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普惠性托育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
活动现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5月15日,以“支持家庭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在上海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启动2023年“全国托幼服务宣传月”活动。
上海市幼儿园服务指导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毛红梅在接受专家采访时表示,由于生育、育儿成本、教育焦虑等因素,“不想生、不敢生、生不了”的问题确实比较突出。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儿童保育,特别是普惠性儿童保育,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
毛红梅进一步表示,根据上海市托育服务指导中心2021年对托育服务需求的调查,在近3000个“非托育”家庭中,只有10.16%的家庭表示“绝不会考虑”送他们去托育,可见婴幼儿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2019年以来,上海将新型普惠性托育点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到2022年底,近60%的幼儿园开设了保育班。
上述调查还发现,婴幼儿家庭对“临时护理”的需求更多,希望提供短期护理或早晚护理、周末护理、节假日护理等更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2022年11月,上海出台《关于加强上海市社区托幼服务的指导意见》,推进社区托幼机构嵌入式、标准化“宝宝屋”建设,为辖区1-3岁儿童提供集中照料、上门指导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各街道、镇按照辖区内3岁以下儿童人数的15%分配名额。“十四五”期间,将实现全市200多个街道社区托儿所覆盖率不低于85%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上海目前正在全面建设“宝宝之家”。宝宝之家在布局规划、托管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选址突出了就近、便利、嵌入的特点。通常设在老年人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市民邮局、居委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区域。比如在浦东新区,会在居委会文化客厅嵌入一个婴儿房,来“供养”社区里有临时照顾需求的家庭。
“2023年,上海将新增2000所公办幼儿园和3200个社区托育名额,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切实为困难适龄儿童家庭提供更加普惠、便捷、优质的托育服务。”毛红梅说。
活动还透露,为积极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大修订《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聚焦青年发展和家庭关切,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
此外,上海积极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颁布了《上海市母婴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妇幼设施由2017年的562所增加到2022年的1634所,增加了1072所。
责任编辑:陈悦图片编辑:李晶昀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