ChatGPT可以实现,百度也可以。
“短时间内,文心说舆论更热,期待更高。但毕竟相关AI产品的整合可能没那么快,心理构建还是ChatGPT这样的文字对话模式。”罗国钊告诉天辰光源,“个人感觉文心的产品目前会局限在垂直封闭的领域,也就是依赖搜索结果,专注文字的领域。”例如,它使小规模(声音等。)知识库更加自然和丰富,甚至还有一些问答领域,比如政策法规咨询和工作指导。自动驾驶方面,第一关恐怕是出行建议,动车还很远。这一切的前提是数据质量被智能搜索。如果还有什么病,去哪儿看看现在的水平,那么用户的信任很快就会耗尽。”
刘兴亮认为,目前,文新和百度搜索引擎将是互补的。从ChatGPTの落地的应用可以看出,虽然最大的落地场景在搜索引擎,但也只能用,远不可信。
“问ChatGPT中国太行山是中国的哪个省,答案是中国,中国,河北省。作为山西人,我肯定要抗议。”刘兴亮说。“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如询问天气,ChatGPT拒绝回答。”另外,很多时候我们用观点来回答一些问题并不需要唯一的答案,可能正反两方面都有。ChatGPT往往只给出一个答案。这个时候,如果你想查询更全面的信息,你就不得不依靠搜索引擎。”
从这个角度来说,ChatGPT还有待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新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刘兴亮指出,目前ChatGPT基本上是英文语料库,用户用英文提问时,得到的准确率较高,而中文语料库占比很小,所以回答的准确率相对较低。在这方面,百度有优势。
展望2023年,文新能否提升百度的业绩?在张毅看来,毕竟是新产品,从接入到转化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市场检验。
或许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ChatGPT还是文新伊彦,未来是否要大规模应用甚至商业化,都会受到各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百度发布2023年Q1财报:净利润增长48%。
十年等“风”!百度能成为AI时代的王者吗?
产品|不同视角金融
作者|鬼神之前的鬼
5月4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百度骄傲”颁奖典礼上致辞。在这条消息中,李彦宏恢复了百度のAI.之路也正是在这个信息中,外界感受到了李彦宏的自信和百度的骄傲。
百度All in AI等“风”十年。
10年前,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让无人驾驶有朝一日成为可能,并开始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十年的投资。如今,萝卜快递订单量已远超200万单,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商。
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路径分为三条: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跑”和汽车机器人汽车。
虽然宏观分析认为自动驾驶还是有光明前景的——汽车电动化后,必然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让自动驾驶成了一个烫手山芋。但经过长时间的R&D和测试,成本高了,烧钱之后,资本的耐心明显消磨了很多,资本回归理性。自动驾驶需要造血,商业化迫在眉睫。
自动驾驶要实现规模商业化需要经过三个层次。1.L4自动驾驶商业化受政策法规限制;2.从自动驾驶生态来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和合作伙伴(尤其是主机厂)找准定位;3.在没有大规模运营路线的情况下,自动驾驶的用户体验可能并不好。
百度的转型故事讲了十年,二级市场并不买账。从百度营收来看,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AI业务在百度总营收中占比不到30%。在接下来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竞争中,百度将面临华为、特斯拉、韦小立对竞争对手的冲击,留给百度突破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时间不多。
八年前,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一项核心的通用技术和基础技术。两会上李彦宏发言,名为“中国中国大脑计划”,建议从国家层面开发建设全球最大的の人工智能平台;六年前,百度新使命发布,用技术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简单,正式吹响了百度向人工智能公司转型的号角。
四年前,百度率先推出大语言模型文新1.0;两年前,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判别人工智能转向生成人工智能,AIGC成为重点方向;今年3月16日,百度推出文心,赋能万千行业。
PC时代,百度在搜索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然而,在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的过渡中,百度落在了后面,错过了很多风口和赛道,从曾经的のBAT团队中掉队。全在AIの百度,商业化难度大,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让资本市场看起来“没落”的百度,很难被资本市场认可。
十年等风来。ChatGPT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取得突破,引发了大规模的模型混战。就在ChatGPT发布的时候,相关概念股大涨,百度自然享受到了红利。
今年3月16日,百度发布了关于基准ChatGPT の模型产品的演讲。李彦宏在演讲中自信地表示,“我们之所以能先于Google、Meta、Amazon等大公司,是因为我们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全球唯一的全栈布局,各个层面都是领先的。我们在联合优化的时候,大部分朋友还在躺在上个时代。”
3月16日,在百度文心伊彦发布会之前,关彝财经做了一个民调,1500人参与民调,其中83%の认为百度股票会跌。不难看出,二级市场悲观者不少。百度伊彦被称为中国版的ChatGPT。百度在过去的十年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文心伊彦生态圈。百度股价上涨。AI时代,百度终于等来了自己十年的“风口”。
截至关彝财经发稿时,百度美股股价为121.35美元,总市值为424.24亿美元,距离市值重回1000亿美元还有一段距离。在演讲中,李彦宏表示,文心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四次大の技术升级,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已经下降到原来の的十分之一,或者说推理性能提升了近10倍。
某种程度上,文心如何赋能千万个行业,最终取得成果,可以作为衡量文心商业价值的关键指标。效果越好,商业价值越高,反之亦然。在百度即将发布的《Q1 2023》财报中,将披露文心词的最新进展,值得特别关注。
AI重塑云计算,百度AI云能“翻身”吗?
