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涨价 部分车型上涨1.9万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车皇原创行业】时隔三个月,特斯拉美国又涨价了。知车皇从特斯拉官网了解到,特斯拉多款车型价格上调,最大涨幅为6000美元。具体来看,Model 3长续航版的起价从54490美元上涨至57990美元,涨幅为2500美元。要知道,特斯拉官网上一次大幅提价还是在今年3月,所有车型的涨幅都在1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这次涨价的原因可能与原材料和物流涨价有关。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传言称“国产Model 3后驱版将降6万元至21.99万元”。车迪得知消息后询问特斯拉中国,对方回应“一切以官网信息为准”,否认了这一传闻。特斯拉再涨价 部分车型上涨1.9万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正文:了解车地的原始多彩美
【了解车皇原创行业】时隔三个月,特斯拉美国又涨价了。知车帝从特斯拉官网了解到,特斯拉多款车型价格上调,最大涨幅达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
具体来看,Model 3长续航版的起价从54490美元升至57990美元(约合人民币38.9万元),上涨了2500美元。
Model Y的长续航版价格从3000美元提高到65990美元(约合人民币44.3万元);Model Y性能版的价格增加了2000美元,达到69990美元(约合人民币47万元)。
Model S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加价5000美元至104990美元(约合70.5万元人民币);Model X双电机全轮驱动版价格增加6000美元,至120,990美元(约合81.2万元人民币);Model S格子版和Model X格子版价格不变。
要知道,特斯拉官网上一次大幅提价还是在今年3月,所有车型的涨幅都在1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这次涨价的原因可能与原材料和物流涨价有关。
目前特斯拉已经在北美交付了几个月甚至一年。最受欢迎的Model Y车型预计将于2023年1月至4月交付,而交付周期最长的Model X预计将于2023年5月至6月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传言称“国产Model 3后驱版将降6万元至21.99万元”。车迪得知消息后询问特斯拉中国,对方回应“一切以官网信息为准”,否认了这一传闻。
特斯拉再次提价,部分车型上涨1.9万元。相关阅读:
放假的时候再捣乱!特斯拉涨价涉及Model 3和Model Y车型!“价格战”是否接近尾声?
在汽车行业掀起“价格战”的特斯拉,这次选择了全面涨价。
5月2日,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消息,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涨价,全系车型涨价2000元。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净利润约为25.13亿美元,同比下滑逾24%,低于26亿美元的预期。
特斯拉涨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能否给汽车行业的“价格战”降温?
特斯拉价格上涨,第一季度利润不及预期。
这次特斯拉涨价主要集中在Model 3和Model Y车型上。
具体来看,Model 3国内售价涨至23.19万元,之前为22.99万元,涨价2000元;高性能版Model 3涨至33.19万元,之前为32.99万元,涨价2000元;Y型价格上涨2000元至26.3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上涨2000元至31.39万元;高性能版Model Y上涨2000元至36.39万元。
此前,在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进行了大幅降价,幅度远远超过了近期的涨价幅度。1月6日,国产特斯拉降价4.8万元,其中Model 3价格降至22.99万元,Model Y价格降至25.99万元,均创历史新低。
2月10日,由于Model Y销售火热,特斯拉再次进行了一轮涨价,Model Y起步价上调2000元,至26.19万元。可以看出,相比2月份的涨价,今年5月份特斯拉的涨价范围更广,涵盖了Model 3和Model Y多个版本。
对于特斯拉的假期涨价,网友们纷纷评论“假期做事”“性格好”,对于特斯拉的“不降反升”不可思议。
特斯拉为什么要掀起新一轮涨价潮?或许是受第一季度净利润不及预期的影响。根据特斯拉此前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特斯拉第一季度总营收约为2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38%;净利润约为25.13亿美元,同比下滑逾24%,低于26亿美元的预期。
其中,收入增长主要由特斯拉的销量增长推动。202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汽车42.2万辆,同比增长36%。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特斯拉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以及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汽车价格下调。
盈利能力下降不仅仅是汽车降价的影响,还有成本增加等原因。特斯拉表示,“新工厂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压低了公司的利润率,加上原材料、商品、物流和保修成本的增加,4680电池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特斯拉向传统汽车制造商出售碳排放点的收入减少。这些都是公司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下降的原因。
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特斯拉表示,预计公司的车辆成本将继续降低,包括新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公司的产品定价将因多重因素而继续波动。
保价政策频出,汽车行业价格战“降温”
“特斯拉能够在‘国补’的关键时期逆势发动价格战,电池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足以说明它对中国市场格局的变化,定价能力有多大,能支撑价格战多久,甚至对手的后续策略都做了足够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独立国际战略研究员陈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可见,无论是特斯拉的降价还是涨价措施,都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研究。基于特斯拉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其价格措施往往引发众多国内车企跟进。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已经从新能源汽车领域蔓延到燃油汽车领域。但从“提振销量”的作用来看,这一轮价格战并没有明显提升汽车行业的整体销量,反而让部分消费者产生了“观望”心态,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很多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或销量,他们急于给价格战降温。
蔡襄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市场预期2023年补贴退出后,新能源汽车将集体提价。出人意料的是,特斯拉1月份大幅降价促销加剧了竞争,3月份燃油车降价分流了购车者。现在,新能源汽车降价已经成为市场的主要论调。由于降价预期逐渐形成,消费者买涨不买跌,选择观望对短期销售有负面影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1-3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6.2万辆和51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7.3%。其中,新能源产销量分别达到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
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仍保持增长态势,但与2022年同期1.4倍的增速相比大幅下降,与2022年90%以上的销量增速相比也大幅下降。整体来看,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没有达到理想水平。
对此,乘联会发文称:“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不容小觑。从新能源到燃油车的战火已经燃起。3月迎来一波小高潮。谁都知道价格战属于伤敌八百的损失。会对品牌造成更大的伤害,4月份热度会下降。”
此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汽协也发文呼吁给汽车行业价格战降温。商务部电子商务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来看,汽车价格战可能导致行业内车型价格下降,降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同时加剧市场竞争,促使恶性竞争的出现。此外,价格战往往导致厂商减少R&D投入,抑制技术创新发展,对行业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在汽车行业对价格战影响进行“集体反思”的背景下,众多汽车企业纷纷展开实际行动。今年3月,李发布的《李用户购车权益保护》一书显示,理想L系列车型自下单之日起90日内(含)降低官方售价的,李承诺自愿返还差价(2023年3月11日至3月31日)。
随后,腾势、柯灵、零跑、哪吒等品牌跟进采取价格保护措施。例如腾势汽车表示,购车后90天内,如果官方售价降低,腾势汽车将主动返还差价(订购时间为2012年3月12日至2023年3月31日)。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在国六B政策实施或延期、碳酸锂价格回落的背景下,乘用车价格体系有望逐步回归正常,车市有望在上海车展的刺激下繁荣。4月份以来,车市有望逐步回暖,看好汽车需求回暖和上海车展的催化。
编辑:万建伟
校对:朱天婷
2023证券时报创业投资金鹰奖、创业新苗奖正式启动。
↓↓↓
利用全面注册制,证券时报官网进行了升级。
隆重推出“信+”频道↓↓↓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所有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及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助理,微信ID:证券时报。
结束