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多地发布行业饱和预警、加强管控,开网约车还能挣钱吗?_10%公司

多地发布行业饱和预警、加强管控,开网约车还能挣钱吗?_10%公司

经历了三年的寒冬,网约车行业终于迎来了“小阳春”。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网约车订单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前三个月分别同比增长14.1%、13.30%和9.70%。3月份,网约车行业订单量7.16亿,同比增长32.8%。

然而,在行业回暖的同时,风险也在显现-

5月5日,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知,决定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和运输证发放业务。

此外,近一个月来,济南、温州、东莞、遂宁等地也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从业者谨慎“入场”。

4月6日,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发布风险提示。全市网约车市场运力已基本饱和,单车日均订单量不足10单。

4月中旬,温州交通部门发布信息。2022年,全市新增持证驾驶员9000余人未实际上岗。

4月19日,东莞交通网提出,该市网约车司机数量在下降,工作强度在加大。近八成车辆一天接单不到10单。

5月初,遂宁市交通局发布预警,提醒有意从事网约车的当地民众,当地网约车运力饱和,谨慎从事。

多地政府部门频频发出警告、加强管控释放了哪些信号?开网约车还能赚钱吗?面对管制和行业内卷化,下半年网约车行业将何去何从?

本文为照片潮新闻。

赚和三年前一样的钱,多跑两个小时。

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28单,流水620元,这是42岁的杭州网约车司机李和的收获。

李和是杭州人。他已经坐了8年公交车了。像他这样一天开14-15个小时的司机,就是“劳模”。他还有一个“绝技”,就是熟悉杭州的大街小巷,上下班高峰期能尽量避开拥堵,所以赚的比一般人多很多。然而,为了赚和三年前一样的钱,他现在每天要多开两个小时的车。

“打开一个平台,上面有50家网约车公司,太大了。”李和深感现在竞争激烈,有很多不合规的车辆和司机。据他估算,与三年前相比,每小时收入会下降10元,按14小时开车算,会少140元。

在电影《吾人吾土》中,葛优大叔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因为他认为“在网上开出租车可以赚大钱”。李和说,在2018年之前,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勤奋的司机月入过万元不是梦。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分配的蛋糕越来越少。李和告诉潮新闻记者,他加了一个网约车司机群,400多人都是本地的,也有来自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的,其中月流水能达到万元的,占了一半左右;达到12000元以上的,估计只有30%。扣除25%-30%的平台提取成本和第三方信息服务费,月净收入过万的很少。

“以前我也劝朋友开网约车。现在我在想,他们不应该来抢我的生意。”霍莉坦白说。

厌倦了开车,收入少了,一些司机选择了逃避。去年7月,在金华开网约车的沈女士,加入网约车大军不到一年,就因为“吃不下饭,挣不了多少钱”而辞职。

“除了节假日,只有早晚高峰的订单。一天跑10个小时,10多单,200多手。一个月下来,扣车贷没剩多少了。”最让她受不了的是,整天坐在车里,背都快塌了。沈女士感叹,不久前,她得到一个消息,滴滴女司机在哭诉自己的工作现状。她很难过,也很高兴她离开了。

有人坚持,有人离开,还有人不断进来。

网约车。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同比增加40家;各地共发放驾驶证522.9万张,车辆运输证225万张,分别增加115.6万张和61.6万张。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百万的持证网约车司机仍在涌入这个赛道。

仅今年1-3月,就新增驾驶证13.9万张,车辆运输证13.2万张。

为什么那么多人去开网约车?在某头部网从事汽车平台公司运营多年的徐星告诉潮新闻记者,第一,这个行业门槛低,基本上只要你会开车就行;第二,大部分网约车司机没有太多技能。在体力劳动中,网约车司机是待遇不错的工作。“赚不了大钱,至少能解决一个家庭的温饱问题。”

此外,网约车司机群体以中老年为主。宁波市公路运输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网约车调查报告显示,网约车驾驶员平均年龄为43岁。这也意味着他们在选择工作时面临年龄、文化程度和其他限制。

网约车数量激增,很多地方运力饱和。

5月5日,三亚市停发约车“两证”,引发关注。

当地运输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采取这一管控措施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三亚的专车平台和网约车数量激增,运力趋于饱和,导致非法营运现象突出。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三亚市交通局就对网约车客运市场的投入发出了预警通知,但收效甚微。截至2020年10月,三亚共有5100辆。到2022年6月,车辆数量达到10709辆,两年内翻了一番。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数据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幅增长,目前已经达到1.6万辆左右。这也是三亚“祭出重拳”的原因。

