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克宫遭无人机突袭几大疑团难解

克宫遭无人机突袭几大疑团难解

当地时间5月3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称,两架无人机袭击了龚克。俄方通过电子战系统及时采取行动,击毁了试图袭击龚克的无人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后来公布的视频显示,无人机在龚克的总统官邸爆炸,导致建筑物的穹顶受损。目前关于这一事件的信息比较有限,留给外界很多谜团。从爆炸效果来看,无人机携带的弹头并不重,所以很难对克里姆林宫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这次袭击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产生政治影响。将无人机与人员进行对比,发现实施攻击的无人机翼展至少有2米。一些俄罗斯专家认为,袭击者可能使用PD-1和PD-2无人机。
克宫遭无人机突袭几大疑团难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萧彭宇]当地时间5月3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称两架无人机袭击了龚克。俄方通过电子战系统及时采取行动,击毁了试图袭击龚克的无人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后来公布的视频显示,无人机在龚克的总统官邸爆炸,导致建筑物的穹顶受损。军事专家张雪峰认为,这是“21世纪的铁锈事件”。以前常说的“低、慢、小”的目标正在向“更低、更小、更慢”的方向发展,给应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目前关于这一事件的信息比较有限,留给外界很多谜团。

自爆或“爆炸”

目前,一段公开清晰的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总统官邸的视频显示,一架小型无人机直接飞向该建筑,并在穹顶上方数米处爆炸。从爆炸光来看,这架无人机携带爆炸物,不仅仅是无人机本身的燃料燃烧或爆炸,这种爆炸的整体威力是有限的。那么,这架无人机是被俄罗斯安全人员开枪后引爆的,还是自己爆炸的呢?

张雪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爆的可能性较大。俄罗斯反无人机系统,如激光反无人机、反[/K0/]轻武器等。,就在无人机接近穹顶中心的时候击中无人机,击中弹头部分引爆无人机。真巧。而且这种引爆,从效果上来说,可以说是无人机攻击的“神助攻”。

从视频来看,无人机从高处直飞克里姆林宫穹顶,目标应该是穹顶中心。从爆炸效果来看,无人机携带的弹头并不重,所以很难对克里姆林宫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这次袭击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产生政治影响。

张雪峰认为,这架无人机很可能使用了GPS导航模式,并将目标坐标设定为穹顶的中心。没有直接击中建筑物或者在中心引爆的原因之一可能是GPS信号误差和无人机控制误差造成的。特别是GPS的高度误差比较大,导致无人机的直接冲击。另一种可能是俄国在龚克周围采用了GPS干扰或GPS欺骗技术。

几种模型都是可能的。

从公开的视频来看,实施袭击的无人机应该是固定翼无人机,而不是常见的商用多旋翼无人机。袭击发生时,一名疑似保安人员正在爬向穹顶。将无人机与人员进行对比,发现实施攻击的无人机翼展至少有2米。一些俄罗斯专家认为,袭击者可能使用PD-1和PD-2无人机。张雪峰表示,仅从这段视频来看,还很难确定无人机的型号。如果要确定是什么样的无人机,需要结合残骸等更多信息进行分析。不过从翼展来看,PD-1和PD-2,包括之前曝光的乌克兰UJ-22无人机都有可能。上述无人机均具备从乌克兰飞往莫斯科的能力。

一些俄罗斯军事专家认为,上述无人机可能是从莫斯科地区发射的。但张雪峰认为,把这么大的无人机从乌克兰运到俄罗斯,然后在俄罗斯境内发射攻击克里姆林宫,难度不亚于让这些无人机从乌克兰起飞直飞俄罗斯空。无人飞行器可以在莫斯科和其他俄罗斯空域内畅通无阻地飞行。另外,如果从莫斯科飞,似乎没必要用这么大的无人机。使用更小的无人机可以降低被发现的概率,提高攻击的隐蔽性。因此,尽管目前不能排除从俄罗斯境内发射无人机的可能性,但张雪峰更希望无人机从乌克兰控制的地区起飞。

为什么俄资防空会出现“拉臀”

虽然这是第一次对克里姆林宫发动无人机打击,但俄罗斯战略轰炸机之前部署的Engles 空军事基地和克里米亚半岛的许多目标都已被无人机击中。俄罗斯的油库等后勤设施也被无人机击中,莫斯科附近甚至出现了坠落的无人机。张雪峰表示,这说明俄罗斯的defense 空系统无法确保对这种无人机的有效拦截。这不能用“粗心大意”来解释,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问题。此前有报道称,乌克兰无人机的寿命只有6架次,商用多旋翼无人机的寿命也只有3架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的国防空体系吃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这些无人机是用来执行攻击任务的,那就意味着六次中只有一次被拦截,这又是一个非常低的拦截概率。

张雪峰说,“低、小、慢”的目标是全世界都头疼的问题,这样的目标正在向“更低、更慢、更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成熟,比如GPS,可以让一个非常小的平台进行精确导航,飞得更低。这种小平台本身飞得慢,进一步增加了探测和拦截的难度和成本。

张雪峰说,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新技术。比如雷神公司的“Ku波段射频系统”,体积相对较小,探测距离相对较远。采用特殊算法增加小目标的检测概率,然后通过增加重要目标附近的部署密度来提高检测概率。或者使用球载传感器提高单个传感器对超低空目标的覆盖范围。此外,这种简易自杀式无人机主要使用卫星导航,尤其是民用GPS信号,抗干扰和反欺骗能力较差。主要问题是这种干扰会影响其自身对导航信号的使用。但上述方案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俄罗斯现有的针对空的防御系统并没有针对这一目标进行优化,必然导致百密一疏。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克宫遭无人机突袭几大疑团难解》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150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