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温州将“一孩家庭”也纳入补贴,各地鼓励生育措施还有哪些优化空间_财经上下游

温州将“一孩家庭”也纳入补贴,各地鼓励生育措施还有哪些优化空间_财经上下游

鼓励生育政策举措在各地继续推进。

日前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要以高质量的人口发展为支撑,并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遍育儿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教育负担,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自2021年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以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各地鼓励生育政策陆续出台,其中以“真金白银”育儿补贴为主。

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以育儿补贴为主。

据“中国光谷”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按政策给予三孩育儿补贴的实施方案》。2023年1月1日后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个子女每年可享受1万元的托幼补助,最长可至6周岁。

浙江温州近日明确了一次性生育津贴的标准。根据《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津贴发放办法》,对符合条件生育一个子女、两个子女和三个子女的夫妻,分别给予一次性生育津贴1000元、2000元和3000元。该报记者注意到,温州也是少数几个将独生子女家庭纳入育儿津贴的城市之一。

四川攀枝花是全国第一个宣布发放育儿补贴的城市。2021年7月,该市提出,2021年6月12日及以后按政策生育二胎及以上子女的攀枝花市户籍家庭,每月给予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满3周岁。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导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已出台措施的地区基本涉及东中西部多个省份,有的是省级统一部署,有的细化到地级市甚至区县。从措施类型来看,以育儿补贴为主,同时还有产假制度完善、住房政策倾斜、税收支持等。

人口大省河南今年5月初出台了《河南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河南将把参保女职工生育三个子女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将3岁以下婴幼儿的护理费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负担,探索制定实施差别化租赁和购房优惠政策。

在另一个人口大省山东,一些城市也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潍坊今年3月提出,托幼机构按照政府普惠性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给予二孩每月300元、三孩每月400元的补助。今年1月,济南表示,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和三孩家庭,户籍符合生育政策的,每月将获得600元的育儿津贴。

东北城市沈阳和哈尔滨也在今年4月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征求意见。沈阳明确,对夫妻双方依法共同生育三个子女的当地户籍家庭,按月发放500元三孩抚养津贴,直至子女满3周岁;哈尔滨市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育儿津贴,对三孩及以上家庭每月发放1000元育儿津贴,直至孩子年满三周岁。

除了现金补贴,完善产假制度也是很多地方采取的措施。例如,陕西咸阳发布实施的《咸阳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对符合政策生育三个子女的女职工,在享受陕西省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15天,再增加配偶护理假10天;河南要求严格执行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推动落实育儿假制度。完善假日用工成本分担机制。此外,一些地方也进行了住房政策的倾斜。例如,北京市明确,申请公租房的未成年子女较多的家庭,可以纳入优先分配范围,在户型选择上适当照顾。

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少子化是我国当前人口发展趋势的特征之一。

2022年,在中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的背景下,出生人口也多年来首次跌破1000万。从各地数据来看,去年出生人数下降是大趋势,部分省份出生人数创下新低。

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03228号提案(医药卫生类284号)答复的函》中提到,目前,群众生育观念普遍转向少生优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5.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6.8岁,均远高于法定结婚年龄,且呈持续上升趋势。经济负担、育儿和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鼓励生育的政策空?

鼓励生育的措施,主要是育儿补贴,效果如何?以攀枝花为例。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中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市出生人口较政策实施前一年增长1.62%,其中能直接体现政策效果的二孩出生增长5.58%,三孩出生增长168.40%。

然而,育儿补贴的效果在不同地区并不相同。此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结合不同地区人群的具体生育需求,根据人们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的工作-生活、育儿、教育等具体困难,提供适当的生育支持政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地方的育儿补贴政策多集中在二孩和三孩家庭,只有少数城市覆盖到独生子女家庭。除了上面提到的温州,深圳在今年年初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后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育儿补贴,再给予每年1500元的育儿补贴,直至子女年满3周岁,三年累计补贴7500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丹在提案中呼吁“关注独生子女”。她指出,一个孩子是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重点放在对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和扶持上,而忽略了将一孩生育作为维持和提高整体生育水平的“基本菜”。因此,她建议消除生育支持政策的差异性,从全周期、全过程的角度设计生育支持政策和措施,避免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别化渐进式支持政策,重点改善家庭初育和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的获得感和生育意愿。

此外,政策的包容性也是很多学者专家关心的问题。比如,任远曾经提醒我们,要关注流动人口的家庭分离,关注流动人口的生育问题。何丹还建议,取消生育扶持政策的户籍限制,让生育扶持政策与户籍脱钩。此外,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石毅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建议,生育保险制度要跟上。他指出,现行生育保险制度覆盖的人群主要是参加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群,但这类人群在整个就业人口和整个育龄妇女中的比例并不高,灵活就业和失业人员也需要覆盖。

责任编辑:王杰图片编辑:蒋立冬校对:施鋆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温州将“一孩家庭”也纳入补贴,各地鼓励生育措施还有哪些优化空间_财经上下游》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4589.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