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保安太老背后:退休再就业群体,还受劳动法保护吗?_舆论场
“我们社区治安队3个人6颗牙。”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都在“吐槽”自己小区的保安“太老了”,“不知道谁来保护谁”…
“吐槽”的背后是大量退休人员仍在工作的事实。
“七五”数据显示,我国总就业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6600万,占8.8%。据招聘平台“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年老年人退休再就业调查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就业愿望。
“退休人员再就业”群体不断扩大,但他们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2023年2月,浙江宁波一名60岁的快递分拣员在工作中猝死,却被公司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属于工人范畴”为由拒绝认定为工伤。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以下简称“超龄职工”)还是“工人”吗?能享受法律规定的劳动权益吗?
劳动关系还是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或“劳动关系”决定了超龄劳动者能否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
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对这种关系的认定存在分歧。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个人缴费满15年,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
享受养老保险的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差别不大,一般明确认定为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都提到了这一点。
然而,对于那些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超龄劳动者,不同法律法规的表述存在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终止。
也就是说,一旦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无论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都只能把员工和用人单位算作劳动关系。
但在此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写了《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解和适用》,作者说,劳动关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能否终止的问题,不能“一刀切”。
如果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职工退休后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用人单位要承担责任到底,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
虽然在理论上仍有争议,但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大多数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会被认定为劳动关系。
浙江商人陆建华在2009年创建了“退休人才网”。目前已有12万退休人员和2万家企业入驻。据他观察,企业招退休人员基本都是签简单的劳动合同。
“因为劳动合同签不了,法律上不会认可。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不规范,甚至不签合同。”陆建华说。
“在处理与退休人员有关的劳动争议时,大多数法院仍然根据劳动关系做出裁决。即使一审有时按劳动关系判决,二审通常也会按劳动关系改判。”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长胡雯介绍。
治疗的分水岭
一旦被认定为劳动关系,“超龄劳动者”就不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很难受到《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的保护。
这是目前超龄劳动者普遍面临的权益困境。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不能享受法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如加班工资、带薪年休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缴纳、工伤赔偿等。,除非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最常见的就是同工同酬不一样。胡雯教授观察到,许多雇主以劳动合同为借口,向超龄工人支付当地最低工资。
此外,超龄劳动者难以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其中,工伤保险尤为重要。大量超龄劳动者从事保洁、保安等艰苦体力劳动,因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在劳动中受伤。
因为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他们在工作中受到伤害或者死亡,很难认定工伤,也很难申请工伤赔偿。他们只能根据《民法》申请人身伤害赔偿。
《民法典》和《劳动法》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认为,与民法典相比,劳动法是劳动者的特别法,可以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救济渠道。
“据我所知,退休老人的工伤赔偿只有正常工人的五分之一左右,甚至更少,”陆建华说。“有些用人单位买了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的赔付能力有限。更何况很多65岁以上的老人都买不了商业保险。”
此外,超龄工人更容易被随意解雇。在劳动关系上,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偿,导致超龄职工“随时收拾东西走人”。
超龄劳动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
我们不能再“头面脚”了。
近年来,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司法政策层面和地方层面,已经进行了一些个别的、局部的尝试。广东省此前出台规定,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而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大多是为了解决个别争议和矛盾而仓促出台的。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分散,具体法律法规之间也相互矛盾,往往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李娜说。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超龄劳动者的权益,必须从根源入手——从整体上规范超龄劳动者的法律地位。
在这方面,国外也有经验可供借鉴。2021年4月,日本实施了最新版本的《老年人就业稳定法》,对老年劳动者的工资、最长工作时间、劳动强度、职业培训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日本各地政府也纷纷成立“银发人才中心”,帮助老年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维护劳动权益。
中国也出台了促进老年人就业的顶层设计。2021年,国务院印发《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老龄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但与日本相比,我们的政策大多是鼓励性的,执行力度较弱,没有对超龄劳动者进行系统的专门立法保护。
如何在顶层设计中“落地生根”,建立配套的维权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社会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们在热切期待的同时,也要保持信心和耐心。
“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涉及退休制度、特殊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多个方面,其发展和完善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胡雯教授说。
希望宁波60岁快递员猝死事件能引起社会的关注,让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向前推进。
责任编辑:万婷婷图片编辑:沈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