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将做客复旦谈论《蛙》与新书《鳄鱼》,活动名额1分钟抢空
5月15日,本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5月17日晚,莫赴复旦大学与王安忆、谈话。讲座的主题是“从文学到舞台:鳄鱼和青蛙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活动时间为2023年5月17日(星期三)下午6:30-8:30,地点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香会堂北大厅。
5月17日,莫去复旦大学找王安忆和谈话。讲座的主题是“从文学到舞台:鳄鱼和青蛙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复旦大学供图
据悉,该活动将以先到先得的方式通过报名抢票。5月14日下午6点开放报名后,不到一分钟就满员了,名额被抢光空。
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在这次活动中,莫闫希会不仅带来了他的经典小说《蛙》,还谈到了计划于今年5月底出版的新书《鳄鱼》——一个戏剧剧本,主要讲述了逃亡美国的贪官丹无畏在2005年至2015年的四次生日会上围绕礼物鳄鱼的故事。
《蛙》第五部(最后一部)也是一部剧。莫言虽然是小说家出身,但一直对戏剧有着深深的迷恋。他曾说:“我是戏剧创作的学徒。”但是我有成为剧作家的雄心。”
将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对话。从青蛙和鳄鱼,从小说到戏剧,从文学到舞台,讨论他们对世界的影响。
同学们也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我想听老师们讲讲小说和戏剧的转化关系,戏剧如何处理小说的时间跨度,如何凝练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莫言写话剧《鳄鱼》和写小说有什么区别?写剧本能给小说家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复旦大学的中国学生李说。
学习创作写作的研究生(王安忆老师)李启基说,“我最想问莫言先生的是,如何看待青年作家被忽视、自恋、孤独的困境?”
很多同学没买到票,但也打算去现场,争取有机会在门口坐一坐,并列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创作小说,王安忆的《长恨歌》在国外出版时的删改,文学表达受地域影响有多大等。
责任编辑:陈悦图片编辑:施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