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打出组合拳: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标准_10%公司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打出组合拳: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标准_10%公司

一个苹果怎么分才是最好最公平的?如何通过法治营商环境推动和保障上海高质量发展?

5月13日,“高质量发展研究行”媒体采访团来到上海仲裁委国际仲裁接待室,了解上海营商环境优化背后的法律保障体系发展历程。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培新表示,评价营商环境最初的本质是选择一个值,然后用最短的流程、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时间实现,不需要政府监管,也不需要第三方监管。

近年来,上海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在增加立法供给、规范政府行为、优化法律服务等方面不断努力,并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增进与世界银行的有效沟通,为中国国有企业营商环境评估全球排名做出了积极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法治也一直在路上。今后,还需要根据国家的最新要求和指标以及整个市场主体的新需求,继续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并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继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最终目的和宗旨是通过高质量的地方立法,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司法局法制二处副处长袁海勇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说。

“1+X”的“组合拳”不断修改,预计今年将发布3.0版本的规定。

据悉,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立法工作,不断优化安全、便捷、有利营商的制度环境。以市场主体意识为标准,从2020年起,加强营商环境立法保护,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的“组合拳”。

其中,组合拳中的“1”是指2020年4月10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部地方立法是促进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综合性法律。此后,立法部门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建设痛点、难点、堵点,推动出台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的专项立法,即“1+X”立法“组合拳”中的“X”。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袁海勇表示,组合拳法规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他们非常重视吸收国际最高最新标准,尤其是市场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二是吸收前期优化过程中的有效制度;三是针对市场主体在运行过程中关注的堵点、难点、痛点设计一些制度。“立法如果以立法价值为导向,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就必须始终贴近市场主体的需求。如果涉及到具体企业,就要通过座谈会上的问卷调查广泛听取意见,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或其他方式直接了解他们的一些真实想法,尽可能将企业的意见吸收到条例中。”

“2021年10月,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首次修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修订再次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正式项目。目前,修订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今年将发布第三版规定。”袁海勇说。

如何打造一流的法治营商环境?增加立法供给,深化包容审慎监管。

如何通过法治营商环境推动和保障上海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在现场表示,从立法、执法、司法、企业合规等各个环节,共同打造上海法治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我们应该增加立法的供给,努力增强营商环境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在加大立法供给方面,据导报记者了解,例如,修订后的《上海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细化了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形式,加强了执法监管和信用监管;修订后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强化了盲盒经济、网络直播等新型消费领域的行为规范。《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引导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化建设人工智能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刘进一步表示,为增强制度规范的透明度,上海市司法局专门开发了“上海市城市法规百科”网上应用系统,及时收集和更新本市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方便市场主体随时获取信息。除中文版外,还推出了英文版,并陆续推出了日文、德文等多语种版本,不断提升了应用系统的便捷性、友好性和专业性,有助于提高本市法治环境的透明度和国际化水平。

除了制度供给上的“加法”,上海还参照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度成本”上做“减法”。今年,上海将启动法律法规“清理余项”行动,对上海市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进行梳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废止和修订。

从政府的角度,如何处理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政府管到什么程度?在行政执法方面,刘提到,在监管方面,要大力推进精细化执法和普惠性审慎监管,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则,规范一线执法活动,给市场主体更多空间。在服务上,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搭建快捷服务通道,为企业解决前一步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具体而言,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包括依法全面实施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创新推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轻微违法清单,并不断扩大直至在所有相关领域全面实施;探索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能够以非强制手段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或者社会危害性较小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确需实施行政强制的,应当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随着上述改革措施的推进,受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3月15日上海实施第一份轻微处罚清单开始,到2023年3月底,全市至少有7200家企业没有按照清单进行处罚。如果按单线处罚的最低罚款额计算,减免罚款金额超过7.0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轻微有罪不罚的领域和事项在不断扩大。在过去的四年里,上海推出了26个轻微处罚清单,涵盖22个领域。其中,市场监管、文化市场、城市管理、规划资源、生态环境、民防、消防、气象等8个领域为全国首批省级清单。已经推出清单的执法领域正在积极扩充和升级清单。目前,市场监管领域已推出三个清单,文化市场、消防、水务等已全部升级至2.0版本,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的2.0版本清单也即将推出。

《市场监管领域非强制措施清单》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据统计,截至2023年4月底,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未对6000余家市场主体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此外,行政执法方面的改革措施还包括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推行认证事项告知承诺制度。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较高或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大力推进“以承诺和行政机关自核代替证明”,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实施市场主体用专项信用报告替代存在的违法记录。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一网通办”、“信用中国(上海)”等网站出具专项信用报告,证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相关领域存在违法记录,而非是否存在违法记录。一份报告可以代替几十个领域的证明,结束了企业“东奔西跑”、“到处打电话”开证明的历史。

责任编辑:孙扶图片编辑:蒋立冬校对:刘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打出组合拳: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标准_10%公司》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4216.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