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解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向人口素质要红利_财经上下游

解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向人口素质要红利_财经上下游

5月5日,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研究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的问题。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

会议指出,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足、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人力资源,以高质量的人口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

会议强调,要深化教育卫生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遍关爱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教育负担,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上述会议对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做出了哪些重要判断,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以高质量的人口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更加重视人口质量和人口质量红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全国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下降0.94千分之一。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268万人,占比上升0.9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在接受论文采访时指出,中国从2022年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未来总人口将出现长期减少。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长期低生育率将带来儿童青少年比例长期偏低,人口流动性将持续增加。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会议提出“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以高质量人口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

导报记者注意到,以高质量的人口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这是一个新提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大国的现代化。

“会议提出以高质量的人口发展支撑中国现代化。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我们对中国人口发展国情的认识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石毅说,“如果上一阶段更强调人口规模的红利,下一阶段可能会更强调人口质量和人口素质的红利。”

任远认为,新的提法是在中国人口结构发生相当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对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的回应。”高质量的人口发展应该是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的核心方向.”

任远说,会议提出的“人口高质量发展”内容非常丰富,核心问题是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在我国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基本背景下,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对于国家发展尤为重要。

任远认为,人口系统本身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结构、空分布和人口素质的整体复合系统,它关系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整体发展。因此,人口发展战略应构建全面的人口发展战略体系,包括加强服务和支持生育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促进人口发展的长期平衡;还要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重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适应人口迁移和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包括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战略。

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如何理解教育强国建设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其实未来应该更加关注人口的素质,人口素质的红利,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这也是最近业界持有的观点。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芳在《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影响与政策调整的机会窗口》中指出,人口的短缺可以通过质量来补充,人力资本永远是最重要的。经济学家通常用受教育年限来衡量人力资本。下一步是通过一系列改革来改善人力资本。一种方法是延长义务教育的时间。与此同时,我国仍有大量劳动力滞留农业。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使这部分劳动力更加顺利地转移,大大增加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供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告诉该报,教育强国的角色对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意义。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具体要求,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教育的保障。

提高人口素质是有潜力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才红利逐步显现。2022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3年,比2021年提高0.11年,比2020年提高0.18年。

在施毅看来,教育强国不仅仅是提高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教育改革,让劳动年龄人口在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从具体措施来看,石毅认为,应该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待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例如,托儿所和学前教育应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例如,OECD的‘强启动’计划认为,儿童早期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远高于中后期。”同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要推进其专业设置和培养体系的改革,使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现在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是通才教育,专业化程度和应用能力与行业、职业的融合度还不够。”另外,对于劳动人口来说,一些工作岗位的技能培训,特别是国家紧缺行业的技能培训,应该由公共财政来承担。最后,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要把“终身学习”落地,利用老年大学等现有资源的优势,拓展其功能,使之成为面向全社会的培训或学习场所,为老年人技能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支持,帮助他们再就业或从事一些灵活就业岗位。

如何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如何实现会议提出的“大幅减轻家庭生育教育负担,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任远认为,生育问题是影响中国人口长期变化的最根本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长期低生育率,人口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受到很大制约,应注意加强对生育的服务和支持。

他指出,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方面,自2021年以来,中国不同地区实施了许多生育支持政策,如生育津贴和普惠性儿童保育服务。

比如,杭州将首次对同一对夫妻生育两个或三个子女,且新出生子女户籍在杭州的家庭给予育儿补贴;沈阳出台《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降低生育和教育成本;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透露,《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实施操作细则》将于5月1日起实施。

“这些政策将通过政策传播在全国各地不断推广.”任远说。但他强调,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也要关注一些对人们生育有突出限制的因素,如流动人口的家庭分离和流动人口的生育问题,以及城市高生育成本对生育意愿的限制。“总的来说,中国的实际生育水平实际上低于人们的意愿生育水平。因此,必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落实从结婚、怀孕到生育、养育和教育的生育服务和支持,以更好地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石毅认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支柱政策体系的补充。比如生育保险制度要跟上。“现行生育保险制度覆盖的人群主要是参加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群,但这部分人群无论是在整个就业人口中,还是在整个育龄妇女中,比例都不高。灵活就业失业人员也要覆盖?”再比如,现在托儿所的发展更注重机构的问题。即使托儿所的数量能够达标,也仍然不能满足数量上的需求。所以要考虑能提供什么支持;此外,将辅助生殖服务纳入医疗保险等。,这些都是生育友好的核心内容。

“生育友谊是一个概念性的内容。应该是全社会倡导的,让大家形成共识。但在达成共识后,还需要更实际的政策措施或保障体系来支持生育友谊。”石毅说。

责任编辑:孙扶图片编辑:张同泽校对:刘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解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向人口素质要红利_财经上下游》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2005.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