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掉入黄河被救 家长抬羊登门拜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没有孙泽兵,(我家)孩子都会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恩情。”5月5日,在河南濮阳市台前县,王红彪特意带着孩子去孙泽兵家拜会。原来,4月30日下午5点多,四个12岁的少年正在黄河边玩耍。其中,王红彪的孩子不慎掉入湍急的漩涡,被卷出10多米远。危急时刻,路过此处的孙泽兵飞身冲下坝头,跳入冰冷的黄河水中,将落水少年从水中救起。为了郑重表示感谢,王红彪带着羊、锦旗等礼物千里迢迢来到孙泽兵家表示感谢。据悉,事发后清水河镇党委、政府也立即给孙泽兵送去了锦旗和慰问金。男孩掉入黄河被救 家长抬羊登门拜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没有孙泽兵,(我家)孩子都会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恩情。”5月5日,在河南濮阳市台前县,王红彪特意带着孩子去孙泽兵家拜会。
原来,4月30日下午5点多,四个12岁的少年正在黄河边玩耍。其中,王红彪的孩子不慎掉入湍急的漩涡,被卷出10多米远。危急时刻,路过此处的孙泽兵飞身冲下坝头,跳入冰冷的黄河水中,将落水少年从水中救起。
为了郑重表示感谢,王红彪带着羊、锦旗等礼物千里迢迢来到孙泽兵家表示感谢。
据悉,事发后清水河镇党委、政府也立即给孙泽兵送去了锦旗和慰问金。
来源:大象新闻
这个男孩掉进了黄河,被救起来了。父母带着羊去祭奠。
游泳阻力是我的初心,零溺水是我的使命。
王合信劝阻王合信解释黄河水的情况,王合信和志愿者在一起。
现场拍摄
王合信拄着一根4米长的竹竿,赤着脚站在黄河岸边。往前走一步,河水只到膝盖,你还能站稳;竹竿拿着杵走上前,两步,三步…扑通一声,王合信踩到了深水区。几秒钟内,王合信就被黄河卷走了十几米…
短短10秒的“游泳封杀”视频,在济南发布后点击量立刻飙升,好评不断。7月6日,“爱泳泉城”十大公益个人、黄河游泳拦网第一人王合信再次“自己试水”。
据媒体报道,6月21日,重庆潼南区8名小学生溺水身亡。悲剧再次发生,让很多人感到悲伤。
目前济南各中小学都在陆续迎来暑假,但此时往往也是家长们最担心的时候:防溺水、防触电、假期注意交通安全,什么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学生夏季溺水的悲剧接连发生,预防夏季溺水成为一项长期任务。
如何让孩子远离黄河?7月6日,一支特殊队伍正在黄河济南章丘段大坝上行进…“黄河有危险,就看这里,不要碰水!今天我将亲自下水向大家证明。”公益联盟“爱勇春城”成员、章丘黄河游泳抵抗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合信说。
王合信长着一张黝黑的脸,大半辈子都住在河边。9年前,这名山东男子开始用这种冒险的方式劝阻人们远离黄河。“我钓上来的都是死的,我赶走的都是活的。”王合信拒绝向他坚持的游泳阻挡模式屈服。”远离危险水域是防止溺水悲剧的最好方法.”
