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市委书记访谈录|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全力拼经济,要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企业家_中国政库

市委书记访谈录|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全力拼经济,要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企业家_中国政库

[面试总结]

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刘峰:

三年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稳步高效推进,生机勃发,形势向好。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实现实验区“五年建成标杆”的阶段性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时代特色、江西元素、景德镇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

景德镇御窑址申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重点科学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加强文物保护改革创新,严守文物保护安全底线,“确保2026年申遗成功”。

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景德镇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景德镇过去以工业起家,将来也是工业的主宰者。

2022年,景德镇陶瓷产业产值达到665亿元,三年增长155%,陶瓷产业税收从3.5亿元增长到7.6亿元,陶瓷企业从103家增加到203家,均实现翻番。

一个商人之所以敢把自己的生意、家族的生意、自己的身家放在这个地方,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事业可以在这里基业长青,成就百年基业。要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家,以“解决了多少问题,带来了多少效益”为工作标准,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景德镇的消费很有特色。在“夜间经济”方面,以“夜明珠山”为主要牵引,着力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打造“15分钟夜间经济圈”和“半小时夜间经济圈”。我代表161万瓷都人民,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景德镇打卡、散步、浏览、品味,实地感受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

江西千年瓷都景德镇,地方虽小,但一举一动总是吸引着各界的目光。2019年8月,景德镇获批全国唯一文化实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景德镇近期在实验区建设方面动作频频。今年3月,景德镇市委书记刘峰主持召开景德镇窑址申遗世界文化遗产调度会,提出“确保2026年申遗成功”;4月,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现场交流会在景德镇召开。

近日,围绕外界关注的景德镇国家实验区建设、景德镇御窑址申遗以及当前“拼经济”、“夜经济”等热点话题,景德镇市委书记刘峰接受了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在谈到“夜经济”时,刘峰表示,景德镇的“夜经济”很有特色,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景德镇打卡、散步、漫步、品味,实地感受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

景德镇夜景。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供图

“三年来,景德镇国家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文章认为:作为中国唯一的文化实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一直备受各界关注。4月12日,国家发改委在景德镇召开了试验区建设现场交流会。自2019年8月试验区获批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在这个时间节点召开现场交流会的目的是什么?

刘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作出过两次重要指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作出“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标志着历史方位,描绘了景德镇发展的美好蓝图。

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江西省委对景德镇国家试验区建设提出了“一年出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树标杆”的要求。本次现场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二十次党代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的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国家实验区三年来建设情况,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创新精神,促进交流互鉴,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回顾过去,三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和感恩之情,围绕国家实验区“两地一中心”战略定位(即将景德镇建设成为全国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知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大力实施陶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手工瓷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减征3%”等一批政策成功实施,发展红利不断释放;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版权示范城市、第一批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等30多个国家试点项目获批实施,发展动力不断激发;桃阳里、桃溪川、桃源谷、桃博城等一批标杆项目加快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彰显。2022年,景德镇陶瓷产业产值达到665亿元,三年增长155%,陶瓷产业税收从3.5亿元增长到7.6亿元,陶瓷企业从103家增加到203家,均实现翻番。

三年来,我们坚持通过保护传承陶瓷文化。为保护千年遗址,景德镇出台了《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条例》,实施了景德镇大遗址保护计划,抢救保护了160多处老窑遗址和108条老巷。传承千年技艺,打造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成立世界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手工制瓷技术被批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爱护千年匠心,实施艺术家制度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讲述千百年的故事,挖掘阐释陶瓷文化,创作一批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文学佳作,让景德镇永远是陶瓷历史文化的活教材。

三年来,我们坚持通过创新发展陶瓷产业。景德镇在做大日用陶瓷、做精艺术陶瓷的基础上,以做强先进陶瓷为主攻方向,聚焦通信电子、新能源+航空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节能环保、军工“2+4”重点应用领域,建设了中日陶瓷产业园等一批先进陶瓷产业集群。2023年,先进陶瓷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到2025年。同时,推动陶瓷行业数字化转型,建立国内首个陶瓷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陶瓷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重塑“景德镇体系”区域品牌,打造全国首个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发布中国陶瓷价格指数。

