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提新能源车四大消费投诉,涉及锁电、智能辅助和刹车等_10%公司
中消协今天发布的《汽车投诉专题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投诉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
(一)汽车质量问题
1.传统燃油车的问题。燃油汽车主要使用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作为动力源。与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加油方便、动力性能强等优点。但与此同时,燃油车的结构相对复杂,涉及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系统等多个部件。相关投诉主要包括:一是与车辆安全相关的质量问题。如定速巡航功能故障、发动机或变速箱故障、刹车失灵、发动机漏油、车辆自燃等等。二是与元器件寿命相关的质量问题。一些品牌汽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部分零部件,但使用寿命明显降低,有些零部件甚至刚过质保就损坏。第三是与驾驶体验相关的质量问题。比如中控触摸屏失灵,倒车影像延迟,倒车雷达失灵,天窗漏水,车辆抖动,低频异响。
2.新能源汽车的问题。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动力电池等领域技术的加速融合,智能化、网络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和安全问题。一、新能源汽车电池故障。比如行驶过程中电池寿命突然掉下悬崖或者动力电池突然失效失去动力导致“下蹲”,车辆在行驶、充电或静止过程中突然自燃。第二,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面“锁电”。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了降低电池使用的安全风险,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通过远程升级系统限制消费者车辆的充电功率、放电功率或电池容量,导致车辆充电速度降低、动力减弱、电池寿命缩短。三是智能辅助系统的相关问题。比如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灵,主动刹车慢,中控黑屏死机,感应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失灵。第四是刹车失灵的问题。消费者反映部分品牌汽车存在刹车失灵问题,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汽车销售
1.虚假宣传具有误导性。随着国产品牌汽车的迅速崛起,汽车消费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在广告和宣传资料中夸大或者隐瞒汽车的性能、功能、价格和优惠待遇,误导消费者。一是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缩水。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宣传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里程不符的问题,部分品牌车型冬季续航里程甚至“腰斩”或“过膝”。二是车辆配置与宣传不符或“提前宣传”。一些品牌汽车在官网或4s店宣传具有远程智能泊车、高端芯片、碰撞预警或L3级自动驾驶等功能,但消费者实际购买的车辆没有相关功能、配置或尚未推出的功能。第三,销售承诺不兑现。比如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承诺诱导消费者随意购车,然后不兑现之前的承诺,引发纠纷。
2.与合同相关的问题。购车合同是消费者与汽车经销商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一些汽车经营者利用其优势地位,单方面制定“霸王条款”,或在订立合同后单方面侵犯消费者的权益。一是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的免责条款、违约条款和争议解决条款,限制或者剥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规定车企可以不经通知随时单方面变更、中断或者终止一项服务,通过格式条款单方面规定争议由经营者所在地法院管辖等。二是违反约定延迟交货或模糊交货时间。比如某汽车销售人员在消费者买车时口头承诺了更短的交付时间,但随后又故意在其提供的格式合同中没有写明交付时间。还有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商在购车合同中故意模糊交车时间,为长期不交车埋下伏笔。三是单方面变更合同内容。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消费者支付定金后,未经消费者充分告知和同意,单方修改双方签订的电子合同文本。四是强制捆绑或加价提车。一些汽车品牌的4S店对热销车型捆绑“授权费”和“综合服务费”,甚至在消费者支付全款后,以芯片短缺、车价上涨为由要求消费者加价提车。
(C)汽车售后和支持服务
1.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逐年增加,配套服务需求激增,相关配套服务不完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充电桩安装难,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充电桩安装,小区物业清场难。部分小区物业以容量不足、车位不足、无固定车位为由,拒绝为业主出具安装充电桩的同意书,但同时引入第三方充电桩公司在小区内设置公共充电桩,业主充电需支付更高费用。甚至有小区物业要求业主支付额外费用才同意安装。第二,充电桩的安装对开发商来说比较难。部分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商及其所属物业公司为销售高价充电车位,以消防安全为由,拒绝为已购买固定车位的业主出具同意安装充电桩的证明。第三,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公共充电桩分布区域不平衡,部分地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充电桩覆盖范围和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充电需求。四是充电桩运维不到位。部分充电桩运营公司缺乏足够的管理和运维能力,消费者充电时遇到故障桩、无电桩等问题;一些公共停车场对燃油车长期占用充电车位缺乏有效管理。
2.维修等售后服务体验差。汽车售后服务是汽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售后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意愿,也影响汽车品牌的形象和声誉。售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多次维修后仍不能正常使用。如果车辆维修过多次,但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或者老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新问题。第二,过度保养或汽车保养欺诈。一些汽车4S店以不维修不能享受保修为由,威胁欺骗消费者过度维修。还有一些维修人员故意夸大车辆故障的严重性,增加不必要的维修项目。第三,4S门店的转让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部分4S店铺经营者将店铺转让给他人后,消费者预付物品的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发生了变化,甚至预付资金也无法正常使用。四是车企倒闭退市,消费者车辆售后无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之后,已经进入瓶颈期。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因经营不善面临退市问题,难以继续为相关车辆提供定期保养、售后维修和原厂零配件服务,车辆使用安全堪忧。
二手车问题
1.隐瞒车辆真实信息。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二手车市场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故意隐瞒车辆的真实情况,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首先是隐瞒车辆过户数量。比如一些二手车平台销售人员宣传车辆为未过户车辆,但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其实有很多过户记录。二是隐瞒车辆缺陷信息。比如掩盖车辆的蹭痕或者隐瞒车辆维修记录、事故记录、浸泡信息等。三是修改降低车辆行驶里程。比如消费者购买时,表盘显示车辆行驶里程低,但购买后发现车辆实际行驶里程远高于表盘显示的里程。
2.价格问题比较乱。由于二手车市场缺乏透明度,消费者无法获得准确的价格信息,容易被不良商家欺骗或误导。一是虚构车源,低价引诱乘客流失。一些二手车平台为了增加交易机会,在网上发布虚假低价车辆信息,消费者前来购车,告知车辆已售出。二是巧立名目乱收费。由于二手车交易没有明确的收费依据,一些二手车交易市场借机以各种借口收取“拆牌费”、“抵押解除手续费”、“交易服务费”等费用。三是骗取押金。一些无良二手车经营者以非法占有消费者的钱为目的。消费者支付了购车定金后,人为设置障碍阻止车辆顺利过户,以消费者违约为由骗取消费者定金。
中消协建议加强汽车全生命周期监管,关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规范二手车市场交易秩序。
(原题为《中消协:汽车消费领域消费投诉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责任编辑:吴遇利图片编辑: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