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筑梦“天宫”|“货运专列”再立功,长七向“智慧”火箭迈进

筑梦“天宫”|“货运专列”再立功,长七向“智慧”火箭迈进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5月1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托举点火空,成功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中国空站间应用发展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这次发射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七号火箭)和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第六次携手去太空,合作非常默契。

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本文图片为石晓、宋涛、王赢。

从38天到25天

历经八年努力,2016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发射。2017年4月20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开始携手天舟货运飞船“建造天宫”。

长七火箭作为我国首款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中型运载火箭,在现役运载火箭中轨道精度最高,偏差小于4秒。在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任务中,取得了世界上最快的快递“收件”记录。作为中国新型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衍生出长征7A、长征8A等多种运载火箭。

虽然天舟货运飞船发射取得了七战七胜的优异成绩,但长七型号团队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优化火箭设计和发射场测量研制流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长七火箭动力系统副总设计师周宏介绍,研制团队提高了火箭发动机等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消除薄弱环节。“在测发流程方面,本次任务优化了地面测控软件,进行了单机、系统、全箭验证,测发流程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同时,经过流程优化,发射场的发射时间从27天缩短到25天。”火箭院长七号火箭总设计师邵说。

38天到31天到27天到25天。

这是嫦娥七号火箭首次任务以来,发射场工作流程所需的时间变化。

在外人看来,也许减少了13天并不奇怪,但为了这13天,长七型号团队走了7年。

“随着空站间任务的推进,长七火箭的发射密度越来越高,质量和效率成为确保成功的‘两条腿’。失去其中任何一个都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火箭院长七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说。

长征七号火箭转运。

心有梦想,不怕远方。在这条与时间赛跑的赛道上,长汽模型队与时间赛跑。“长七火箭立项阶段就定下了25天控制发射场工作流程的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目标。”火箭院长第七型号团队总体副主任郭金刚满脸喜悦。

目标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一组数据可以给出答案:

通过项目的调整、严格、灵活的组织,火箭弹体状态恢复、产品交接、关键单机等工作的准备时间从首飞时的5天压缩到了1天。

通过优化试验项目,火箭吊装完成后的测控和电源分系统试验由首飞的9天减少到5天。

总检阶段,从长七遥五火箭开始,减少了一次总检,流程进一步优化,缩短了一天。

从长七吴耀火箭发射阶段开始,液氧和煤油两种推进剂由串联加注改为并联加注,使长七火箭进入发射过程的时间缩短了4个小时…

4天,1天,4小时…就这样,时间被一点点“压缩”。“7年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差距。现在长七火箭发射场的工作流程已经非常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不是终点,我们还要一个接一个地跑,从追赶到并行再到追赶。”郭金刚说。

时间压缩绝不是简单的取消流程和步骤,而是在透彻理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流程。郭金刚提到了一个细节。以前,该团队使用高精度的水平仪来测量火箭的垂直度。后来团队以工厂平台等设施为参照,保证了火箭的“站立”安全,简化了发射场的操作项目,为火箭的整体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在两种模式的主导下,类似的流程优化体现在各个专业和系统中。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改善。是七年的优化过程‘接力赛’让我们赢得了时间。”

时间压缩了,质量却一点都不能放松。质量是航天的生命,航天工作最重要的是质量。与中国其他三个内陆发射场相比,文昌发射场不仅湿度高,而且盐雾高,正在影响发射平台和其他地面设备。“我知道海南气候潮湿,但没想到一年四季都这么潮湿。”当被问及常年在文昌旅游的感受时,火箭七院火箭发射支持系统副主任李超说。

常年在文昌应对狂风暴雨的火箭院长七火箭地面设备保障团队,更懂得“未雨绸缪”的含义。对于接近设计寿命的产品,自2021年起,提前采取措施与发射场沟通,启动重大设备升级,替代产品顺利通过测试并投入使用。对于那些一时难以更换的设备,他们通过精心维护、加强状态监控、备足完好备件等措施,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满足发射任务要求。

火箭助推器在吊装。

向智慧火箭进军

发射成功率100%,这是7年来长七火箭在空站间任务中一次次交出的辉煌成绩单。当成功成为常态,这个“常胜将军”的团队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向运载火箭更前沿的发展方向——智能火箭迈出了一步。

“航天员一次次成功刷屏,中国人到达了更高更远的距离。Too 空探索永无止境,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火箭院长七大型号团队总设计师邵说。“茫茫宇宙,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火箭更加稳定可靠。”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火箭越来越受到航天界的关注。邵解释说:“火箭的最终目标是准确入轨。现在我们大多是通过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来提高发射的成功率,但是火箭发射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往往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异常情况就决定了任务的成败。智能火箭可以在通常意义上的致命故障情况下实现智能纠错,转危为安,确保轨道。”

邵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人们通过加强锻炼来对抗感冒,不会危及生命。同样,未来长七火箭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也能确保任务成功,提高发射成功率。”

从完美到完美,是突破,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火箭院长七型团队正在围绕智能火箭领域开展故障诊断和任务重规划技术研究。目前该原理样机已经研制完成,后续任务中将进行飞行验证,推动智能火箭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落地。

“按照设计方案,我们会一步一步走下去,智能火箭的目标会一步一步实现。”邵信心满满地说道。

责任编辑:李怡清图片编辑:乐浴峰校对:丁晓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筑梦“天宫”|“货运专列”再立功,长七向“智慧”火箭迈进》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14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