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夜读|当年,大学校园可以自由进出

夜读|当年,大学校园可以自由进出

视觉中国资料图

这两天看到一则“家长带孩子进大学校园被拦下问保安”的新闻,很是感慨。视频中的家长很激动。“为什么不让他们进来?”这是事实,但是每个大学也有具体的管理办法,确实需要相互理解。

上个月我出差了,所以顺道去了趟母校。我希望我坐地铁的时候不用戴口罩。大学该不该开?结果发现门口还是进不去。保安说可以办理校友认证,但是已经下午五点了,当天肯定来不及了。叹了一口气,我只好放弃。我最后一次回母校是在五年前。

怀念以前随意进出大学校园的时光。我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每个学校都是自由出入,避开寒暑假或者登记一个身份证。

现在想来,都是美好的回忆。方便去其他学校和同学玩,参加笔试,面试,或者只是闲逛。我甚至去隔壁学校做了一个牙科手术,只是因为听说有个医生技术很高明。

开放式校园的优势是什么?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曾经在学校被一个中年人拦住。他穿着又大又松又厚的西装,不修边幅,戴着牛奶瓶底那么厚的眼镜,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他用很重的方言问我怎么去历史学院。

我问他想干什么,他说想考研,去学院咨询。我带他去了历史研究所的一个办公室。他一直很不安。他和老师说话时只敢看着地面。老师热情地介绍了情况,叫他回去好好准备。

不知道后来他怎么样了,考上没考上。但我想,也许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他能走进校园,他可能会抓住一个机会。我亲自走进了历史学院,见到了这里的老师。这种动机和在官网看招生简章是完全不同的。

大学文化的熏陶作用或许就体现在这里。感染和影响不是虚幻的,它就在眼前。如果能亲眼看到梦想中的教学楼,对未来的学长说几句话,产生的能量不言而喻。

有一部日本电影《底层辣妹》,讲的是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女生如何努力在短时间内考上庆应大学的故事。电影里,女孩一度想放弃。后来她妈妈真的带她去了庆应义塾大学。她看着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和那句名言“天不生人,地不生人。”她的斗志重燃,她的梦想再次被拾起。

现实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到了这样的启发。有多少人在看到高中校徽的时候,默默地在心里种下了梦想?即使不是学生,也可能来到校园,亲身体验学术殿堂的崇高,对“虽不能到达,心向往之”有感性认识。

说实话,我在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外人对正常的校园生活有什么影响。现在有人担心影响教学秩序,我一次都没遇到过。依靠教学楼的门禁卡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相反,校园里的“外人”给我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回忆。

记得当时在学校踢足球,一个中学生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他父母在学校门口卖炒栗子,他放学来踢足球。就是从他那里知道炒栗子这么赚钱,我开玩笑说以后不请他喝酒了。

我想没有比这更生动的材料让一个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了。由此可见,校园开放的好处是双向的:对于这个中学生来说,如果每天在学校里闲逛,他的人生可能会不一样;对于大学生来说,开放的大学其实相当于打开了一扇观察社会的窗户,从中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不知道大学是否应该是一片“净土”,只要“专心读书”。我只能说,以我的经验来看,真的会失去很多乐趣,枯燥很多。我相信过度保护的校园不会比烟花世界更有趣。可能很吵,但是很真实很深刻。

不要让一扇门阻挡了游客和世界。

责任编辑:李勤余图片编辑:朱伟辉校对:栾梦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夜读|当年,大学校园可以自由进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145.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