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供图

三年来,我们坚持推动文旅融合。为此,景德镇实施“国际瓷都品质旅游”文化旅游一体化计划,大力推进“七个一”工程,获批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承办省旅游大会为契机,以御窑景区创建5年为重点,建成文旅融合重点项目45个,推出景德镇记忆、高陵中国村等一批优质旅游产品;做好“文化+”文章,培育非遗游、工业游等业态,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大力发展夜游消费,构建“全球、全时段、全年龄”的旅游消费生态圈。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坚持繁荣公开的交流和交易。景德镇千年窑火,万里瓷路,造就了“工匠四面八方来,器皿造天下”的繁荣景象。2022年12月,景德镇成功举办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发来贺信,让全市上下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我们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今日中国”等外事外交活动,与72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打造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种最全的陶博,打造“全天不下线、全年不结束”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打造国家文化输出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陶瓷贸易中心;全国首个“文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山水漂”和“外国山水漂”创新创业。

总的来说,景德镇国家实验区建设三年来稳步高效推进,生成活力,形势向好。今年是实验区建设从“三年上台阶”走向“五年建标杆”的关键一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按照“国家需要、地方能力、人民期待”的要求,紧紧围绕“两地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实现国家实验区建设“打造五年标杆”的阶段性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时代特色、江西元素、景德镇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

“确保2026年景德镇御窑址申遗成功”

论文:2015年3月,景德镇正式启动以御窑址为核心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现在,景德镇正在全力推进全市窑址的整体应用。窑址申遗对景德镇有什么意义?我们关注到您还专门主持了申遗调度会,提出“确保2026年申遗成功”。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景德镇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

刘峰:景德镇御窑址申遗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申遗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继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2015年,耿、苏白、三位90后学者就景德镇御窑址保护问题联名上书中央领导,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御窑址保护工作作出了两次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御窑址保护工作的深厚感情和特殊期望,为我们加快推进以御窑址为核心的瓷器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申遗是推进景德镇国家实验区建设的龙头工程。国家实验区建设的核心含义是“保护与传承”。景德镇是千年古镇,世界瓷都,堪称“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样本区”,在中国陶瓷文明史和世界陶瓷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御窑址申遗是规格最高、要求最严、难度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国家实验区实施方案》将推进申遗列为国家实验区建设中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明确提出“支持申遗,将景德镇御窑厂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和研究纳入考古中国工程”, 并把窑址申报作为国家实验区建设的“龙头工程”,以高质量的“龙头工程”引领建设高标准的国家实验区。

第三,申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的应有之义。景德镇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的号角。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不仅有经济社会水平的要求,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内涵和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我们推进景德镇窑址申遗,不仅事关文化保护和传承,更事关景德镇城市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插上更加丰盈的翅膀。我们将以御窑址申遗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更好地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的新形象。

景德镇官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申遗工作的扎实推进,我们充分认识到,没有文物保护的支撑,景德镇御窑址申遗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围绕“确保2026年申遗成功”的既定目标,我们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文物保护。我市申遗的申请类别是古遗址系列。加强13个备选要素的考古和研究工作,科学编制完善各要素点文物保护规划,启动景德镇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划定并公布文物埋藏区,科学划定遗产区和缓冲区,为后续备选要素规范建设遗产保护、展示、监测和修复工程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加强文物保护改革创新。一直以来,我们把文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强化制度供给和资源要素支撑,落实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利用的责任,以创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抓手,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经验。

三是严守文物保护安全底线。景德镇是文物大市,有不可移动文物770件,博物馆23个,共有文物和藏品66431件(套)。牢固树立文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住文物安全红线,严格落实“考古基本建设第一”的底线,确保文物安全。

“像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家”

论文:2021年,景德镇发布工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围绕“3+1+X”特色产业体系,实施“三个百亿”工程。今年是工业倍增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全市将如何加快冲刺?