在全球云市场,美国的科技公司占据了主要份额。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公有云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前四名分别是亚马逊AWS(34%)、微软Azure(21%)、谷歌云(11%)和阿里云(5%)。亚马逊AWS、微软智能云、谷歌云持有2022年全球66%的市场份额,总营业利润超过3700亿元。
在国内市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保持领先。IDC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前五名分别是阿里云(31.9%)、华为云(12.1%)、天翼云(10.3%)、腾讯云(9.9%)和亚马逊AWS(8.6%)。相比之下,百度AI云的市场份额则较为落后。
2022年12月,OpenAI推出对话AI ChatGPT。这就是大模型和AI计算在语言领域的应用。百度、阿里、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宣布推出面向企业客户的大型模型。随着云服务从数字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过渡,云厂商的需求将更加聚焦于智能服务,AI模式将重塑云计算架构。百度AI云能否通过“融合云和智能”的策略“打个翻身仗”?
百度此前曾表示,文心未来将通过百度AI云对外提供服务,这将是百度“云智融合”战略的里程碑,未来有机会在云上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在百度内部活动中,李彦宏表示,在真正的AI时代,新的应用将基于大模型开发,就像十几年前涌现出大量基于安卓和iOSの的应用一样。大的模式是游戏改变者,将彻底改变云计算的游戏规则。以前云计算主要卖算力,靠速度和存储。今天客户买云服务是看框架和模式好不好,而不仅仅是看什么计算能力肿不肿。
大模型会对云计算的商业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以前单纯的卖计算能力,到卖模型能力。大AI模型将是AI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更通用的AI能力,如生成文本、图像、音频等。在这次云计算商业模式的转变中,云市场份额会重新分配吗?
为了争夺大模式带来的新市场,云厂商纷纷发力。
有报道称,早在3月底,百度智能云模型平台就启动了首批企业内测。短短一个月,14万家企业申请接入平台进行内测;4月25日,发布了智慧办公、出行服务、电商直播、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五个领域的应用模板。
4月18日,火山引擎发布了自研的DPU等一系列云产品,并推出了新的机器学习平台。火山发动机总裁谭戴对外界表示,“火山发动机不做大模型,我们首先要服务于做大模型的公司。”国内大型号领域几十家企业,70%以上已经在火山发动机云上。”
舒菲将很快推出人工智能助手“我的人工智能”(My AI),它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对话自动创建日程并搜索公司内部知识库。
作为国内云厂商的领头羊,阿里云的动作频频引起外界关注。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大会上透露,依桐钱文发布后,超过20万企业用户申请接入钱文测试,几乎覆盖所有新兴和传统行业。在AI模型“依桐千问”和钉钉“AI魔棒”发布后不久,阿里云已经迅速敲定了一系列生态合作伙伴——昆仑数智、金钟财富、用友、亚信科技等7家数字服务商作为首批合作伙伴,覆盖油气、电力、交通、金融、酒旅、企业服务、通信等行业。
4月26日,阿里云在生态大会上再次发布了一系列计划,包括一次“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大降价幅度可达50%。
从国内云厂商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在AI模式出现之前,阿里云已经扭亏为盈,成为国内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厂商。2022财年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为1001.8亿元,调整后EBITA为盈利11.46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2.51亿元。
阿里云的这次大规模降价,会不会让阿里云重回亏损状态,会不会让阿里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以价换量,稳坐国产云厂商的宝座?国内云厂商再比拼,谁会成为AI时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