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不走老路不进套路,媒体:网剧不能靠迎合突围_舆论场
这个“五一”假期,有人出去逛景点,有人排队烧烤,有人沉迷戏剧。最近网剧《漫长的季节》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在假日旅游和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一部网剧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为网络文化消费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在网剧年产量上千的时代,一部剧能顺利与观众见面实属不易。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有人认为网剧的关键是要有“网络意识”,要敏锐跟踪市场、年轻人的思维和欣赏习惯,不断适应。如果网剧把握住了“网络感”,就不难成功。
但是,《长季》就是不走老路,不入套路。数据显示,现在76%的年轻人在追剧时使用倍速功能,一天看一部电视剧已经成为常态。一些网剧为了适应年轻人追剧的习惯,追求节奏明快,短小精悍。《漫长的季节》则反其道而行之,慢节奏地铺开跨越20年的故事,但导演并没有用直白的方式,而是通过精妙的叙事,打开层层悬疑“包袱”,牢牢抓住观众的情绪。不少观众表示:“不忍心快进,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
这两年网剧市场还流传着一个潜规则:“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一段时间以来,同质化的“她剧系列”大行其道,流量和粉丝成为影视从业者挖掘市场商机的关键要素。但是这些元素在漫长的季节里都是不存在的。有的是演员们交心的表演,每集精心制作的独家片尾曲,以及叙事、视频、技术上的各种创新,让观众惊喜和感动。不主动迎合市场会怎么样?《漫长的季节》播出后,豆瓣评分升至9.5,创下了国产网剧的新高度。真正的爆炸密码是什么?观众用真实的评价给出了响亮的答案。
从《天下》到《《狂飙》》,每年电视剧市场的风向标都不一样。大数据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今年哪个主题更受欢迎。但如果像一阵风一样追爆款题材,虽然迎合了市场,但可能会限制我们的创作视野。《漫长的季节》以人生悬疑展现了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充分体现了网剧题材覆盖面更广、拍摄角度更新颖的特点。也启示我们,电视剧市场的内容供给应该更加多元,各种题材应该百花齐放,才能赢得市场和观众。
几年前的网剧就像一个没有辨别能力的“家长”。“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过度迎合了年轻观众的喜好。结果产生了很多鸡肋,失去了口碑,失去了人心。近年来,长视频平台纷纷通过剧场运营探索爆款密码。内容永远是各个影院布局的核心和支撑。“观众的需求千变万化,但对有思想、高质量内容的需求永远不会改变”已经成为网剧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如今,网络文化娱乐消费已经成为主流。如何让人们愿意为文化体验买单?视频平台的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这些回答,单纯靠“迎合”是不会让观众满意的。影视行业只有沉下心来,潜心内容建设,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责任编辑:伍智超图片编辑:张同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