刘峰: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景德镇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景德镇过去以工业起家,将来也是工业的主宰者。

2021年以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三年行动,以产业、招商、项目为重点,构建了“陶瓷、航空空、精细化工、医药”+文化旅游+其他优势产业的“3+1+X”特色产业体系。

今年是全国各地“全力以赴经济斗争”的一年,也是景德镇三年工业翻番行动的收官之年和决战之年。为了全力以赴完成各项既定目标和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抓产业、强市不动摇。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最基础、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是产业发展。坚持集群化发展,大力铸链、补链、稳链、扩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整合供应链,加快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规模化发展,深入开展企业阶梯培育行动,加快形成大企业“一往无前”、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坚持集约发展,强化“亩产论英雄”引导,从“拼规模、拼土地”的粗放发展转向“拼效益、拼质量”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由低产向高产转变,实现寸土寸金。

景德镇陶瓷跨境电商产业园。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不会动摇。招商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抓手。既要招大项目,也要招好项目,既要抓数量,也要抓质量,不能“找个篮子都是菜”。今年,我们将锁定目标,引进1个100亿美元的制造业项目和15个优强重点产业。具体来说,要把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建设和引进更多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供给的无缝对接,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政府主导型招商向市场主导型招商的转变,重点推进区域定向招商、产业专业招商、龙头企业带动集群招商,提高招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此外,商业环境不会动摇。2022年,创新推出“企业静默期”、“加班默许制”、“初犯轻罚”等87项改革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今年要巩固这些改革成果,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改革重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全面推进权责“清单化”、“政策透明化”、“服务标准化”等“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推行“一站式”审批、“掌上”审批、宽容审批,全面优化企业政务环境、执法环境、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

拼经济,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拼营商环境。一个商人之所以敢把自己的生意、家族的生意、自己的身家放在这个地方,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事业可以在这里基业长青,成就百年基业。要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家,以“解决了多少问题,带来了多少效益”为工作标准,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欢迎全国游客来景德镇打卡”

本报讯:近日,淄博烧烤爆炸事件进一步点燃了各地的“夜间经济”。在景德镇,“夜经济”同样灿烂。景德镇在管理和服务“夜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可以分享?

刘峰:“提振消费”是今年的关键词。商务部提出,2023年经济工作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首位。该省还要求扩大大众消费,恢复文化和旅游消费,培育和扩大新消费,丰富和升级消费场景。

景德镇的消费很有特色。在“夜经济”方面,打造了2个国家级、4个省级夜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2个国家级夜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的城市。为此,我们以“夜明珠山”为主要牵引,着力打造夜间旅游消费品牌。

景德镇竹山“夜经济”。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夜经济”布局上,景德镇按照打造“一核两轴、一圈两区”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构建了“两圈十成”的“夜明珠山”发展格局。“双圈”即“15分钟夜间经济圈”和“半小时夜间经济圈”。“双十”就是聚焦“15分钟夜间经济圈”,着力打造10张15分钟“夜明珠山”打卡;以“半小时夜间经济圈”为重点,着力打造10个半小时“夜明珠山”打卡地,力争实现“年初见成效,两年对标全省,三年示范全国”的目标。

“夜间经济”的妙处就在于它的特色。文化是“夜经济”的核心,精神消费是“夜经济”的高级形态。景德镇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陶瓷历史文化生态,由此衍生出御窑文化、工业遗产文化、弄堂文化、景区漂流文化、码头文化、会馆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景区小吃文化、景区节庆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满足多层次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对景德镇地域文化的不断挖掘和诠释,加强了“野竹山”的区域品牌管理,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打造了十种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文化场景。

为满足各年龄段、各圈层、各场景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我们还坚持雅俗共赏、动静结合、老少咸宜、内外兼修的原则,合理布局高、中、低端业态,内涵与外在并重、室内与室外并重、本地人与外地人需求并重,重点打造精品夜游、沉浸式夜场、饕餮夜宴、文化创意夜购物、缤纷夜展、风情夜等等。

在此,我代表161万瓷都人民,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景德镇打卡、散步、浏览、品味,实地感受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蒋晨锐图片编辑:蒋立冬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市委书记访谈录|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全力拼经济,要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企业家_中国政库》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2226.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