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菜场、回幼儿园……这所沪上小学用一周带孩子“玩中学”
4月27日,上海长宁某菜场,一群小学生拿着小笔记本围着大排档转圈。“阿姨,玉米鸡蛋汤用什么玉米最好吃?”“普通西红柿和普罗旺斯的西红柿相比,价格差那么大。有什么区别?”
经过一次游览,孩子们的沟通和计算能力得到了锻炼,对营养配餐有了一定的了解。
五年级的学生去市场买食物。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天一小学”)在“联通孩子与世界五育融合学科实践周”活动中的一幕。4月24日至28日,天一小学在特殊关怀下,用整整一周的时间,通过家校社区协同育人,让1300多名学生在近110名教职工和300多名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进博物馆、体育俱乐部、艺术宫、现代农场、数字体验馆,开展基于学科内涵的实践周活动。
“是什么触动了学校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学科实践周?”天一小学副校长吴觉芳告诉纸媒(www.thepaper.cn)记者,“我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的立场,教育的导向和至关重要的学习。”吴觉芳补充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科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跨领域学习的真实情境,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向往自由探索的特点。“根据课程计划,学校精心策划,准备了两个月。本学科全体教师在年级组长和学科经理的带领下,从新的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出发,设定活动目标,设计实践周的课程内容。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有“学科实践周课程表”。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覆盖,年级和班级的课程各有特色。
学科实践周课程表(五年级)。
这一周的活动和一般的社会实践或者春秋郊游有什么区别?“这次我们一下子拿出了学期课时的10%,连续五天让孩子们在实践的沃土中长高、成长、开阔视野。一天和五天的学术实践,无论是能力的提升,还是对社会的了解,肯定是大不一样的。”吴珏芳道:“似乎没有阶级。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我们把学科知识嵌套在活动任务设计中。”在正式的学科实践周开始前,各科老师还会安排必要的课前课程,带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并在接下来的一周实际运用,为解题或探索新问题做准备。
教师让教育教学在各种真实情境中与孩子不期而遇,让学科实践成为孩子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成为学校培养孩子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孵化器。
比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进幼儿园,学做小老师。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沟通,在和师兄师姐讲故事、做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孩子们可以自由组队,讨论旅行路线,计算交通费用。老师在五年级孩子的培养中更注重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分组设计每周菜单,研究如何搭配均衡的饮食,如何选择市场上的新鲜食材,如何分配有限的资金。学生也有机会与学校食堂经理交流意见,并进入市场与老板“讨价还价”…
经过一周的学术实践,孩子们的成长超乎想象。“我们发现,孩子们去菜场选食材时,一般会选择先逛菜场,仔细比较菜价和蔬菜质量后再下单。”该校高三年级负责数学的张玉红老师说,“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社会对孩子的包容和关爱。有的菜场老板还多给孩子送西红柿,赚几分钱,让孩子更开心。”
学生在人工智能体验馆体验AI。
吴觉芳说:“学校还专门安排了五个年级的学生跟随父母上班一天,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专业人士一天。让孩子们更真实、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精神。”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感言中写道:“原来爸爸的工作这么忙。”五年级学生小石走进人工智能体验馆,对AI虚拟人情有独钟。父母志愿者的讲解让他明白,人工智能未来会把人类从一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创新和探索未知的世界…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让孩子明白“幸福是一种奋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三百六十行,都精彩,都辉煌。学生觉得自己更体谅父母,更了解社会。
学生们正在参加主题实践周的活动。
“孩子,你的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未来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科实践在素养培养方面相对于传统学习的巨大优势。希望这一周的活动能吸引你主动参与做中学、用中学、玩中学、创中学。”天一小学卢华琼校长在纪律实践周开幕式上这样告诉孩子们。
为期一周的活动落下帷幕,但也带给家长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孩子眼里有光。他们应该对世界充满好奇,应该对这个社会负责,应该对融入人群充满热情,应该有足够的免疫力对抗焦虑。”一位初三7班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非常感谢这一周的活动。不是因为孩子玩得开心,而是因为在一个集体意识中,孩子的自我意识、探索的坚持和融入社会的能力是弥足珍贵的。没有比这更好的焦虑对冲了。”
责任编辑:高文图片编辑:陈飞燕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