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天、陆、海等高端制造领域数字化转型展现创新之力_财经上下游
5月11日,“高质量发展研究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首批采访在上海举行。当天下午,“高质量发展研究行”媒体代表团来到位于杨浦区景星路465号的上海数字化转型体验馆。
作为上海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最新窗口和地标,上海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围绕“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系统展示上海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布局、重大项目、标杆场景,以及各行业、相关单位、片区、示范园区企业的特色实践,展现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动力”、数字化转型的“惠民政策”和“治理”。
制造业领域已经建成了数百家智能工厂。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针对未来城市发展新战略优势作出的重要部署。面向全球城市竞争,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到2030年,上海将实现数字经济规模领先、数字生活体验普惠、数字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数据要素战略链接、数字技术创新源头。
目前,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其中,重点应用场景成效显著。实施20项专项行动,推动25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100个重点应用场景,发布26项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相关标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高(2021年底实现5367.27亿元,增速15.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2.4%;预计2022年增长8%)。在制造领域,建成100家智能工厂,8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49个场景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500多家工业企业数字化降本增效8.4%,增效10.7%。共有100个工业互联网场景获得工信部示范项目,2个园区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基地”试点示范。
现代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尤其离不开经济数字化。
上海数字化转型体验馆经济数字化展区以“工业数字化基础雄厚,数字产业化创新突破”为两条主线,设置了建筑基础、智力引擎、开放创新四大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诸暨”团聚焦“链主”企业,展现了空、天、地、海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前沿进展。比如中国商飞的工业元宇宙(率先定义了围绕大飞机制造全流程的十大场景)、上海航天的工业元宇宙探测机器人(国内首个拥有两个机器人的数字化射线探测系统)、SAIC的临港无人车间(国内首条“黑光工厂”无人机体车间示范生产线)、沪东中华的SPD设计软件(填补国内船舶工业设计软件空白)等等。
“链主”企业探索高端制造领域数字化转型
航空空方面,2018年1月以来,中国商飞率先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大飞机发展的融合创新,建成全球首个5G产业园,建成全国首个5G全连接工厂,获得全国首张5G无线工业专网频率牌照。经过多年实践,中国商飞形成了一套工业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赋能R&D和大飞机制造的全过程。
本报记者王玉蓉
在民用飞机飞行空仿真方面,上海均瑶集团旗下上海华墨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科研攻关,已经掌握了最高级别飞行模拟器各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具备了总体设计、分系统开发、基础层源代码开发的全部能力。上海华模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高端D级全任务飞行模拟器制造商。首架A320模拟器已经交付给客户超过10,000小时。
在航天方面,上海是中国重要的航天基地,上海空间技术研究院具备导弹、箭、卫星、舰船、飞机的整体设计制造能力。近年来,在完成国家重大航天任务、服务航天战略强国的同时,也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展区集中展示了上海航天领域数字化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基于V型模型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打通R&D设计、制造、试验验证、服务保障全流程,实现数字样机和数字孪生系统,形成“天地协同、数字空”的虚实孪生。打造数字火箭(cz-4)、数字卫星(高芬-5卫星)、数字探月(玉兔月球车)、数字探火(田文-1火星探测轨道器)、数字空站间(梦想太空舱)等数字化新能力,全面推进数字空间建设,助力“xi河”探日、“嫦娥”探月、“梦想太空舱”。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测试与测试部副主任周鹏飞告诉该报,检查员可以通过佩戴AR眼镜和使用数字孪生技术来远程控制工业电子监察机器人。AR眼镜前面的两个光学摄像头可以感知人手操作。
本报记者王玉蓉
汽车产业是上海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上海督促SAIC把握“场景创造价值,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变革趋势,全力冲刺“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着力打造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整车架构,拉动一批关键整车技术研究项目,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塑造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闭环到相应场景的全新整车集成能力,为上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2022年,SAIC自主品牌销量278.5万辆,占总销量的52.5%,牢牢占据“半壁江山”,SAIC乘用车销量达83.9万辆,创历史新高。SAIC新能源汽车销量107.3万辆,同比增长46.5%,位居全球第一。SAIC海外销量达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连续七年位居国内车企首位。每三辆销往海外的“中国汽车”,就有一辆是SAIC制造的。到2025年,SAIC将基本实现新旧赛道发展动力切换,自主品牌加速发展,占集团总销量的60%。
本报记者王玉蓉
飞机空母船、大型LNG船、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目前,上海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三颗珍珠”的城市,中船集团也是世界造船史上唯一获得“三颗珍珠”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手工机械化造船到数字化定义的现代造船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上海船舶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数字化的赋能,助力中国海军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推动中国造船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经济数字化赋能成千上万个行业
除了高端制造业,经济数字化还可以赋能成千上万个行业。
在上海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呈现的群体中,“知青”群体聚焦工业数字化,展示了数字化在上海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时尚消费品、绿色低碳等重点工业领域的引擎作用。这里将展示一批创新成果,如可覆盖晶圆制造良率、提升整体维度的中易云,零门槛、全可视化的AI蛋白质设计平台天壤xCREATOR,多模态智能的人形机器人,袁晶科技基于EnOS智能IOT操作系统的能源与碳管理平台。
“开放”组围绕“五个中心”聚焦上海数字化建设最新进展。在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不仅展示了可实时展示上海及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进出口整体运行动态的全球航运枢纽态势图,还重点展示了上海空港口及海港智慧枢纽建设的最新成果。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展示了上海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试点,在上海建设的行业首个可运营区块链平台“上交所链”等创新突破;在贸易中心建设上,展现了以上海最大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代表的贸易数字化转型进程。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展示了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首个基于海底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等一系列前沿成果。
“创新”组主要展示上海对网络、安全、数据三大要素的聚焦,以及元宇宙、线上新经济等新赛道的发展成果,如由“物、算、光、天、云、海”六大网络组成的上海数字城市信息网,围绕网络安全、工控安全、数据安全、智能安全开发的代表性产品和平台,终端、软件、场景协同发展的上海元宇宙产业生态。
此外,上海数字化转型体验馆生活数字化展区主要从上海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出发,依次呈现出行、教育、健康、家居、购物五大领域的数字化进展,展现上海数字化生活新图景;数字展区的治理主要围绕城市运行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和“统一管理一张网”两大板块,展现了上海优秀一流城市的一流治理能力。
论文了解到,上海正在积极推进生活数字化转型,服务高品质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包容场景;坚持技术赋能,重塑城市生活。从市民高频应急问题入手,形成“揭示清单、率先行动”的建设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100多家单位和企业联手建设25个重点场景(10个2.0版本+15个1.0版本),开工建设10个新场景。
责任编辑:王杰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