不仅是三亚,网约车运力饱和也成为很多城市的“新烦恼”。

潮讯记者梳理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线租车数量的激增。例如,在济南,自2019年以来,在线汽车共享和员工数量迅速增加。目前,网上拼车数量已经超过1.8万辆,与8643辆巡游出租车的数据相比,已经达到当地的“预警值”。

2022年下半年,东莞共有巡游出租车1492辆,较上半年减少113辆,网上出租车共计40083辆,较上半年激增9476辆。与此同时,网上出租车司机增加了近万人。

行业介入,司机接单越来越难。例如,今年一季度,东莞汽车自行车日均订单量仅为9.07辆,较2022年底下降19.45%;济南自行车日均订单量也在10单以下。

订单下降的同时,司机的工作强度在增加。例如,东莞第一季度线上单车日均收入仅为260.83元,较2022年底下降3.2%,但单车日均在线时长增长1.45%,达到8.39小时。

离开现场的人不在少数。温州交通部门预计,2022年新增持证驾驶员1.1万人,但仍有9000多人未实际上岗,呈现出被审验驾驶员多、实际上岗驾驶员少的状态。

“大部分新司机在对行业了解不深的情况下参加了从业资格考试,之后由于收入不及预期、无法适应工作等各种原因退出了网约车行业。”温州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

综合来看,来自政府层面的预警信息,对于在预警城市开展业务并打算从事在线租车业务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是必要的。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运能饱和,会加剧行业运量,司机收入下降,最终影响服务质量,出现非法营运、超载行驶、强行拼车等乱象;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扩大流量,也会陷入“补贴”“低价”的泥潭,引发恶性竞争。

此外,网约车的激增也是对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挑战。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车网数量和承载能力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交通结构。”长期从事交通研究的专家、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告诉潮讯记者,如果一个城市网约车过多,采取低运价竞争的方式,将直接抢占公交出行市场。结果就是降低了地铁和公交出行在整个出行结构中的比重,最终导致城市交通拥堵。

以杭州为例。目前,杭州注册的网约车超过9万辆,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已超过公交车日均客运量。地铁加公交出行在整个出行结构中不到20%。针对这种情况,吴伟强认为“政府应该及早介入,加强监管”。

网约车。

网约车的“下半场”:我该何去何从?

那么,一个城市需要多少网约车?

潮讯记者查询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根据大中小城市特点、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和出租汽车发展定位,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交通拥堵、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合理把握出租汽车运力规模及其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分担比例,建立动态监测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市场调节。”

现有城市建立了监测模型。例如,2022年底,深圳开始探索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一旦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小于-10%,单车日均订单量小于11,巡游车里程利用率小于60%,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就会触发政府决策预警。

在线租车市场能否及时应对在线租车行业的动态,能否给行业发展留下空的空间,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

近年来,控制网约车总量的声音越来越多,但大部分城市更希望通过市场调节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通过市场预警,提醒“网约车市场有风险,进入需谨慎”。

政府直接停止发证,相当激进。

其实这不是三亚首创。早在2018年4月,南京就发布通知,暂停受理出租车(含网约车)新增运力许可。是中国第一个控制网约车数量的城市。2020年7月,武汉也发布通知,暂停受理网约车平台和车辆经营许可。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类似三亚等地的调控措施,实际上反映了当地监管水平和能力在新业态下的适应。“可以先通过政策手段给过度饱和的网约车市场降温。在此期间会修改相关政策,然后通过市场调节进一步完善地方网约车市场。”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告诉《朝新闻》记者,政府在调控政策时应该“开放天空空,控制底线”。

在他看来,总量控制不是简单的数量控制,而是要在明确城市交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调节网约车供给,完善政府法规,包括准入退出机制、评价体系、奖惩体系、监督机制等。

“政府做的主要是规范平台运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其他的事情交给市场。”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要解决网约车行业内卷化问题,政府不仅要加强行业管制,还要对低技能人群进行更多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有更灵活的就业机会。

从2012年“补贴大战”迅速打响,到2016年交通部、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承认了网络约租车的“合法身份”,网络约租车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可以肯定的是,网约车“野蛮生长”的土壤已经越来越少,合规发展和精细化监管成为大势所趋。

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进入下半场,着力提升行业的服务、用户体验和模式创新与变革,或许会迎来真正的“春天”。毕竟,为大众创造优质的出行服务才是网约车的最终归宿。

责任编辑:陈建慧图片编辑:张同泽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多地发布行业饱和预警、加强管控,开网约车还能挣钱吗?_10%公司》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867.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