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还江于民、守旧创新,上海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打造新名片?

还江于民、守旧创新,上海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打造新名片?

张远,被誉为“海上第一园”。本文图片均来自纸媒记者蒋乐来。

“工业锈带”焕然一新,市民在这里享受温暖的阳光,享受波光粼粼的浦江。这是黄浦江畔的徐汇。

古典与现代相遇,传统与时尚碰撞。这就是被称为“海上第一花园”的张远。

5月14日,“高质量发展研究行”上海主题采访团来到上述两地。虽然路径不同,但都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标杆,都在历史积淀中讲述了一个很好的当代新故事。

徐汇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和“科技绣带”

采访团从徐汇河畔的龙美术馆步行至明星美术馆。走了不到20分钟,一派欢乐生机的景象。

徐汇滨江草坪上帐篷和遮阳篷比比皆是。

周日中午,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看到,步道两旁的草坪上,帐篷和遮阳棚都非常紧凑。三两个朋友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温暖的阳光,欣赏波光粼粼的浦江。货运渡船在河上缓缓驶过,河边的跑道上不时有市民在锻炼。孩子们用滑板或儿童自行车挥汗如雨,很多家狗也在草丛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各种咖啡馆、驿站、美术馆,接纳想入内的市民,在四面墙内营造不一样的上海文化。

孩子们正在骑自行车和玩滑板车。

还能看到脚下嵌在地下的旧铁轨,锈迹斑斑的旧流水线和机车也被美术馆保存了下来。它们是有意保留的历史印记,提醒人们这里曾是20世纪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如今,昔日的“工业锈带”已经彻底转变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变成了“生活秀带”。

除了用开放空来“还河于民”,徐汇滨江还将打造“科技刺绣带”。上海西海岸集团董事长李飞宇介绍,西海岸媒体港、西海岸数字谷、西海岸金融城“一港一谷一城”有序布局,提质增效,西海岸热力秀、西海岸蓝色生命湾、西海岸数字智造中心“一湾一心”抢抓机遇加快规划,六大百万级大众产业集团串起,打造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为支撑的产业。

年轻人在龙美术馆外的历史建筑前拍照打卡。

目前,西海岸媒体港已于2021年全面建成,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和上海总台为旗舰,聚集了腾讯、网易、湖南芒果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西岸数字谷正在全面建成,以西岸智塔为旗舰,知止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阿里巴巴、商汤等龙头企业和顶级研究机构汇聚于此,共同打造徐汇区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西海岸金融城预计在2027年前陆续建成,西海岸热力秀、西海岸生活蓝湾、西海岸数字智能中心也在进一步规划开发中。

徐汇滨江共建共治联盟成员名单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优势,徐汇滨江还构建了共建共治联盟。李飞宇说:“通过企业与西岸优势的叠加,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培育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可以赋予西岸更多的品牌价值,增强与企业的互动。”

对此,中电金鑫高级副总裁张东伟深有感触。中电金鑫全球总部2021年落户上海,落户西岸。张东伟表示:“公司两年来在上海实现了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感受到了非常优质的营商环境。政府做好了‘店小二’的服务,徐汇滨江共建共治联盟也组织企业共同学习,共同建设,处处彰显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

张远:在改造中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

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各种时尚品牌和新潮奢侈品各显风采。游客们,很多是阿姨、叔叔和外国朋友,不时停下来在红墙下和花坛旁打卡。

这是张远,古典与现代相遇,传统与时尚碰撞。石库门巷、新巷、巷公馆、花园洋房,都是建筑形式多样、中西合璧的独特艺术品。

在张远你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风格。

中国中心城市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以“留拆”方案为主,张远保护性开发项目是首例。静安地产集团按照有机更新、整体保护的理念,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活化利用,在空之间将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功能完善、环境质量提升有机结合,既要“保守”,又要“创新”。

静安地产集团董事长石云伦介绍,自2016年起,建立“张远历史建筑数据库”房屋档案,实现张远范围内历史建筑“一楼一档”全覆盖。备案制实现三大目标:一是记录现状;第二,考证历史的本来状态;第三,挖掘人类历史。依托这一数据成果,地产集团对张远实施了“人防+技防”和“三维GIS+三维BIM”最严格的呵护措施,布置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各类传感器,确保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

张元中巷

张远项目一期(西区)由16栋建筑组成,建筑面积约19400平方米,于2022年11月正式亮相。据悉,二期(东区)将进行地上地下整体开发,地上建筑面积约4.2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22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与公众见面。未来,更安静的东区将设立顶级写字楼,引入顶级酒店品牌,与商业、艺术、文化区域渗透。2026年10月底前,张远区将在2号线、12号线、13号线地下站实现换乘,停放500个车位,同时与周边商场、街区实现对接。

张远历史风貌保护项目总设计师沈晓明告诉记者,张远的保护性修缮突出了“历史性、纪实性、艺术性和当代性”。他说:“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看到我们修复的这些历史建筑。”

自2015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实施办法》以来,上海陆续出台了“留拆”、“小区间微更新空”等多项政策,从权利主体自主更新,到市场主体引入,再到资源整体转化。

市规划资源局详细规划处处长吴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持续盘活存量、释放增量、提升质量”,以创新为重点,统筹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城市更新,确保城市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韩晓蓉图片编辑:李晶昀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还江于民、守旧创新,上海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打造新名片?》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4213.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