用自己的身体冒险“希望危险永远不再发生”
参加过多次救援的王合信从未救过一个活人。“每次都抢着去救援,其实我只要打捞尸体就行了。”于是,他不停地“用自己的身体试水”,常年在黄河岸边堵着游泳。他不介意被称为“疯子”。更多的时候,他甚至想让大家记住他做过的事。
“我希望孩子们看完视频后告诉身边的人:我亲眼看到他下河了,黄河真的很危险。”面对记者,王合信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7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章丘区北方浮桥,记录下了王合信再次冒险跳入黄河的画面。
昨日上午10时10分,记者与黄河游泳抵抗运动志愿者王合信一起,来到章丘区北方浮桥上的黄河岸边。
10点12分,王合信告诉记者,近年来,他的团队已经走进40多所学校,讲解防溺水知识;
10时27分,王合信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米长木棍准备发射;
10点35分,穿上救生衣,系上保护绳后,王合信准备用木棍下水。
10点39分,在岸上志愿者的保护下,王合信亲自下水演示水下会遇到的危险。
记者看到,王合信在河边没走几步,湍急的河水瞬间将他冲入河中。这一幕让在场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王合信拉回岸边之前,岸上的三名志愿者同时拉动了安全绳…
10点45分,王合信三试后走到岸边,表示要及时停止游泳,并介绍发生事故后如何科学施救。
奔腾的母亲河带给人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夏天来了,在水里游泳纳凉成了大人小孩的“最佳”选择。每年到了夏天,王合信都会去黄河边,拿着大喇叭劝阻沿河的人:“黄河水流急,滩陡多,很难淹死。”据了解,在济南,黄河流经7个区县,其中章丘段26.6公里。黄河章丘段属于黄河下游。水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沙质河底受水流影响,断崖错落。因为泥沙含量大,水流速度极快。
真正让王合信觉得黄河“吃人”是在2011年夏天。
王合信回忆说,2011年夏天的一天中午,他在吃饭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同村一个男孩掉进了黄河里。他骑着摩托车赶到河滩,发现岸上站着30多名前来救援的村民,连邻村的老人也坐着渔船来了。
王合信从岸上几个慌张的孩子那里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同伴去河边洗手,石头在他脚下一滑,不小心掉进了黄河。一起玩的男生马上脱光衣服,下水去救他,结果他没能上来。
救援持续了4个小时后,男孩被捞出水面,四肢僵硬。孩子的母亲扑倒在地,疯狂地哭泣,村民们也在抹眼泪。“一个17岁,一米八的男人,高二就开学了,就这么躺着,谁不会心疼?”溺水的男孩是王合信家族的侄子。平日里,他见了总经理的叔叔伯伯,喊得简短、热情、客气。“悲剧完全可以避免!”从此,每到汛期,王鹤、新老、老老就围着河堤,腰间挂着大喇叭,看见有人进水就毫不留情地驱赶。
“有很多人质疑我的行为,说我多管闲事。”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类似质疑声,王合信的态度依然坚定。“我刚开始用喇叭劝人远离。我真的无法说服他们。我亲自下到河边,让孩子们看看有多危险。”自2012年以来,王合信在实在无法说服他离开时,会选择去河边示威。据他回忆,他经常一天下水七八次。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在黄河边喊着最美的“停”。
王合信尽力阻止游泳。但是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在他一次次的游泳反抗中汇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王合信的游泳阻力效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参与其中,一个人的“单枪匹马”变成了人人参与的“爱心接力赛”。
2014年,在王合信的领导下,黄河游泳抵抗联盟成立。他告别了“单干”,有了300多个合伙人。2017年7月,在当地企业的帮助下,成立了黄河泳抗志愿服务队,在当地探索出“泳抗+扶贫+关爱留守儿童”的新模式。从黄河沿岸12个村挑选出24名贫困户老人,组成黄河游泳抗阻专职志愿服务队。
目前,王合信和黄河镇的拦泳模式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他正在努力推广这种模式,让溺水悲剧不会在更广泛的水域发生。虽然王合信已经是泳阻界的“名人”,但在他的心目中,他仍然需要亲自参加每一次泳阻,需要不断地宣传,“毕竟黄河在那里,水流还在流。”
发出“善意提醒避免溺水悲剧”的倡议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谁都不能少。少一个溺水悲剧,多一个幸福家庭。”眼看暑假就要到了,每个暑假都是王合信和志愿者服务队最忙碌的时候。从2011年至今,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参与了多少次溺水者的救助,但他记忆深刻的是,从来没有一次救助成功的案例。他们一直在和黄河搏斗,却没能抢救出生命。
有了专职固定队伍的不间断巡逻和志愿者队伍的补充巡逻,王合信的负担轻了很多,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进学校做免费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讲座。
近年来,王合信走进校园,为济南、菏泽、东营、滨州等地40多所学校的学生免费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讲座。他去过的学校还没有发生溺水悲剧,黄河章丘段已经连续四年溺水。
