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各地互相挖墙脚、企业搬一次赚一笔,谨防基层招商无效“内卷”_舆论场

各地互相挖墙脚、企业搬一次赚一笔,谨防基层招商无效“内卷”_舆论场

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抓经济、强产业的有效手段。记者近日在基层走访时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对竞争性项目的投资政策,相互挖角存量企业,“投资内卷化”正在抬头。其中,政策消费无效、“超常优惠”等问题不仅加重了地方负担,也助长了部分企业的“短期套利”心态,不利于高质量发展。

商贾变抢商贾,互相“挖墙脚”。

为了吸引企业,培育产业,很多地方都使出浑身解数释放诚意。相关“优惠政策”从税收、土地、工厂到就业、补贴、激励,再到新兴产业投资基金。

“大家都在暗暗争取同一个新能源项目。比如我们得知周边省市有引进意向后,马上组织专班进行对比研究,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和更周到的服务。”西部某区一位基层干部说。

地方政府互加多,企业“择优”。东部某市一家招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和国内一家动力电池制造头部企业谈了几轮后,企业最后去了下一个省。“我给的优惠政策他也能给,他能给的更多。”

应该说,地方政府在招商领域的合理竞争有其积极作用,但一些只能导致内耗和恶性竞争的招商战,并不利于地方发展。

北方某地,为了争夺企业,同城各县区竞相出台“援建标准厂房,减免租金”的政策,甚至有企业落地前五年只交一年租金。

“对企业来说,工厂都是地方政府建的,不需要企业出一分钱。只要前期投入能赚回来,哪怕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拍拍屁股走人也行。”一些受访干部认为,一些地方政府自主培育热门产业并不容易,只能挖本地其他企业,本质上是“零和博弈”,浪费吸引资源。

一些企业主对招商引资的乱象也颇有微词。“每天都有人来谈合作。有的地处偏远,甚至不具备办厂条件。我们明确拒绝,坚持要去参观。可能对他们来说,来访也是一个KPI。”东部某新能源装备龙头企业政府事务总监说。

“血拼”内耗不利于发展。

“地方对老企业和新企业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别处挖,就成了新企业,享受的相关扶持政策可以从零开始算。”据东部某开发区副主任介绍,企业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甚至从一个区搬到下一个区。考虑到开发效益,只是高价搬新家,并不会带来太多增量。

个别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吸引政策,提供“超常优惠”,加重财政负担。“大项目上马以来,财务几乎被砍掉空。大企业有话语权,要求返还固定资产投资,五免五减税费等非常规优惠政策。这些都是无法达成的抽屉协议。”中部某县受访干部说。

受“对内招商”影响,一些“候鸟型”企业尝到了甜头,在一个地方用尽优惠政策后,转战其他地区。这些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利用财税奖补套利的企业,产业管理差,创新意识弱,发展后劲不足,甚至其产业园区都无法落户培育产业。

华中某工业园区负责人曾接触过一家“条件相当苛刻”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总投资80亿元,地方政府出一半,先到位。后来,我们就没再谈了。这家公司去了另一个地方,听说以破产告终。”该负责人表示。

有招商干部提到,作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一些头部企业为了获得地方政策支持,频繁推出看似有潜力的新项目,在很多地方反复挂牌,实际上是在“挖墙脚”。

地方招商考核的压力也催生了一些不切实际、无底线的补贴。这些补贴有的不能按合同兑现。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之前一些地方承诺过多,现在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招聘政策迟迟没有出台。

一位受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就接到了很多外省园区的招商电话。在电话中,某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在当地注册新的公司或分公司、子公司,可以不实际经营,只要缴纳增值税就可以享受总部经济的相关政策。每缴纳100万元增值税,可享受35万至40万元的补贴。纳税超过1000万元的,可以具体情况具体谈,补贴更高。

加强统筹规划,遏制内耗

招商引资乱象的背后,是一些地方行业同质化、考核体系不协调等一系列深层次、系统性问题的集中体现。受访干部建议,应采取更多措施规范地方“投资内卷化”行为。

划出底线,设定上限,严格限制“非常优惠”。目前,促进投资的政策很多,但限制性政策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地方招商引资规范化的研究。可以参照项目投资额度,设定各项引资政策支持的“综合最高比例”,防止“超常优惠”。同时,加强监管,严格限制地方“抽屉协议”和“隐形补贴”。

区分存量搬迁和增量投资,减少无效投资。在优化考核导向的基础上,鼓励各省市加强专业团队和专家团队建设,重视企业的尽职调查和技术论证,既避免因政绩冲动导致的盲目招商和无效投资,又要适当区分现有企业和增量投资,尽可能消除企业在正常产业转移之外的空的“异地拿补贴”缺口。

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让良好营商环境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引擎。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市场,使资源要素更高效流动,区域内产业建设统筹规划,避免过度同质化。此外,应鼓励各地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高质量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伍智超图片编辑:朱伟辉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各地互相挖墙脚、企业搬一次赚一笔,谨防基层招商无效“内卷”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401.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