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人民日报仲音连续两天发文分析: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_舆论场

人民日报仲音连续两天发文分析: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_舆论场

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5月15日、16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题为《尹仲》《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系列评论文章的前两篇。题目分别是《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和《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认识和正确对待中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中,尹仲提到,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对此,尹仲指出,准确把握人口变化的趋势特征,深刻认识这些变化给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对于规划长远人口发展、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看到,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完善新时期人口发展战略,把握人口发展的有利因素,积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努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文章认为,中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丰富的人力资源仍然是我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经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本系列第二篇文章《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提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

会议指出,要着眼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人力资源,以高质量的人口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

文章认为,提高人口整体素质,首先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建成。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有2亿多名技术工人和6000多万名高技能人才…如今,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勇挑重担,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成为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生动缩影。

今天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R&D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将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尹仲”在文章中认为,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

要深化教育卫生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遍关爱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教育负担,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要更好地协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土地空制度,优化人口结构,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的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责任编辑:蒋晨锐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人民日报仲音连续两天发文分析: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4942.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