“今年因为疫情等因素,学校进不去,但是游泳阻力的推广不能停。今天选择再次下水,还原水下险情。也希望即将放假的孩子们能度过一个安全的暑假,从源头上杜绝危险。”作为公益联盟“爱泳泉城”的一员,王合信也在黄河附近的禁泳现场发出倡议,“当你看到身边的人遇到危险时,及时给孩子们一个善意的提醒。因为你的善意提醒,一场溺水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希望黄河岸边永远不要有哭声!”他们说:“为了孩子,我们会坚持巡逻防溺水。”
62岁的李殿国是章丘黄河游泳抵抗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人,从小在黄河边长大,两地水质都很好。今天早上的活动,李殿国在岸上一路抓着绳子,准备随时把王合信拖上岸。“这几天黄河水流很急,在水里很危险。我们应该随时准备把他拉上来。”
上午10点35分,王合信穿上装备,准备下水。李殿国和几个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在远处做准备。考试后不到一分钟,王合信就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这时,远岸的李殿国喊了一声“用力拉!””三名志愿者开始把王合信拖上岸。”黄河水很危险,就是做了安全防护措施。我们三个人很难用力拉。”
作为章丘黄河游泳抵抗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李殿国长期坚持防溺水巡逻。在他的印象中,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救下的三个孩子。2017年7月,李殿国在村一号坝巡逻时,看到村与刘村交界处的河中有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在玩耍。他们离河岸越来越远了。离岸边最远的孩子还没到他的腰,水流很急,漩涡很多,小孩子也多。形势非常危急。他甚至还没伸手去拿手机就掉进了水里。幸运的是,他及时赶到。后来父母上门送礼,李殿国拒绝了。“你的事情不要规划,好好教育,不然你找不到门哭。”“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
王力可何新,徐少海也是章丘黄河游泳抵抗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徐少海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一直是骑着自行车到处巡逻河道,后来觉得这样效率太低了。我遇到过来游泳的少年,试图劝阻,也遇到过不听劝告的孩子。“后来,一个非盈利组织成立了。组织之后,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力量很大。这几年,我们成功阻止了很多来游泳的少年。”
“因为我住在黄河边上,看到很多出事的孩子,所以我决定加入这个公益组织,因为我深受感动。”徐少海说,“7年前,我们邻村连续两年有两个孩子溺水身亡。那年我参加了打捞工作,感触很深。”
当时,王合信也参与了打捞工作。事后,王合信提出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此类事情发生,让孩子远离危险区域,防患于未然。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河边巡逻,现在是暑假。有些孩子约好了来玩。当他们来的时候,他们想要下水。如果他们不小心,他们有被冲走的危险。在一个看似稳定的地方,水流很急。一旦被水冲走,他们就找不到了。”徐少海说。
“那次安全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平时游泳,孩子偶尔也和我一起游。”学生家长楚晓辉说,在日常生活中,他观察到夏天溺水的学生多为13至17岁的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主意识强,不容易劝阻,但自救能力不是很强,容易发生危险。我们仍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儿童溺水预防的安全教育。”
“你不听,下一个就死定了!哭的是你爸妈!”学生小果对王合信走进教室讲解安全知识的话印象深刻。王合信把他近年来拍摄的溺水材料和电视报道剪辑了30分钟,每一分钟都火力十足。遇到不听的学生,他会毫不客气地请他们上台回答问题。
“过去,我和朋友们在家乡的一个小池塘里游泳很多次。”学生张亦弛告诉记者,“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危险,但在告诉父母后,我受到了训斥。看到在野外游泳的危险后,我非常害怕。我再也不敢在这个地方游泳了。如果有朋友去,我会尽力劝阻。”
试图用身体试水,只是为了保护更多的生命。
□郝蕾
“一个善意的提醒,完全可以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
7月6日,有着“黄河游泳拦网第一人”称号的王合信再次“亲自试水”。往前走一步,河水只到膝盖,你还能站稳;竹竿向前走了两三步,浑浊的黄河几乎没过王合信的头。几秒钟内,王合信就被黄河卷走了十几米…
一再这样做的原因是,王合信认为避免悲剧的最好方法是远离危险的水域。
除了劝阻黄河岸边的人们,王合信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中。
每到暑假,虽然有很多家长的规劝,学校的警告,新闻的提醒,但还是有坏消息。
一次次的悲剧表明,只是提醒“水深危险”,对于天性活泼、避险意识薄弱的孩子来说,作用不大。他们往往因为抵挡不住碧水的诱惑而铤而走险,导致悲剧频发。正是因为“用自己的身体试水”和安全知识王力可何新,更多的青少年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