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最高检:今年一季度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_法治中国

最高检:今年一季度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_法治中国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5月6日消息,检察机关发现,当前诈骗犯罪仍然多发,手段不断翻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检察机关依法加大惩处力度。2023年第一季度,共有10923人因诈骗被捕,在所有犯罪中排名第二。18146人被起诉,在所有犯罪中排名第五。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介绍,这类犯罪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覆盖面广,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诈骗犯罪的形式也在不断翻新。除了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套路贷诈骗等传统常见的诈骗类型外,养老诈骗、医疗保险诈骗、收藏品诈骗等新型诈骗也以各种名目不断涌现,影响着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些人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主张“以房养老”、代理“养老保险”、开展“养老救助”等名义,专门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侵害其合法权益。

二是组织化、规模化特征明显。检察机关起诉的诈骗案件,50%以上是共同犯罪。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级管理,自成体系。有的成立专门公司,以所谓“合法公司”为幌子租用高档写字楼,设置多个部门或岗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招聘,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管理。

第三,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和隐蔽化。从办案情况来看,过去单纯利用电话实施诈骗的场景开始向互联网转移,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被运用到诈骗的各个环节。传统的现金交割逐渐转变为利用网上银行和支付平台转账。有的通过网络联系,不见面,进行管道诈骗活动。网络环境下,诈骗传播面广、速度快、受骗人数多,犯罪成本低且容易复制,不仅增加了办案成本,也增加了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难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针对案件特点和反映的问题,检察机关坚持把重点领域专项打击与常态化打击相结合,依法加大惩处力度。针对诈骗犯罪的团伙化、专业化趋势,检察机关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严惩的基础上,对从犯、胁迫从犯等参与度低、危害不大的轻微犯罪,认罪悔罪,积极退赔赃款赃物。

论文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3年第一季度,检察机关对涉嫌诈骗犯罪的9630人未批准逮捕,其中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的3936人;不起诉4238人,其中相对不起诉3164人。

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介绍,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建立了重大案件会商机制,在制度建设、信息交换、证据标准等方面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完善追偿损失协调机制,努力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积极加强与金融、电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和互联网企业的常态化联系和实质性合作,督促落实监管、监测、提醒责任,推动形成惩治网络犯罪的系统合力。

此外,检察机关通过办理类似案件,着力查找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利用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业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推进源头治理。针对部分受害人认知能力不足、分辨能力差、防范意识不强,部分受害人贪小便宜急功近利,被骗入诈骗陷阱的现象,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广泛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以典型案例讲解、讲道理,增强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责任编辑:钟煜豪图片编辑:张同泽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最高检:今年一季度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_法治中国》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1823.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